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黃老思想】第一篇 上善治水
「道法自然」是夏朝時人的立論習慣,「上善治水」的「上」是指大禹,漢儒將「上善治水」竄改為「上善若水」,顯然是刻意抹去黃老的痕跡;「黃老」是如黃帝的政治家們,而不是黃帝與老子兩人,如同「父老」是如父親的長輩們,而不是父親與老子兩人。
【夏朝黃老思想】第一篇
「道法自然」是夏朝時人的立論習慣,「上善治水」的「上」是指大禹,漢儒將「上善治水」竄改為「上善若水」,顯然是刻意抹去黃老的痕跡
滿腹
大禹臨頭
止水(四)| 孽子
“一切重来” 禹暗下决心。他开始准备出发······
【上古記】海內經 原文史地
《史記》描繪的「大禹治水」如遠處畫山,脈絡清晰陳述客觀卻不夠寫實,而原文一千多字的《海內經》,記錄了大禹治水團隊探查治理的真實情境,結合兩者與考古發現,就能更全面完整真實地還原世界大洪水事件。

中国洪水与治水故事:范型神话或历史传说?
在中国正统历史中,大禹治水传说表现为天下建立第一王朝的伟大背景。因此在后期传说中,禹的身份被加以神化,成为治水神的范型,如在汉代以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纪录中,提及治水之事时,经常会联系到禹神。这一现象或许导致现代学界通常将大禹治水故事视为中国传统中唯一的大洪水传说,并将其与世界各地洪水灭世和再生的范型故事放在一起讨论。

【上古記】海內經
「洪水滔天」形容得太誇張或者正合適?大禹治水時,東、西、南、北海究竟在哪裡?「巴國」與三星堆有關嗎,「苗民」與三苗有關嗎?

【上古記】海內西經
大禹治水的關鍵在於疏導,對於江河源頭是否有記載?貊國為何被滅,是被大水所滅,還是被大禹所滅?昆侖虛是個什麼地方,對於夏朝有何意義?

【上古記】海內北經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四千八百多年前的大洪水?大洪水之後地球海平面升高,淹沒了當時那些地方?《海內北經》為何有西有東卻沒有北?

【文明起源】古代奇書《山海經》
《山海經》何時寫、誰所寫、寫什麼?為何《海內經》記載的範圍甚至比《海外經》更大?為何埃及法老是東方面孔,甚至遠在美洲的馬雅人也是?

聊聊大禹治水
有時候不回家是因為想家,想到怕一回去就離不了家...。

中西文化應對浩劫的方式
當中國帶甲百萬時,西方還在三百壯士,古代中國為何遙遙領先?面臨極端氣候瘟疫肆虐,世界峰會能起到什麼作用?

【文化籽】一滴水的光影旅程 伍韶勁的現代大禹治水故事
2019年831事件後,大坑東的蓄洪池,變成一個恐怖的都市傳說場景。有人猜測,那正是秘密處理屍體的好地方。那個蓄洪池確是很神秘,平時不開放,但在2017年冬天,因為一場關於「治水」的公共藝術活動,我和許多市民也曾參觀過那個洪蓄池,當時很有視覺上的震撼,現在卻是心靈上的震撼,甚至不寒而慄。

粒史學加000026《史記》卷二〈夏本紀〉05
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國,三百里諸侯。侯服外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衞。綏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