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 ahshun
2023年初我的香港文化視野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示範區,其作用是否仍重要?香港的文化藝術未來的地位,要看香港政府如何跟大灣區以至中央政府溝通和爭取…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
展覽簡介與觀後感
如果英格蘭北部有家庭工業
我在幻想如果她們可以像香港6、70年代經濟起飛的年代,有家庭式工業,即一家大細在家串膠花、剪綫頭等,她們的壓力會否減少,笑容會更燦爛?!
70年代的女性主義思潮到今天的女性
在紐卡素特赦書店買了兩本70年代的女性主義經典書籍,都是由女性角色:家庭主婦說起,經歷工業革命,女性的角色開始作改變。
Inner Peace
藏族佛教是從印度吠陀時期引伸出來的宗教,受希臘文化所影響,即藏民本身的根是源自印度。他們帶著他們的文化,到不同地方歷險,所以他們的人生觀是線性。他們到過的地方包括西班牙、法國、現在的意大利、葡萄牙、南美的墨西哥、秘魯等國家。
“This is going to Hurt 棄業醫師日誌”第一集觀後感
而無論在英國還是香港的社區診所或醫院急症室當醫生,從來都不是優差,對現在兩地不少年青人來說,更變成厭惡性專業行業,令希望入行的人數減少。
未命名
「多重宇宙」的「宇宙」其實是印度哲學中一人等於一個宇宙,而不同宇宙的變化會影響着其他的宇宙,即一個人的思潮起伏、處事態度及決定,都會影響其他人,特別是家人和在日常生活常見面同社區的人。而有因必有果,如可找到問題所在,只要自己願意作出一些調節與改變,結果也會受影響。
新新舊世界人口流動(Population flows)聚在一起
這套以80年代背景的電影,是否在40年後的今天世界人口流動(population flows)的一條伏線?
Mirror和ViuTV的《Chill Club頒獎典禮》現象真的是「香港流行文化」的「虛火」?
「香港流行文化」當然不止流行音樂,還有電視劇、電影、漫畫、網上媒體二次創作、KOL等。不過都先談談香港的流行音樂。
第三性(the third gender)
澳洲長青電視劇“Neighbours"以男同性戀婚禮作劇終,好像在宣佈舊時代的終結,新時代掀起序幕。
誰是藝術品收藏者/買家?
你做商業藝術維生,是否就是可「任性」,自己喜歡做什麼都可以?要令人用錢買你的作品,就是要令人喜歡你的作品/你。
一百萬港幣
100萬港幣實際是多少?
香港行為藝術史(1960至2000年代)
其實行為藝術在香港從1960年代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過。
「不離地式」發夢
周星馳金句:「沒有夢想就是一條鹹魚」,但但是應該「守株待兔式」發夢,還是「不離地式」發夢比較實際?
畫面構圖
不少香港藝圈朋友在爭論:有構圖考慮或設計的繪畫就是插圖,不是藝術?
從攝影的真實到藝術交流
其實在97年後,已有不少從國內和台灣移居到香港的年青藝術家、攝影師、藝術史學者,希望他們能利用各自的背景,在香港進行更多兩岸三地藝術及文化交流。
「本地化」(localization)
「本地化」(localization),意指把外地進口的產品或技術轉化為適合本地市場,例如進口的歐美電影,加上中文字幕,就是「本地化」。
香港精神
代表香港精神的喜劇電影
香港7,80後的品牌:leSportsac
香港7,80後對leSportsac這品牌一定不會陌生。
台北first impression
人生到過最多次短程旅遊的地方,可以說是台灣。90年代讀大學的時代,台灣出了不少當地的新舊建築空間叢書,絕對對其旅遊做了不少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