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一流的人如何擁有動態穩定力

子非魚
·
·
IPFS
培養變通思維,調整期待,修復不確定性帶來的震盪,隨變動而更高效強大

■ 書名

一流的人如何擁有動態穩定力:培養變通思維,調整期待,修復不確定性帶來的震盪,隨變動而更高效強大


■ 觀點

關於動態穩定力

動態穩定力描述的是「秩序、失序、新秩序」模式。


關於改變

改變是本書探討的主題,而改變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改變是我們生命中無所不在、不可預測的力量。我們最多只能學習與它共舞,盡我們所能來確保我們的行動是價值導向,而且有效果。

活著意味失去。失去的必然性使人生變得有意義。改變如果不包含失落,就不是改變了。


追求快樂最糟糕的方式

追求快樂最糟糕的方式,就是努力要讓自己一直保持快樂,或是假定(與期待)你應該一直保持快樂(這個更糟)。當外界用暗示或明示告訴你,你應該永遠保持積極樂觀(即使悲傷、無聊和無感冷漠是人類經驗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你往往會把這種道德觀內化,並讓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悲劇性樂觀

悲劇性樂觀指的是,知道人生必然有無可避免的痛苦與苦難,但仍然帶著優雅與堅毅的態度向前進。


心理學公式

  • 快樂=現實-期待

  • 痛苦=疼痛×抗拒


■ 解方

控制二分法

在改變與失序時期,你要區分你不能掌控與你能掌控的事物,然後聚焦於後者,同時不要浪費時間和精神在前者。


用4P回應改變

要從直接反應的憤怒路徑,切換成審慎回應的尋找路徑,最好的方法是練習4P:

  • 暫停:標示你的情緒。

  • 消化:你的體驗不等同於你,與你的處境保持一段距離。

  • 計畫:自我抽離,取得更寬廣的視角,來評估你擁有哪些選項。

  • 執行:微步前進,把每個步驟當作小實驗來執行,邊做邊調整。


給心理免疫系統一點時間

我們無法迫使意義與成長發生,但以下幾個做法可能會有幫助:

  • 練習謙卑與降服,這不代表我們什麼事也不做,而是代表我們不再覺得自己需要修補或掌控那些無法修補與無法掌控的情況。

  • 尋求與接受幫助:要留意不要陷入極端追求樂觀與生產力的思維,以致於忘了培養友誼與建立社群。

  • 練習自願簡樸,建立慣例以及創造儀式。

  • 分辨真的與假的疲勞,若是前者,我們就需要休息,若是後者,我們就需要督促自己動起來。

  • 盡你所能,讓你的苦難轉化成對自己與他人的憐憫。


培養適應變動的10項工具

  1. 擁抱非二元思維

  2. 採取存有模式

  3. 經常按照現實情況更新你的期待

  4. 運用悲劇性樂觀,採取明智的盼望與行動

  5. 積極的區分與整合自我概念

  6. 從獨立與互相依賴的觀點看世界

  7. 用4P回應改變

  8. 在失序時期倚賴慣例(與儀式)來取得穩定性

  9. 運用行為活化

  10. 意義與成長無法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 評論

雖然書中缺乏新穎見解,但仍有一些觸類旁通的小洞見,例如「殘心」概念。整體內容仍圍繞作者濃厚的認知行為取向概念。

檢視作者提出的「培養適應變動的10項工具」,可發現前六項與第十項偏重認知轉換,其餘三項則聚焦行為實踐。

近期閱讀以「系統一」與「系統二」解析影響力的書籍,讓我進一步思考:理論若要有效驅動行動,需從「慢想」精煉為「快思」,再由「快思」轉化為「行動」。然而另一方面,當今短資訊以「系統一」結論為主雖具效率,但易因缺乏深厚基礎而使行動難以維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