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追憶90年代香港雜誌年華
最低限度不就是能夠看得起雜誌嗎?側面來說,能夠有閒情看雜誌就是好的生活。80到90年代是經濟最蓬勃,香港流行文化豐沛活潑的年代,每個區每個街角都有一個大大的報攤,樓上是酒樓轉角是晚上才開的酒館。報攤上就是當天的世界視窗,不同的本地雜誌或者外文雜誌目不暇給-與其說是勾勒出屬於城市的…

【無形・◯】無形易碎
不過,其實銷量怎樣都好。走進倉庫,翻開舊《無形》,有時我會看見一些熟悉又久違的名字,那些因為辦文學雜誌而認識的新作者,偶爾會在某些活動場合看見他們,或者他們經過公司時上來坐坐,後來這些人到哪裡去了?還有沒有繼續寫作?然後我又翻到前同事寫的訪問和小說,再次感歎於他們的才氣,希望他們現在都生活得好。

失敗者回憶錄150:休刊的社會悼詞
社會對休刊的迴響,有點像追悼會人們的講話:都是溢美之詞,沒有批評亡者的聲音。實際上我主編這雜誌28年多,怎會沒有錯誤或不足之處呢?

失敗者回憶錄149:告別《九十年代》
如果曾經是我們生命中那麼有價值的雜誌,為什麼要休刊?

发布地下报刊
这封信(寄给托洛茨基的前秘书Jan Frankel)向左翼反对派——德国的托洛茨基支持者,建议如何围绕他们的双周刊《我们的话》(Unser Wort)去组织地下政治活动。托洛茨基对1930年代欧洲的讨论,并非全部都能应用到马克思主义者今天所遇到的情况里,但是ISA认为当中还是有着宝贵的经验。

✦ 人社畢業生專訪|我在科技業還是秉持著社會學的信念
任何與人相關的,其實都是人社人的機會與能力發揮的地方。——人社19,劉思妤。

失敗者回憶錄65:脫穎而出
「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

【月讀】07-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若都挑光鮮亮麗的一面報導,把這裡寫成了烏托邦。反而看不見裡面發生的許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