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Yi
《藝術女孩之死》#03
下班去瑜珈課、品酒課、禮儀課,週三晚間固定參加英文讀書會,把失去的語感找回來,自己的各項能力都準備好了是如芳對自己的要求,在我們眼裡的如芳姐是愜意生活的代表,她有著智慧與氣質,有點左派再帶點自由主義的風格,會談論政治也會討論藝術。
《藝術女孩之死》#02
床頭貼上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名言:「偉大的藝術品不像生活那樣令人失望,它們並不像生活那樣,總是在一開始就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我們需要為了藝術犧牲。
《藝術女孩之死》#01
藝術行政女孩的日常。「我邊把桌面上的空酒杯填滿,邊聽著桌邊藝術家們跟大老闆的這些誇獎,我乖巧可人,我總是微笑,而誇獎是我在最低時薪以外唯一獎賞。」
推薦書單與一些摘錄
今年快到尾端,盤點一下今年的讀物,因大多都是去圖書館借書的緣故,所以書單一目了然,默默算起來也讀了五十多本書,今年很喜歡看跟女權/女性、歷史相關的書,也把一些高中讀的經典文學又再次翻開,以下列出一部份。貓+早餐+書=完美個組合,但前提是貓不要吃書【和女性有關】可能因為房思琪、可能...
讀《做工的人》: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遠望
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在此掙扎求生,心知肚明再怎樣拚搏也翻身無望。權力者毫無憐憫地欺壓,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遠望──反正「偏見」的標籤已輕鬆貼上了,又何必費心?林立青擔任建築監工十餘年,這些階級不公與扭曲對待不斷在眼前搬演,自己卻無能為力,連淚都早已流不出。
讀《正常人》:焦慮被排除在外,但卻不知道根本沒人在意過你是否被排除
影集劇情描述康諾和梅黎安唯一的共同點是,兩人都在西愛爾蘭小鎮一起長大,但康諾在學校的人緣好,大家都喜歡他;梅黎安則是獨來獨往。當兩人開始交流後,他們的人生就此展開變化。他們彼此審視著彼此長達數年的愛情關係,想了解何謂何謂正常?正常性?害怕與焦慮瀰漫著兩人。
讀《小婦人》:這不應該是一個讓我們討論「愛情」的一本書/電影
「你是不是回家的路都打算一直訓話下去?」 「當然不是,怎麼啦?」 「因為假如是的話,我就要搭公車去了;如果不是,我倒很想陪你散步回家。」 喬跟羅禮的對話,就好像看到平常和朋友的對話。女主角:喬 Jo March《小婦人》這本書其實就是各種雜事、家務事的集結,舉凡吃飯工作玩樂,最常出現的應該就是吃跟玩了。
讀《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從女性主義角度重新詮釋清末歷史
本書用另一個史觀角度重新賦予當時歷史另一種聲音,以慈禧太后為主角,基於史料基礎,講述了她從入宮到垂簾聽政的過程,其中呈現了大量複雜的資料,透過細細點出的內容,可以看著慈禧如何帶領中國走向二十世紀,非常值得喜歡歷史的人來讀,重新認識慈禧太后這個人,2013年出版英文版時《紐約時報》...
讀《第二性》:性別不應該是歸咎責任的原因
這本書超級硬,範圍極廣,一共出了兩冊,必須說作者西蒙·波娃的知識量真的超級無敵大,過去沒有網路的世代要了解這麼多事情真的很不可思議,不知道要翻找多少資料多少書...突然覺得研究力真的是一項難能可貴的技能。簡體書封較美,但我讀其實是繁體版的。
歷史一直演給我們看,我們卻不願看清
每個人都可以中立,但無知並非是中立。看了《台灣演義》的反送中整理,重新梳理了香港回歸之後的進程,從反送中到國安法,才又更理解到中國式的經濟侵蝕多麼危險,從關稅、觀光自由行、買房各方面;之前看到網友說「香港在為台灣示範」,感覺沒那麼深,了解之後才發現台灣也在走著一樣的路,例如中國旅...
讀《柏青哥》:「家」與「自我認同」的追尋
韓裔美籍小說家李珉貞的書,一開始以為是一個在美韓國人的故事,但其實書中的內容都發生在日本,《柏青哥》整本書角色刻劃得很細膩又真實,鉅細彌遺地描寫這群韓國人在日本底層的奮鬥,刻劃時間的幅度很大,一代接續一代,經歷日本殖民朝鮮、二戰、貧窮、家族等等;去掉了歷史的縱軸,它描繪的是「家」...
新人打卡|帶點反社會人格,但實際就被社會圈養中
研究所念了許久,默默潛入藝術圈,帶點反社會人格,但實際又被社會圈養,喜歡逛展、看書和電影,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青,平日裡熱愛看社論跟討論時事問題,經常憤慨到落淚或氣到講不出話來,然後理解為何電影裡的壞人總是要世界毀滅重整秩序,覺得薩諾斯也非是真的惡人。
讀《德語課》:非如此不可,像是一種強迫症、一種教化,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開頭總是困難,就像主角西吉開頭他的作文《履行職責的歡樂》一樣。圖來自於博客來本書使用的字詞稍嫌困難,不是一本好讀的書,由於書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現在很容易變成用電影來替代看書,似乎人類一直在找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吸收知識?(像是校園使用PPT) 從書到電影,到簡介、預告片、「幾分...
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輕」無法測量,無法知道如何去承受,而成了不可承受。
簡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昆德拉透過一男兩女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圖來自於博客來 一開始覺得主角托馬斯是塊浮木,特麗莎硬是抓著他不願離去,但越到後面我才知道特麗莎才是那塊木頭,是托...
《做工的人》一、二集:溫暖中的荒謬,無法預測,就好好活在當下吧!
簡介:《做工的人》改編作家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由HBO Asia、myVideo共同推出,由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及薛仕凌等人一同主演,講述工地的故事,透過劇中工人角色述說那些渴望更好生活的平凡小人物,讓觀眾隨著劇情產生共鳴。《做工的人》劇如其名,就是描述著在工地工作大哥...
讀《離別的聲音》:生命中的過客,可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火花,或大或小,甚至無關緊要
簡介:那些擦身而過,卻難以忘懷的人。離別的聲音是怎樣的?六個短篇故事,描述著離別。例如離職歡送會的現場,例如共事過幾個月的同事,例如此時想起那個俯身專注地,看著自己被雨浸溼了趾尖絲襪的修鞋匠。或者,是一個朋友的女朋友。這是一本細膩清新卻有堅硬感受的短篇小說集,宛如紛飛花瓣裡閃耀著金屬,聲音在空氣中結晶。
讀《鬼地方》:逃遠了才想起了家鄉,而記憶總是比真實清晰
簡介:陳天宏,出身彰化永靖,一個沒什麼人聽過的小地方。他是家中么子,爸媽連生了五個沒用的女兒,最後兩胎才拚到男丁。這么子逃到德國柏林,一心與家鄉割裂,卻意外殺了同志伴侶。出獄之後,無處可去,只得返回永靖。故事從島嶼小地方的一天說起,爸媽大姊二姊三姊四姊五姊哥哥,還有陳天宏,陳家成...
讀《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那個當下他們屬於彼此,但僅止於那個當下
簡介:如果我們再次相見,請記得,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我,也同樣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是一部2007年出版的愛情小說,由美國作家安德列·艾席蒙創作。小說的主要內容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名智識過人的17歲義大利猶太男孩與一名...
讀《跨國灰姑娘》:越來越知道怎麼「管理」這些外傭,而這之間主僕關係的感受也就越發強烈
簡介:這本書說的是女性外籍幫傭來到台灣的故事。自1992年起,一批批的家務移工憑著勇氣,飄洋過海來到全然陌生的島嶼,僅僅計算登記有案的家務移工,就已經超過16萬人。她們以短期契約的過客身分,在台灣社會的邊緣角落裡默默工作,維持著台灣社會的「現代生活」,但是,一般雇主只把她們當成「...
讀《專業之死》:現在世界似乎告訴我們,每一樣你都可以懂阿
簡介:隨網路科技與高等教育的普及,現代人可取得的資訊及知識量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但這也是所有人最不願學習、最不尊重專業的時代。人們即使確實比以往聰明,卻以為只要靠Google、維基百科就能和專家並駕齊驅,對各種學識成就反唇相譏,面對專家建言也往往冷眼以對,從醫療、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