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a

@suma

(day 7)昼夜都可以走走的厦门

从2008年第一次去厦门做公司新员工培训,到后来反复在厦门做田野,每次都在想办法挤出时间跑到大街上瞎逛.只是瞎逛都能让我这么开心.....本来想说是不是厦门带给我的,后来再次搜索了一下记忆,并不是,只要是能瞎逛,什么地方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就开心,别有小孩或者尴尬的同行者就行...

(day 6)如果可以回到上海

记忆里,每次别人问我上海怎么样,我都会说,那里有最好和最坏的,值回票价.只是带着这里,生命就可能被加速催肥了.

(day5)薄情人的记忆是否可靠

对选择离散,流浪的人来,谈深情,似乎有点尴尬.

(day4)去树林看看小松鼠跟鸭子吧

遛娃跟遛狗相似,都是处在这种关系里诞生的刚需.

(Day 3)把自己感兴趣的打包推销给别人吗

每天"流连"于附近的小森林是春天来了之后最期待的事情了,恰巧最近刚刚与温哥华某位朋友碰头,听其吐槽许久导师及其旗下得意弟子们纷纷以城市/森林/海滩等等一切作为散步主题,一群人兴高采烈的,轻轻松松拿到了学位. 相比,衬托的这位朋友,一位肤色不同的异乡人,并不能体会他们的乐趣,于是生出许多孤立无援感.

(Day2)找快乐吗,躲进别人的直播间吧

本来想写一下最近与一位70岁离异越南阿姨的对谈,后来想了一下,那些谈话伤心的多,需要反思的多.要说找到乐趣,还是在大脑不需要处理任何哲学话题的地方,中国人聚集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赛博卖场,或者那些言之灼灼的意见代表(influencer),毕竟他们在直播间的表演如此精彩....

(day1)那个异族女子的眼睛会发光的地方

去年一场东南亚的明媚旅行中,Surabaya的传统香料市场,年龄不同,肤色不同的女人们守着摊子.或者我前世也是在那里的,守着的是洋葱摊,蒜头山,还是辣椒堆呢.看来看去这个昔日荷兰人的后花园都充满了呛辣滋味.

我跟队友永远不能调和的脑回路

昨夜狂风,吹的邻居家的风铃时时在响,苦了睡眠不佳的我.一天即是一生的缩写吗,队友又一次让我怀疑我到底为什么要跟这个人一起生活.

书接上文之"完美并不存在"

昨天刚刚开始写当天日记,而接到一位长辈电话,只好半途而废,现在是第二天的10:44了,是时候写给日记大神,清理以下兵荒马乱的一天了.

不完美也还是要"爱自己",对吧

最近因为在赶论文结尾,想要收在消费主义的讨论上,然后就停不下来,在想自己作为消费主义大旗下的小小一枚"奴隶",到底要怎么解释自己在这场battle中的角色.获得"自由""满足""平等"感以及受挫,沮丧穷困潦倒,都算是吧

停不下来的脚步

--how about the next life?

与七龄童的这几天(我的不完美人生-1)

好像获得了读书自由的女人被绑在育儿职责上,越陷越深,身心俱疲,但他们都在说什么--"好羡慕你的人生".有一句话叫做打落牙齿和(huo)血吞,也许没有比这更符合现在心境了.

(day 7)来自远房阿姨的礼物

因为高中就开始住校,我后来遇到几位年长女性,与他们的关系则像是"临时母女"的关系.

(Day 6)现代关系结束也都有"技术"要素吧

如题,我觉得我大部分关系结束都源于丢手机,丢社交媒体账号,丢掉的瞬间就像关掉平行时空的那个门钥匙,再也走不回去了.

(Day 5)看见与看不见

与队友在一起的第16个年头了,其实除了后来六年养娃,前面的十年都处在二人世界中为主.

(day4)百炼钢与绕指柔

这个话题让我突然发觉,我在关系里,可能偏"主动"那一方欸......

(day3)那些陌生人的善意

从十岁就被说是"马大哈","丢三落四"成为一直以来我身上的标签.因为careless莫名的扣分是家常便饭.想来这个特质一直隐秘的藏着我的对世界的试探,从不以这个缺点为耻,因为我知道我在这些看来荒唐的错误背后,收获的一直都是他人给我的安全感.

(Day2)"关系"以及利害关系,未期待过的小小回顾

今天的题目感觉有暗示某种"伤害"以及自我的reconcilation,修复过程. 出题者你要不要这么理疗师呀~

一位我未曾蒙面的小舅

那位在我幼年时期就被家人宣布失踪的舅舅,后来的日子,成为我想象妈妈整个家族时候,定调的音符.

需要选择家乡的token,for whom?

能感觉到出题者希望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家乡"这个概念更加具象化,但是想谁诉说呢,是这个去中心化的社区的华语使用者们吗?还是类似于自说自话,给自己整理记忆收拾记忆,然后自我确定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