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mLover
《聖慾》Benedetta —— 導演Paul Verhoeven好像與「爭議」二字有離不開的關係
《本能》(Basic Instinct) 、《烈女本色》(Elle)導演Paul Verhoeven,加中世紀教廷,再加同性戀修女,這條方程式應該給予觀眾某程度上的心理準備。《聖慾》(Benedetta) 在今年康城影展放映後,也是因為以上的方程式而爭議不斷。

《當男人戀愛時》—— 成功的翻拍
大部份的主流愛情電影都不太真實,就是因為有現實中不會出現的白馬王子和女神,才有魔力吸引觀眾,讓人抽離一下。我也明白並非人人都鍾情《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這種讓人夭心夭肺的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翻拍了2014年韓國電影《不標準情人》,在台灣票房大賣。

《突襲安全區》Quo Vadis, Aida? —— 人性何在?
(少量劇透) 1995年波斯尼亞戰爭期間,聯合國宣布波斯尼亞東部城市斯雷布雷尼察劃為安全區域,但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族軍隊毫不理會繼續攻打此城,雖然有聯合國協助,但這體制蕩然無存,最終釀成八千多名波斯尼亞穆斯林男性被處決的種族滅絕大屠殺。知道這歷史悲劇事件是一回事,但透過影像了解事件卻是另一回事。

《誣罪審判》The Mauritanian —— 文明社會的污點
《誣罪審判》(The Mauritanian) 說的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冤獄故事,Mohamedou Slahi (Tahar Rahim飾) 當年因為家屬與拉登有關聯,就被美國政府認定為九一一事件的幫兇之一,在沒有實質證據支持下,從毛利塔利亞被逮捕帶走,直接囚禁於古巴關塔那摩灣監獄長達14年,期間飽受嚴刑迫供。
《毒水曝光》Minamata —— 人民關懷大於表揚英雄主義
每個年代,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不同值得我們關注或了解的事件,若果不是電影不斷重提,那些曾經在某時某地努力過掙扎過的人物很容易在歷史中被遺忘。《毒水曝光》(Minamata) 記錄了著名戰地攝影記者W. Eugene Smith (Johnny Depp飾) 在70年代揭發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居民飽受當地化工廠毒水的禍害。
《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 —— 讓人感同身受
(劇透注意) 《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 是導演Florian Zeller 自編自導的首部長片,其劇本來自他2012年公演的同名舞台劇The Father (Le Père),Anthony Hopkins在戲中飾演患有老人痴呆症的父親。
《浪跡天地》Nomadland —— 存在,人性,人生
(劇透注意) 《浪跡天地》(Nomadland)在各個影展及頒獎禮上大放異彩,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奪得金獅獎殊榮。電影於復活節檔期在香港公映,非常值得觀眾在大銀幕上欣賞。很多人視電影為逃生門,逃離生活的煩惱,因此有不少創作豐富但與現實脫軌的作品湧現。
《無聲》—— 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
《無聲》改編自台灣某所聾啞學校集體性侵事件的真人真事,老師性騷擾學生,學生集體性侵同學,受害者在幾年間多達百多人。電影大部份劇情發生在專門為聾啞人士而設的啟聰學校𥚃,校園環境包括課室及走廊設計及陰暗調色營造的氛圍都令人聯想到去年公映的台灣電影《返校》。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 守護新聞自由的精神
(劇透) 「若我不說出真相,可以救回被挾持的人;但說出真相,或許可以救回數百萬人。」Gareth Jones說。George Orwell 回應「姑勿論結果如何,你是有責任說出真相」。這就是新聞守護者的精神。編劇Andrea Chalupa根據自己祖父在烏克蘭經驗寫成 《新聞守護者》(Mr Jones)。

《神棄之地》The Devil All the Time —— 「引導我們犯罪的都是我們的幻想」
「Deluuuuuuuusion」看畢電影,經常想起Robert Pattinson在《神棄之地》(The Devil All The Time)說的這句對白(笑)。Robert Pattinson 在《天能》(Tenet) 如此搶戲,迷倒一班觀眾,想必會增加這部電影的吸引度。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 燒腦神片?
(文末有劇透) 喜歡《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的觀眾應該久候多時,其編劇 Charlie Kaufman執導的新片《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終於在Netflix上線了。

《爆怒時速》及 《新異變人》Unhinged & The New Mutants
今年三月起,因為疫情持續擴大,美國電影院一直處於關閉狀態,直至八月,當地戲院才重開,當多部大片都紛紛撤檔之時, 《爆怒時速》(Unhinged)是首部獲准廣泛公映的電影。《爆》提供了無需要運用腦袋的豐富娛樂,很有可能是普遍觀眾為了逃避亂世現實的良藥,難怪片商充滿信心決意公映此片。

《新生代玩轉政治 》Boys State —— 一樣米養幾多種人?
美國每個州每年有一個讓青年參與公民領袖訓練營,稱為Boys State(亦有一模一樣讓女青年參加的Girls State)。這場盛事的參加者都是十六、七歲的中學生。參加者會模擬美國國會分成兩個黨派——Nationalists 及 Federalists 。

《雷霆戰艦:獵犬號》Greyhound —— 被忽略的二戰重要戰線
之前日本有報章報道過木村拓哉非常豐富的「履歷表」,他當過的職業超過幾十種,皆因他在每一部劇集中都飾演不同職業的角色,例如有保鑣、廚師、教官、髮型師等等。西方同樣的代表應該是Tom Hanks吧,他的從影生涯中演出過不少人物傳記,今年年頭就在《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

《金都》——那《無痛失戀》的海報
(少量劇透) 一邊看《金都》,一邊對朱柏康飾演的Edward咬牙切齒。他那角色寫得太貼地,太真實,那些窩囊黏身的行為,長不大而萬事要媽媽作主,在家中只愛打機,沒有手尾等下刪幾百字的人物特色都很熟口熟面。同一時間,女主角張莉芳(鄧麗欣)同樣令人困擾。

《叔·叔》—— 在不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淡淡然,人生在眨眼間淡淡然就過去了。這用來形容《叔·叔》中的柏(太保飾)跟海(袁富華飾)最適合不過。他們都已到達叔父輩分,努力大半世人,一直以家庭為大前提,把自身幸福放到最後,養活家庭,養育子女,盡了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的責任。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子女亦成鳥離巢,他們理應無後顧之憂,可以關顧自身,不用再壓抑自己的慾望。

《孤城淚》Les Misérables —— 罪疚的並非罪犯者,而是製造罪犯的人
《孤城淚》(Les Misérables )與我們現在處於的時代有着種種的共鳴,在這時勢看此電影是多麼的百般滋味在心頭。「我買麥巴比會入球」黑人少年與他的朋友這樣說,原來這天是2018年世界盃決賽日。當法國贏得世界盃冠軍後,舉國上下歡騰萬分,不分彼此互相擁抱喝采,慶祝自己國家的勝利,不同種族的人民是可以這樣團結的。

《捍衛我兒》 Defending Jacob : 公義與親情之間的矛盾
疫症全球肆虐,為了保持社交距離,一般民眾都會選擇留在家中,因此各大串流平台變成大家的最佳娛樂之一,早前有報道指出Netflix因為疫情而用戶倍增。除了Netflix不斷有新作之外,這邊廂蘋果旗下的Apple TV+亦請來星級演員導演來製作出不同影視作品。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最近重看了Stanley Kubrick的《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電影大致是關於男主角Dr. Harford (Tom Cruise) 知道太太Alice (Nicole Kidman) 有不忠的想法,心有不甘之下,踏上一趟匪夷所思的尋歡之旅。

《二月廿九》:宿命與選擇
(注意劇透) 話說有天跟朋友說起近來浪漫的愛情電視劇,她說她也在追看一部非常少女心的劇集——《二月廿九》。我問「少女在哪裡?」,她回答「徐天祐!」 好吧,說起來我也很久沒有看香港劇集,就趁這段時間看完這部大家都在談論的作品。少女心倒是沒有,但劇集引發起一些思緒,的確是迴響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