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放手都是在確定真正想要什麼

不久前把三本厚重的畢業紀念冊扔掉,僅剪下值得回憶的部分留念。這幾天也分批把舊的衣物也打包扔掉,評估的標準是近三年都不曾穿過,可以預期未來會穿的機率只會更低。過去一直不願意花時間處理,最大的理由是覺得還能夠穿沒必要扔,或者當初買也是花幾百幾千,沒把它穿到破穿到爛好像有點浪費。但是,如果後來沒再穿放在那也是不斷的隨時間折舊、佔據空間、有礙觀瞻。最後,大概扔掉將近三分之二的衣物,保留下來的則是每週至少會穿一次到兩次。心想這樣也好,隨著年紀品味也會改變,如果已經不穿的衣物扔掉也好。

再來是藏書的部分,投資相關、漫畫、輕小說、哲學相關的書籍,大部分都打包扔掉。原本認為放二手平台低價販售來維持書籍知識價值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從倉儲成本的觀念來想的話,長期堆積在家裡等待賣出的一天很沒有效率。
首先,投資的知識已經內化成自己的一套投資風格,這些書籍已經不再具有持有價值。只有留下幾本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像是《大會計師教你XXX》系列、蒙格、索羅斯、傑西‧李佛摩等人的著作或回憶錄,值得反覆的閱讀。
至於漫畫和輕小說只有保留個人還喜歡的作品,以及認為具有保值性未來可以轉賣的收藏性絕版作品。動漫作品推陳出新,IP價值的壽命也會隨著族群的改變而貶值,甚至某天只剩老一輩還記得這些作品。作為動漫文化的一環,無法在時代市場的歷練中生存下來的作品終將無法稱之為真正的經典。無法成為經典的作品,如果自己現在又沒有特別喜歡的話,放手捨棄也沒什麼不好。
再來哲學相關書籍,個人曾認為哲學書籍適合永久保存,因為每位哲學家建構的理論或想法,隨著不同的年齡階段去閱讀它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或靈感,而且研究哲學作為日常的娛樂也很省錢,一本書的知識真的不貴。不過,同時也想起以前指導教授曾經說過的話,不是所有的哲學書籍或資訊都有必要讀,不適合自己或會誤導自己或有毒的沒必要去讀,否則到頭來只會走火入魔。事實上,哲學相關的書籍這輩子也不可能讀完,比起什麼知識都想要掌握,選擇自己想要的知識更實際。
哲學讀多了只有一種感悟,那就是除了自然科學、數學和邏輯能代表真理外,什麼宗教、美學、倫理、法律、教育,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真理,不過是一群人想說服另一群人的思想工具而已。既然如此,不如把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在自己的專業或興趣就好,畢竟哲學的學習過程就是在建立自己的道。忘記在哪看到那麼一句話,你跟一隻豬打泥巴戰只會讓豬感到很享受而讓你感到痛苦,「道不同,不相為謀」,比起花時間去研究別人的立場,專注在自己的立場與強化自己的世界觀才是真的在善用時間。總之,未來可能會不斷的學習放手身邊有形之物,反正這輩子結束也帶不走,不如只保留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替未來想要的預留空間。
最後,分享一首覺得蠻好聽的歌,畫面也做的挺用心。說來,初音ミク真的是經典,當初那首〈初音ミクの消失〉好似隨著絆愛還有眾多Vtuber的誕生會逐漸的被歷史淹沒淘汰,結果不僅沒有還有許多新生代的創作者,甚至還即將出相關的電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