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ym33

@hmym33

七日書第二日:為什麼我不能夠「流連」在什麼地方?

在這麼美麗的風景之中,大概不那麼美麗的就是我了。

理想是「動亦定,靜亦定」,唉,可是我完全做不到啊……太多意必、將迎,鄉愿的意思也很重……

理想是「動亦定,靜亦定」,唉,可是我完全做不到啊……太多意必、將迎,鄉愿的意思也很重……

坦白說,儘管我不了解經濟學。但我很早以前(真的很早很早,甚至6.7年的樣子?)讀《國富論》的時候,就感覺,川普的經濟學邏輯其實和《國富論》反對的「重商主義」,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

那也是套相當古早(而且有點簡單粗暴)的邏輯了,當然我無力評估川普整體的經濟學思維是如何。也缺乏對經濟學的了解。

坦白說,儘管我不了解經濟學。但我很早以前(真的很早很早,甚至6.7年的樣子?)讀《國富論》的時候,就感覺,川普的經濟學邏輯其實和《國富論》反對的「重商主義」,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

那也是套相當古早(而且有點簡單粗暴)的邏輯了,當然我無力評估川普整體的經濟學思維是如何。也缺乏對經濟學的了解。

七日書第一日:追尋過去自己所留下的影子

空間的意義,或許是由時間——以及那其中,過去的自己——所共同賦予的吧。

我把之前發的,陳榮華存有與時間闡釋的那篇書摘(關於閒聊idle talk的)刪掉了。因為發現這樣不充分,沒有背景的摘錄,可能會引發對海德格思想的不準確理解。另一篇提及海德格的隨筆,我也一併刪除。

我把之前發的,陳榮華存有與時間闡釋的那篇書摘(關於閒聊idle talk的)刪掉了。因為發現這樣不充分,沒有背景的摘錄,可能會引發對海德格思想的不準確理解。另一篇提及海德格的隨筆,我也一併刪除。

(續)


但那個基礎,最終原則可以是中國民族主義?我是真沒想過。

老實說,我甚至覺得民族主義未必是可以普遍化的道德法則(模仿康德的思路,雖然我不了解康德)。


從莊子中,我感到可以延伸出對民族主義的反對(尤其是對有侵略性的帝國的民族主義)。

我以前稍微讀過Nussbaum(努斯鮑姆)對世界主義的支持,與對某種民族主義的反對。


我聽過David Miller對民族主義的某種支持,但當下有點不以為然。最終我還是認為,在能夠促進自由、民主、公義、福祉等等的情況下,才能承認民族主義的意義

(續)


但那個基礎,最終原則可以是中國民族主義?我是真沒想過。

老實說,我甚至覺得民族主義未必是可以普遍化的道德法則(模仿康德的思路,雖然我不了解康德)。


從莊子中,我感到可以延伸出對民族主義的反對(尤其是對有侵略性的帝國的民族主義)。

我以前稍微讀過Nussbaum(努斯鮑姆)對世界主義的支持,與對某種民族主義的反對。


我聽過David Miller對民族主義的某種支持,但當下有點不以為然。最終我還是認為,在能夠促進自由、民主、公義、福祉等等的情況下,才能承認民族主義的意義

有時看Bilibili上之影片,會大致出現這樣的思路:


摒棄極端思路A、B,而回歸到(在他們眼中是更恰當的)常識:「我們愛中國,(所以應該...)」。

或者在平常的層次處理某個問題C,然後(揚棄而)提升一層(在他們眼中是更崇高、也更必然的),表達:「我們愛中國,(所以...)」。


處理倫理問題、政治問題,最終可以回到的基點,或者最能夠依靠的原則,可能是社會福祉(效益主義)、對人格的尊重(義務論),自由、民主、公義,一些最基礎的道德直覺/感情(怵惕惻隱之心,也算是某種)等等

有時看Bilibili上之影片,會大致出現這樣的思路:


摒棄極端思路A、B,而回歸到(在他們眼中是更恰當的)常識:「我們愛中國,(所以應該...)」。

或者在平常的層次處理某個問題C,然後(揚棄而)提升一層(在他們眼中是更崇高、也更必然的),表達:「我們愛中國,(所以...)」。


處理倫理問題、政治問題,最終可以回到的基點,或者最能夠依靠的原則,可能是社會福祉(效益主義)、對人格的尊重(義務論),自由、民主、公義,一些最基礎的道德直覺/感情(怵惕惻隱之心,也算是某種)等等

近來看到一個「北一女教師」又上了新聞。


我沒留意近來的事,只是記得之前好像也有這樣的人,講了「莊子的自由」云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


老實說,那個人對莊子只有表面的理解,沒有真實的領會。


倒不是說,她對莊子那些義理的解釋,全是錯的。

應該說,真的領會莊子的精神,根本不會那樣利用莊子去做議論。那正是莊子所說的「道隱於小成」。

近來看到一個「北一女教師」又上了新聞。


我沒留意近來的事,只是記得之前好像也有這樣的人,講了「莊子的自由」云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


老實說,那個人對莊子只有表面的理解,沒有真實的領會。


倒不是說,她對莊子那些義理的解釋,全是錯的。

應該說,真的領會莊子的精神,根本不會那樣利用莊子去做議論。那正是莊子所說的「道隱於小成」。

善良;與平和喜樂、充實且充滿希望的人生,不一定是互相對立的,亦未必是兩個獨立的主題。


保持與實踐善良,與人生的奮鬥,可以是一體兩面。一體是「主體性」的「體」。無論是幫助他人,抑或是為自己人生之奮鬥,皆是出於主體性對意義之追求,以及對自己存在感受之回應。


善良的好處是,使「主體性」意義之追求,超出僅僅是感官滿足、契合世俗之眼光。

這樣哪怕人生遭受到痛苦;或是猛然醒覺,世俗之觀看只是一場對自我盛大的騙局。你依然能堅守那超越的追求和希望而活下去,你也依然擁有改變人生的可能性。

善良;與平和喜樂、充實且充滿希望的人生,不一定是互相對立的,亦未必是兩個獨立的主題。


保持與實踐善良,與人生的奮鬥,可以是一體兩面。一體是「主體性」的「體」。無論是幫助他人,抑或是為自己人生之奮鬥,皆是出於主體性對意義之追求,以及對自己存在感受之回應。


善良的好處是,使「主體性」意義之追求,超出僅僅是感官滿足、契合世俗之眼光。

這樣哪怕人生遭受到痛苦;或是猛然醒覺,世俗之觀看只是一場對自我盛大的騙局。你依然能堅守那超越的追求和希望而活下去,你也依然擁有改變人生的可能性。

最近有時看一些政治觀點和發言會生氣、太激動。

這實在不太好。既違反我「無門無毒」的期望,也可能造成「意必固我」的問題。

我實在需要自我克制、與持續的工夫修養。


王陽明也在這方面對治過怒氣。我感覺可以參考他的做法。

事情大概是,王陽明一次拿到政敵攻擊他的上奏,頓時感到很生氣。他也頓時發現,自己修養還不夠,正是在此處,要做修養工夫。於是他試著克制自己的怒氣。過了幾天把上奏拿出來讀,發現還是有點生氣。這樣反復幾次,直到那封上奏自己讀了也不會生氣為止,才算工夫有做到。

最近有時看一些政治觀點和發言會生氣、太激動。

這實在不太好。既違反我「無門無毒」的期望,也可能造成「意必固我」的問題。

我實在需要自我克制、與持續的工夫修養。


王陽明也在這方面對治過怒氣。我感覺可以參考他的做法。

事情大概是,王陽明一次拿到政敵攻擊他的上奏,頓時感到很生氣。他也頓時發現,自己修養還不夠,正是在此處,要做修養工夫。於是他試著克制自己的怒氣。過了幾天把上奏拿出來讀,發現還是有點生氣。這樣反復幾次,直到那封上奏自己讀了也不會生氣為止,才算工夫有做到。

《原子習慣》書摘(二):身份認同與信念 ①

主要是個人記錄用,沒有太多原創內容。

《原子習慣》書摘(一):過程與成果

過程與成果,兼談一點孟子的「盡心知命」

閒話兩則

一、民主社會,孕育出民主的反對者。


二、如果你的觀點,整體而言,與社會上40%的人,30%的人,20%的人相近。那麼你應該警醒了。這樣的任何一種觀點,經過仔細審查,恐怕都錯漏百出。


那些自以為看透事理一一憤世嫉俗而自以為超脫於眾人一一大概會是那15%的人。充其量,不過站在自己這邊,而輕輕將不是自己的那邊(彷彿是世俗的那邊)推開。


可別忘了,自己的這邊,何嘗又不在「世俗」、「眾人」之中?沒有經過深刻的反思,持續的自我批評,刻苦的學習,怎麼可能看到真正的事理?

閒話兩則

一、民主社會,孕育出民主的反對者。


二、如果你的觀點,整體而言,與社會上40%的人,30%的人,20%的人相近。那麼你應該警醒了。這樣的任何一種觀點,經過仔細審查,恐怕都錯漏百出。


那些自以為看透事理一一憤世嫉俗而自以為超脫於眾人一一大概會是那15%的人。充其量,不過站在自己這邊,而輕輕將不是自己的那邊(彷彿是世俗的那邊)推開。


可別忘了,自己的這邊,何嘗又不在「世俗」、「眾人」之中?沒有經過深刻的反思,持續的自我批評,刻苦的學習,怎麼可能看到真正的事理?

重讀莊子(四):《養生主》

道家「養生」的本意。大家如果對《莊子》有興趣,歡迎來閱讀、評論!

重讀莊子(三):《逍遙遊》③

關於「用」。這篇主要內容和《逍遙遊》的關係可能沒有很大,大家或許可以無視掉。

重讀莊子(二):《逍遙遊》②

「無待」與「逍遙」。大家如果對《莊子》有興趣,歡迎來閱讀!

重讀莊子(一):《逍遙遊》①

「大知」與「小知」之辯。大家如果對《莊子》有興趣的,歡迎來讀一讀,也可以當做探索一下,如何更認真理解《莊子》的基礎的思路吧。

安寧平緩的快樂,要優於快速、刺激的快樂;

看書、看看風景,甚至冥想;要優於無限追逐於外,滿足口腹之欲、暴飲暴食,觀看Fb和Bilibili無意義之短影片。


無所依待的快樂,要優於有所依待的快樂;

觀看遊戲直播時,那些以勝負為唯一目標的直播,便不如輕鬆愉快,各得其樂的直播。


或者,暴飲暴食之類不計後果的快樂,會將人拖入依待之網絡中(例如影響身體健康)。(但心境又不能超脫壽夭)

嘲弄「非己」族類之快樂,只會加強「我是」、彼我區分之「成心」,使人視野受限。(成心一詞見莊子齊物論)

安寧平緩的快樂,要優於快速、刺激的快樂;

看書、看看風景,甚至冥想;要優於無限追逐於外,滿足口腹之欲、暴飲暴食,觀看Fb和Bilibili無意義之短影片。


無所依待的快樂,要優於有所依待的快樂;

觀看遊戲直播時,那些以勝負為唯一目標的直播,便不如輕鬆愉快,各得其樂的直播。


或者,暴飲暴食之類不計後果的快樂,會將人拖入依待之網絡中(例如影響身體健康)。(但心境又不能超脫壽夭)

嘲弄「非己」族類之快樂,只會加強「我是」、彼我區分之「成心」,使人視野受限。(成心一詞見莊子齊物論)

安寧平緩的快樂,要優於快速、刺激的快樂;

無所依待的快樂,要優於有所依待的快樂;

人格、境界的快樂,要優於官能、物質的快樂。


當然這邊的“優於”有不止一種意思

安寧平緩的快樂,要優於快速、刺激的快樂;

無所依待的快樂,要優於有所依待的快樂;

人格、境界的快樂,要優於官能、物質的快樂。


當然這邊的“優於”有不止一種意思

碎片集草稿(五):三種「中立」

「中立」其實也有各種不同的意思呢...「各打五十大板」未必是適當的做法。而當我們說「打破二元對立」時,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