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爛青年
中國文藝制度的生成
施奇,《黑板報工作者》,2019中國人民共和國初期的30年,基本上沿用了蘇聯模式的文藝制度,一種黨與政府的雙重模式,黨的地位高於政府。黨組織以等級制從中央延伸到鄉村,相比於君主制有著更緊密的邏輯與掌控力。這個影響也凸顯在藝術領域中。延續著1942年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解放...

口罩與催淚瓦斯罐,已經成為新一批的博物館藏品
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越演越烈,美國的博物館除了成為爭議雕像的新家,博物館在這次運動中還有一個任務。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街頭抗爭運動中最常出現的防毒面具、頭盔、標語牌、催淚瓦斯罐,是抗議者的小工具,也是這兩個月Bla...

另類的歷史見證 —延安文藝座談會
1942年5月23日的傍晚,延安楊家嶺中央辦公廳外的廣場上擠滿了人,三個木棍支起了一盞汽燈,照亮毛主席的臉龐,他正在發表這場會議最重要的講話,往後幾十年的文藝創作方針都將因此而改變。閻文喜並沒有參與那場會議。1937年出生的他,當時還只是個五歲的小孩,連畫筆都拿不好,他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幅畫將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新中國的繪畫為什麼都與政治有關?
前幾年,港澳台聯招的美術史考試中出了一題要寫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一般讀美術史的台灣學生都不太會接觸到,但對中國近現代藝術稍有涉略的都很熟悉所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那種人民擁簇著領導,青年們上山下鄉,開疆闢土一般氣勢滂礡、構圖集中、顏色細膩的大型油畫,這種風格通常被稱作「社會主義...

新中國的未來歸屬 — 劉峴版畫作品〈建設新中國〉
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南方的捷報頻傳,國民政府最後敗退,據守台灣。北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當年正式建立。版畫家劉峴在同年創作了〈建設新中國〉,一張10x9的木口木刻版畫作品,有可能是刊登於雜誌之中。劉峴,〈建設新中國〉,1949,央美博物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