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World - 一個轉職者之歷程與生活態度,還有他的勇氣
Hello,World, 一個programmer 最標準的開場
Nice to meet, I am Dexter
其實剛才這段開頭,想了快半個小時才決定,雖然只是老話重提,但總要有個開始,就像人生一樣,是吧!
總之,我:Dexter,想來分享一下人生的諸多想法,說明一下,德特斯特 就是卡通 Dexter’Lab 裡那位橘毛穿著實驗衣的小傢伙
我自己也會收聽Podcast(透過Spotify),吸收關於接案,新創,創業,品牌經營及商業模式,另一方面,由影展或Netflix觀看紀錄片和非主流電影,除了本身對電影的熱愛,也會去看別人怎麼說故事,亦或故事本身的因果,有趣的是,電影和紀錄片分別就是主觀和客觀的兩種面向,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加害和被害不過是一體兩面;殺人與救人也可能並行於同一人,因為在主觀下只是出於某種普通的理由,可能是生存或是情緒激動(你看,這兩種“理由”的確都會有殺人與救人的“後果”)但在客觀記載中又會以另一種狀態延續
德特斯特的食厭室:將那些厭煩都吞下
為何是食厭呢?其實這是其中一個主題,以其來分享國際上的各種事件,我期望是以帶著“感性的”科學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不要太主觀又能抽絲剝繭。希望我們都能堅定自己,但也看透內心聲音的限制性信念,在察覺一切,撇開各種媒體和評論等外物的干擾,真誠地為自己做決定,真正地理清而屏除只有好壞的二元價值。
因為我的理工背景,更希望用理論去看待這些混亂,但同時也別忘了感性,人類的理性與感性是同時增進,而不是80%的理性就只能有20%的感性,我們都能夠讓它們到達80%,但若置之不理也會掉到都只有20%的固化思維。所以讓我們嚥下那些厭煩和抱怨,寄望我們都用更高維度,結合更多感覺和科學的態度來探討更多的人生觀。
大數據/人工智慧 以及….電影
過去的我是一位材料與化工並進的工程師(Engineer)並在半導體科技廠度過兩年多的時光,半年前開始轉往軟體發展(Programmer),由資料科學開始起手,並決定未來開發自己的產品,或許許多人並不理解這材料工程師(Engineer)和軟體工程師(Programmer)有什麼差別?又或者,現在很火燙的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與軟體開發者(Developer)又是怎麼樣的關聯呢?之後就讓我娓娓道來,未來無論如何要透過Podcast製作自己節目,聊聊以上的經歷和想法,請各位拭目以待
對於電影的熱愛一直都沒有停滯,尤其一些老電影以及冷門電影,都是不容忽視的,透過此興趣與軟體和資料科學的結合,創造更多的價值來影響甚至帶動獨立影圈,並讓更多影展的聲量與流量更廣為人知,也是我一部分的夢想這部分,在此也會逐漸來描述我對於自身專案的開發過程和困難。透過分享,讓想轉換跑道的朋友們一起交流與討論!
現今的我以大數據(Big Data),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以及後端開發(Back-end development)三個面向起跑,未來則是希望能將自學習得人工智能如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的技術運用,再配合實時串流(Data pipeline:Hadoop, Spark , Kafka,Streams)來達到更高的水平。很累很辛苦,不過人有了願景,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事,也會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時間是永遠賺不到的,不有趣又如何過活?
轉職歷程:你以為的真的不是你以為
另一部分,是分享在轉職的心路歷程及價值觀,,過去的我以為職涯轉換是很奇怪的事(其實就算異類又怎樣,是吧?),但我當我開始執行時,一切都是順暢的,也發現更多人也是如此,我本身也就太高估自己在猶豫的那些信念了,我希望能讓更多於職場不順,或是總覺得哪裡不舒服卻又說不上來的夥伴們,也能更有勇氣地找到一些自己的“什麼”,不一定是要下定決心辭職,更希望去思考每一動作的價值,說不定在這過程中,找到了留下來的動機,那麼動力和態度又會不一樣了。
總體來說:會透過這裡,向各位分享以下: 1.由科技製造業到資料與軟體領域的轉職歷程 2.自身研發專案的經驗 3.以自身見解說明職涯上軟體與科技製造的差異與雷同 4.以自身觀點來討論些社會時事 5.探討工作領域內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研究 6.參與工作外對於AI競賽或big data服務及應用的討論及其過程
不管如何,希望讀者與朋友們能不吝討論且一起交流!
時間不早了,我們下次見!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