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VERT
他們為什麼不打疫苗?
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85期(2021.07)
淺談青少年自殺
01.22-23是台灣的大學學測,撇見新聞的標題不禁心裡還是隱隱的備感壓力,無論是學校留校的日子或是從小就在補習班度過夜晚,都讓我不願意再回憶起。這陣子在關注青少年自殺的相關議題,雖然這是一個成因無法一概而論且複雜之事,但回頭思索好像也有了眉目,十二年國教一整個循環從國小就進入課...
對籌劃自殺者的告白
元旦隔天一位許久未聯絡的友人訊息我自己計畫今年自殺的消息,在消化後約兩日,我回覆了我的想法,我尊重他決定死亡的計畫,但依舊希望他能夠活著,轉化這份痛苦,將這份珍貴的經驗分享給與他相同痛苦的人。在接到消息前,我已長時間陪伴他走過不少心裡的不適與絕望,這份共感來自於自身曾經歷過的黑暗...
《鬼入侵》與《鬼莊園》:鬼故事的本質是溫柔
第一季《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第二季《鬼莊園》(The Haunting of Bly Manor)看了幾篇《鬼莊園》觀後心得大家好像都很失望的樣子。兩週前我將九集一口氣看完了,個人蠻喜歡這部作品的,一方面在於選角的形象、服裝選擇都有特別...
你真的自由嗎?
年紀漸長以後,逐漸可以意識到人際關係上的轉變,學生時期的人際交往因為一起經歷了共同回憶也並無利益上的往來因而加深了彼此的連結,而過了學生階段之後,交朋友就不再如此純粹了,互動變得拘謹,語言用字多了一份謹慎,對人的不信任和警戒心也逐步提高,感情上也勢必有所影響,因恐懼受傷而不願意進...
《叔本華的眼淚》(The Schopenhauer Cure)觀後省思
近年來關注公共議題的群體變多了,人人都能在SNS發表自己的看法與經驗,當然在私下朋友間的聊天也因此打開了辯論的空間。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辯論這中間所要顧及的重要面向是什麼?每當選舉前大至年輕族群與長輩激烈的對抗,小至朋友、伴侶間的抗辯,有時甚至因政治理念相違...
關於精神疾病的淺見
2020年進入尾聲,今年因為肺炎疫情所致的不順遂都跑去廟裡拜拜祈求神明保佑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我剛好也是其中之一。我於今年研究所畢業,新聞媒體稱之為「最衰的畢業生」,我想是吧!求職上並不順遂,不斷地修改履歷就希望能使人資看了傾心,可惜一點力都使不上,不過,往好處想也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不同的群體所面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