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互動機制的 POA 在場證明,讓使用者留下擁有自身樣貌特色

可以拍照生成出個人專屬照的POA,你玩過了嗎?
2025 年假期間, akaSwap 和二三設計聯手參與桃園燈會推出最新力作 — 加入新互動新機制的在場證明裝置。過往的在場證明透過問題選擇,可以生成出客製的圖片。不過這次桃園燈會,加入了新的機制,透過舉起人人都有的手機,面對著前置鏡頭微微一笑,取得自拍照後,再選擇問題答案,便可以客製出獨特的大頭貼照。

在人來人往的燈會現場,透過手機掃描 QRcode,接著依照題目選填問題以及進行拍照,便可留下數位足跡。數個月前另一個場景,在運動能量飲品品牌 Betery 在台北馬拉松的市集攤位上,除了展版模擬路跑的場景元素,攤位也有著一台互動裝置,也一樣透過手機掃描 QRcode 選擇問題後,再輔以拍照,生成出客製的拍貼頭像,並在大螢幕上顯示不同參與者的生成結果。


你也喜歡自拍嗎?這是有原因的
爬梳過往人類歷史以及藝術史,很早就有自畫的歷史出現。最早究竟是哪一幅,眾說紛紜已不可考。有人說是源自於埃及,也有資料顯示是源自梵谷的自畫像。但是在心理學上 1914 年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對於「自戀情結」(Narcismus)的探討,發現人們捨棄對他者客體的全力關注,轉向成為對自己的凝視。
2015 年的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期刊中指出,人們透過自拍來建構理想中的自己,並獲得社交媒體上的認同感。品牌 Sharp 於 2000 年發售的手機 J-SH04,是第一款配備 110,000 像素 CMOS 成像器的手機,他們還在手機後方的鏡頭旁放一小面鏡子方便自拍,並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所拍攝的照片,使得自拍的技術更躍進一步。

爬梳 Web3 歷史,人像式 POA 已有前身
台灣 Web 3 歷史上,2024 總統就職專案是最早使用「個人大頭照」的專案,AIGC是最早使用「自定義背景」的專案。兩者結合最早在 akaSwap 所主導的 T 大使專案中。當時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心理測驗去分類每位 T 大使的特質並隨機生成出背景,加上有趣的卡通式人像生成。所代表的意義是讓大家在完訓的時候有專屬於個人的結訓證書並永遠鑄造在區塊鏈上。


在過去 c2x3 的撰文中,我們記錄了 Web3 POA (Prove of Attendance)的發展概況。從最傳統的「蓋章護照」式的蒐集,到如 2024 定義未來:生成式 AI 週創作展可以透過選擇問題讓 AI 生成一張獨一無二的圖,到 2024 年 Betery 台北馬拉松與 2025 台灣燈會拍照新機制的加入,讓 POA 結合時下的科技,長出自己的樣貌。

看似簡單,製作卻很艱難?!
解密此次 2025 桃園燈會以及 Betery 馬拉松攤位上的新互動機制,操刀的依舊是akaSwap 藝術總監王新仁(阿亂),整合了過往運用過的兩種不同的互動機制。一是AIGC 定義未來時候使用的心理測驗問答生成,另一個則是總統就職紀念的頭像風格轉換。兩種機制在生成風格上的整合實則不易,在眾多條件限制下,要把兩種機制風格整合一致,並且維持畫面的多樣性,讓整個團隊花了許多時間討論和調整。


在時間的長河中,能夠透過拍照,留下一點紀錄,一直是人類的底層渴望。與家人朋友一起互動,共同留下剪影,彼此取笑相片中的樣貌,也是難能可貴的經驗。2025 桃園燈會中設立互動機制,不過也是希望能在象徵年節尾聲的燈節中,讓人們留下片刻紀錄。「我想要和_________一起體驗_________季節的台灣風景。」回答這些問題,讓互動的背景中出現台灣的風景,讓不能即刻出發的遠程旅行,也因為 AI 的助力,而可以實現。而 Betery 的台北馬拉松攤位,也是同樣在 AI 的助力下,生成出東京、波士頓、柏林等著名馬拉松舉辦地的背景,讓各位跑者立下下一個目標。


在場證明可以做動態、做兌換、現場印刷?
POA 在場證明在 Web 2 世界中,證明我們去過的地方,透過旅行證明了我們的存在。可惜的是這些證明往往只是自我的成就收藏。進入區塊鏈後,領取過程簡單化並保有儀式感,加入互動機制後更是參與者可以透過自身的回應來生成專屬圖案。從 Betery 到台灣燈會的應用,更是將「參與者特徵」透過藝術形式跟「參與證明」結合,提高民眾參與意願,也讓 Web3 的 POA 在場證明更加專屬於個人。近年來越來越強調「數位足跡」的重要,除了加強了身份認證的功能,也提高了個人對於自我和社群的認同感。從「鑄造」到「空投」,再到「簡化領取」,POA 在場證明正一步步建構我們前往過的真實世界和數位邊界。
而這些數位足跡除了讓我們留念,或是作為社群維持的工具,或是作為數位身分證明,或許可以突發奇想期待未來這些 POA 都能加上「兌換」的功能,也可以成為另類的數位獎勵兌換卷,讓數位粉絲社群成為一種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
未來這些可以有什麼應用?未來,也許也有可能現場印刷成品,回到最實體的在場證明,也有可能做成動態圖像... 種種的可能性讓人期待在場證明的更多可能性。

素材參考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