“义和团思维”和“洋务思维”交织延绵至今
中国近代战败后,其内政受到列强极大的干预和限制。这被近现代中国人视为极大的耻辱。这带来两种主要的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一种意识到应该向更发达的国家学习,主要就是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它们先进的技术;以追赶上发达国家,从而摆脱列强对中国事务的干预和影响。

甲午战败后果严重:大清强国梦幻破灭,顺民怒而不干了!
今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订122周年。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中国失去对朝鲜的控制,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马关条约》。

“洋务运动”:技术让专制升了级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其发端于1861年初恭亲王奕欣上奏的《统筹全局折》,而于1894年9月北洋水师败于中日甲午海战而宣告破产,历经30余年。后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几经反复,褒贬杂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