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舆情风暴看新华社等官媒失职渎职
(标题)从山东舆情风暴看新华社等官媒失职渎职
(副题)——社会和群众越不关注什么,就越报道什么;社会和群众越关注什么,就越不报道什么。
1、一位自称“曾在国社工作12年”的“明叔”在他的“明叔杂谈小号”里撰文《媒体的历史责任》,抨击自媒体在山东苟晶等一系列热点舆情事件里的表现,却对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国社(也就是新华社)在近期一系列热点舆情事件里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闭口不提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带过,实在是避重就轻、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典型。这个“明叔”在文中自称“到时至今日,写文章有时候仍脱不了国社的思维”,诚哉斯言!
2、以“明叔”代表的“国社”人、官方媒体人这些年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无能、无力、不担当、不作为视而不见,不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但是对于兼职的、晚上或周末写点微信公众号的业余选手求全责备恨不能以纽约时报和路透社的标准要求之。
近年来,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官媒在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社会讨论十分激烈,本身并不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治敏感的热点新闻舆论事件里,屡屡失声失语,装聋作哑看不见,不采访不调查不报道,任由舆情发展扩散蔓延,不作为,不履职,不担当。在重要热点新闻事件里,不仅永远不在第一落点上,而且几乎永远赶不上第二落点,放弃参赛权,根本就不试图引导舆论、彰显正义、为民声张,完全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消极怠工不作为不履行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自绝于中央和人民。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这些热点新闻舆论事件,根本上不具有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治敏感性,即报道和评论都是完全可以的、允许的、不犯忌讳的,只是新华社等官媒出于完全自身的内部原因而不作为。在中国内地的正式语境之下,作为官方媒体,报道和评论为的其实是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塑造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问题解决,维护群众利益。在这样的全民瞩目的事情上不发声、搞失语,难道不失职、渎职,不应该追究责任吗?
3、最近的案例是6月份以来在山东省发生的两件舆情。第一是山东一些地方搞的所谓“合村并居”运动里出现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强行拆迁等问题,第二是在山东一些地方发生的所谓顶替上大学的事情。直到现在为止,从山东省各级各地媒体,到中央驻当地各媒体记者站(也包括其中人数最多、预算最高、队伍最齐整的新华社山东记者站),居然连一条基于自己对当事人(既包括举报人,也包括被举报人)采访的新闻报道都没有。在微信朋友圈、微博讨论如火如荼进行了几个礼拜之后,居然一条新闻报道都没有,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固然,可能西单某某部门已经有了报道精神,但是此类精神一般只在舆情爆炸之后才下达。下达了固然从官方媒体属性来说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倘若真有的话),但是下达之前那么长十几天几十天时间呢?
这种情况在上一次山东陷入舆论漩涡里也发生过。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报道《刺死辱母者》(即所谓“辱母杀人案”/“于欢案”),舆情迅速延烧,然而整个山东媒体也包括官媒特别是新华社山东记者站,居然是一条稿件都没有。“辱母杀人案”/“于欢案”从《南方周末》报道点燃舆情之后,持续了几周,但一条对于事实情况的调查报道都没有,全部在报道山东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怎么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怎么说,已经组成什么调查组什么合议庭。现在有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山东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法院怎么说为什么要通过你们官媒来做二传手、二道贩子、复制粘贴的键盘侠呢?你们除了复制粘贴,还有什么作用吗?上亿网民,需要你们复制粘贴吗?你们复制粘贴,为全国为中央创造什么价值了吗?
辩护者可能要胡搅蛮缠说,我们报道了,不过我们报道走的都是内部渠道,给上级了(这个没有人能证实因为谁也看不到)。没错,这当然很重要,各家官媒想必都有自己的内部渠道。但是这应当或者可以成为公开报道不作为的借口吗?
还是想请问,这样的个案为什么“敏感”?“敏感”在哪里?公开报道会影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吗?会影响中央领导同志工作和形象吗?会犯中央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吗?当然是不会的。按照党和国家现行体制,这些热点新闻事件都是不犯忌讳的,恰恰应当是官方媒体去抢占舆论阵地、引导舆论、惩恶扬善的。但由于层层不作为,体制性失语,更多地可能是跟地方形成了某种话语默契同盟、赤裸裸地“属地化”,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官媒正在全面丧失对地方的监督批评功能。
必须严肃地指出,一定的监督批评功能是设立和高价养活中央新闻单位尤其是其驻各地记者站的基本对价。养你的天然作用之一就包括这一点。而你们现在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功能。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老百姓不该有一点知情权吗?一条稿子都没有合适吗?对吗?都是老百姓交的税养活的你们,你们只给几百个人写稿子看,这样对吗?老百姓就活该吗?
另外,最最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辱母杀人案”/“于欢案”还是合村并居还是顶替上大学,这些事情到底敏感在哪里了?为什么不能公开报道?中国有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山东只是其中一个而已,而且这些都是地方极为个别的案件,并没有普遍代表性(山东每年高考考生几十万,两年查处哪怕几百人顶替,确实十分可恶,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有代表性的;合村并居确实在很多地方展开,但发生强拆的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毕竟只是少数,于欢案就更是独立单一的案件了)。
这样一些事情,不影响民族团结,不影响国家统一,不影响中央国家权威,不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个人,不涉及根本政治制度,不涉及外交,就是普普通通的地方新闻事件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偶然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且本身具有一些代表性一些研讨价值,为什么例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中央级别的新闻媒体就不能报道了?为什么?它到底影响什么了?影响地方形象了吗?地方形象是在媒体的帮助和关注下迅速出来调查处理从而修复的快,还是无人出面一直舆情延烧下去变得越来越烂?另外,什么是地方形象?哪里没有假恶丑,为了形象就不能讲事实了吗?帮助改正问题不有助于形象吗?坏事发生了装作没有发生,让它一直错下去在微博微信上永远传播下去,这是帮助形象还是不闻不问尸位素餐?
4、对于上述这些明显的情况,为什么国社“明叔”之流放任不管,对于花着纳税人几十亿上百亿钱的官媒蜻蜓点水,只来苛责所谓自媒体呢?是的,自媒体质量参差不齐,说实话离中央新闻单位差了很远,整体上无论是素质还是在任何方面。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难道不是,一只堂堂正规军,在一次又一次舆论战中,一次又一次连阵地都不守,而是让散兵游勇们耀武扬威、泥沙俱下吗?
为什么要把新华社拿出来单说?新华社是所有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里人员最齐整、力量最强的,这也是他们的职责,也只有他们一定能忙得过来。人民日报驻站一般也就几个人,中央电视台用工制度复杂,人也不少,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混同,不好一概而论,但新华社至少几十名记者常驻当地记者站,肩负地就是这样的职责。
5、这个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驻地方记者站的“属地化”。这些记者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因为长期在地方工作,不把自己视为中央的、国家的、独立的、垂直的角色,而是越来越视为地方的一员,尤其是领导,可以拿到每年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合法收入(这样的收入,是从自己单位说白了也就是北京拿到的,但是在三四线省会城市非常可观了),拿着丰厚的自己体制内工资之后还不满意,还想在地方上套近乎、拿资源、攫取个人资本,比如弄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当,甚至想在地方成为地方序列里的后备干部,出门在地方能有面子,能在地方办事情,久而久之,一旦地方发声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这些记者站第一不是想的是我是中央的国家的派到这里报道事实真相、维护群众权益的人,这是我的职责,也不想我是一名新闻记者这是我的职业专业行业职责,而是想到这事如果我报道了会影响谁?我上个月是不是刚跟省里开过会,见了一些领导还打了招呼,今天就报道人家,人家会不会对我有意见?我以后在省里还怎么混?从领导到中层干部,装聋作哑,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溜须拍马,自以为是,莫不如是。
真正有能力、有见识、有主意、有担当的人才被纷纷弃而不用,从来不搞监督报道、批评报道且没有任何深入调查能力的庸才纷纷上位,就是因为他们换着法子服从上级、吹捧上级、溜须拍马,只会写高大上但是(即使在官媒内部大家也很清楚)根本没人看的表扬稿、赞扬稿、马屁稿。
6、从新华社到整个官媒已经丧失了调查报道的动力和能力,也不主动调动尤其是命令地方记者站报道,从下到上对于新闻热点舆论事件都是回避回避再回避,能躲多远躲多远,于是就从总部到地方站大家都装不知道没发生,就在朋友圈里读着玩,假装这跟自己的饭碗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朋友圈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人,该自己或者指挥自己属下去报道的时候,一个朋友圈都没有,批评苟晶、批评自媒体报道的文章一篇一篇转载。老兄:你自己就在山东,你就是吃这碗饭的,即使是上峰有令,你没法去报道,但你至少心里有点廉耻之心好吧?这是你的工作,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做到的,心里应该是谦逊的、亏欠的,知道自己是理亏的,是不好意思出来评论别人的——不是吗?
单独拎出来某一个单位的山东记者站可能对它不公平,但是,短短几年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首先是这个月连着两件全国最关注的热点舆情,连个屁都不放,有什么委屈的呢,“辱母杀人案”/“于欢案”的时候你们报道了吗?稿子在哪里呢?另外一方面,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太多省市自治区记者站了,大家都是这样,甚至对新华社也不公平,因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不也是这样吗?当然也是的。
算了既然对山东记者站不公平那也顺便说说湖北记者站吧。大家都知道湖北记者站一位女记者之前被全网攻击。全国网民都在找她的稿子,但是这位入行十年的老记者,非常遗憾,几乎找不到一篇舆论监督、批评公权力的稿子能够为自己辩护。倘若有那么一两篇像样的那样的稿子,想必网络舆论对她也不会那么刻薄吧,毕竟大家会想:你是官媒记者也就罢了,至少你还干过点为民请命的事情,写过几条批评监督稿子。但是非常非常遗憾一条都没有啊!!!这样的情况跟现在的山东记者站是一样的。你可以说我这一次疏忽了,没赶上,慢了,但是为什么每次都慢呢,每次都干脆没有报道呢?从业十多年我一直是政府部门比如说卫健委说了什么我就写什么,山东省高级检察院法院说了什么我就写什么,那党和政府和老百姓要你和你们有个屁用呢?
最为可笑的是,在廖君事件里,居然有不少人民日报的记者在微信上出来说风凉话,简直是笑掉大牙。如果说在为民请命,通过新闻报道来为老百姓办事这件事上,满分是100,及格是60,那么中央电视台大概有个四五十分,新华社差不多有个三四十分,人民日报大概也就三四分(是的,个位数)。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一年到头还是能有几篇监督批评报道的,至少还是有的,你们人民日报是一篇都没有的,你们有什么脸来批评别人?简直是可笑至极。当然我们央视比你们两家都要强多了。对我们来说,最为幸运的是,来了一个近年来在中央新闻单位里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最有冲劲闯劲的好领导。
7、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新华社早年近年来的监督报道再也没有了。当年那个敢监督副总理监督省部级干部活老虎让地方腐败官员官僚主义者闻风丧胆的新华社死了。新华社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不再播发点名道姓的针对哪个公权力部门的批评监督报道了。
现在搞的是所谓的针对某种“现象”的监督报道,或者是把刀口指向民营企业这种任人宰割本来在经济社会权利结构里处于底端没有话语权的对象。
不敢真刀真枪碰硬,不敢为老百姓弱势群体公开出头维权撑腰,只敢缩着脑袋对着一种“现象”、对于一种市场经济里的个别民营企业开刀,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关键是还颇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这就是为民请命为民做主搞舆论监督了。民营企业最不济是可以绕开的,我不到链家租房子我可能是会麻烦一些的,但是我能绕开它,我可以找我爱我家,我可以找个体户,将来还会出现链家的竞争对手,我可以不跟链家签合同做生意,我有基本的用脚投票的选择权,这就使得对民营企业的监督的重要性远远低于对国有企业和公权力的原因——后者是绕不开的,是有垄断性质的,是强制的,对于老百姓和弱势群体来说是无处说理的,没有别的办法的。
尤为可笑的是,针对“现象”的监督报道,其实很有可能是跟具体监管部门穿一条裤子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监管部门常年来人手经费缺乏,对现象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借这种现象类监督报道,其实可以借力打力,向上级要编制要钱要地位充实自己。某种程度上,采写这种报道的人和这些部门是有默契或者共识的。
8、更为根本的是,由于当地化、事实上和当地党委政府穿一条裤子,从不主动报道地方党委政府行为引起的负面情况,中央新闻单位在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埋下巨大隐患,可谓严重缺乏“四个意识”里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合村并居一事,顶替上大学一事,请问这么多中央新闻单位哪一家在社交媒体爆炸性关注、自媒体一拥而上之前报道了吗?恐怕是没有吧。那为什么呢?是不知道不了解吗?那么中央要你们这些驻站新闻单位干什么呢?你们耳目闭塞尸位素餐有什么用吗?这是你们失职渎职。
你们之前是知道但是故意不报道吗?那为什么不报道呢?是故意瞒着中央吗?为什么等引起如此恶劣的舆论反响、给山东(笔者的祖父母四口人都是山东人,对最近所谓的葱省舆情实在是非常难过)抹黑如此之剧烈之后才报道呢?为什么不能在问题发生初期就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呢?为什么不能在问题发生初期就建设性地批评监督使问题消弭于无形之中呢?
9、近些年来,新华社以及官媒报道选题、路线、词语全面脱离群众,脱离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群众关心点,把大量资源用于一些几十年前可笑的旧传统、如今根本没有人看的土味报道。《牛栏江边“寻水记”》《渔民老张种橙记》《克西乡人“下驴”记》《安福药材“升值”记》《赶水镇“赶水”记》《李存良不存粮》(这最后俩太搞笑了,堂堂“国社”,还在玩小学生水平的谐音谐字,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是令人笑掉大牙,土味实在是太浓了。不如就叫土味社吧。土味社可能会辩解这是三贴近、走基层。你们三贴近走基层都是这样一个个不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吗?为什么没有发现那么大面积群众反映那么强烈的合村并居问题呢?就是土,直把无聊当有趣。退一万步说,这些标题和题材放到互联网时代微信时代微博时代,会有人点击吗,会有人感兴趣吗?没有人看是肯定的。这不是你觉得人民群众应该喜欢看的问题,人民群众不看是一个客观事实。
既然没有人看,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功夫制造这些文字垃圾呢?给谁看呢?就是给领导看吗?领导真会看吗?你们整个土味社存在的意义不是引导舆论,不是做群众的工作使他们更加拥护党和政府吗,那你们发这些没有人看的土味文章,对你们的工作职责有帮助吗?这是对党失职渎职还是对党忠诚?自绝于人民群众自绝于时代。(作者你北京大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