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推介讀物:《每次見到你就想聽一首歌》
日本流行輕小說,外國則流行 zine(小書/小誌),小巧的輕讀物。內容貴精不貴多,言之有物,自然擲地有聲。作家之路很困難,但創作,其實可以很簡單。小書24頁,作者形容:品嚐如零食。

《各有知味》廣東歌
圖片由《盒誌》製作2019年的香港樂壇四大頒獎禮,除了專頒給「親生仔」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外,其餘三個都因為香港當時的特別情況而取消。撇除社會情況不說,讓我深思的是——頒獎禮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又或說,現在還有值得被加獎的廣東歌嗎?即使種類變多了,現在的歌手對比以前的樂壇明星,好像還差一點。

《各有知味》催淚
圖片由《盒誌》製作被催迫之下,我流淚了。是什麼原因令我流淚?我不曉得,就像被幼針刺激了我的皮膚,不是,是刺進了我的皮肉,也不是,是刺進了我的內心,被她傷了我的心,所以才流淚。有人說,眼淚都是一種防衛機制,是為了保護精神內心,將被塞滿的壞事透過眼淚溢出帶走,所以我才會大哭一場。

《各有知味》催淚
圖片由《盒誌》製作1. 不同的媒介,都能做到「催」的效果。尤其年紀漸長,閱歷堆砌起來的人生,總會時有感觸。少少的催化劑,便能讓淚腺決堤。2. 記得小時候,我姐在看到電影中鐵達尼號沉沒,積克和露絲被迫生死相隔,為此哭得唏哩嘩啦的。我心想:「也太誇張了吧?

《各有知味》流行文學——流行 ? 文學 ?
圖片製作:《盒誌》最近和連載中作品的校對朋友討論到一個話題,我和他雙方各有看法,不算爭拗、但難有共識。歸納出一句話就是:一個小說作品,到底是順暢而容易吸收重要、還是能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不同的詞彙及文法重要?(本文探討範圍只思考小說類作品) 校對朋友原文如下: 文筆好係一回事,文筆好去寫文學就好,唔洗寫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