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ders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全是灰燼

Andersen
·
·

今日下午三點才醒來,貓已經不耐煩,早站在房門邊等著出去。昨天18個鐘連續不休地工作,讓我整個軀體如同陷進海綿。我咬牙挺起身,一看手機,微信彈來我媽八條微信語音⋯⋯又來了。

我媽:怎麽你才去沒兩年,就搞成這樣?!

我:??不是我搞出來的……

到底是誰搞出來的,我以為全世界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實也不然。

兩周前,我拍攝了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和他在牛池灣開了70年的茶餐廳。店在城市低窪處,要走下一條狹窄的石梯才能抵達,好像一個拉不開的抽屜。彼時,老人在百年磚瓦下沖奶茶,落日余暉像麥芽糖,斑駁在綠色碎瓷地板上。時間像是那個走了50年的石英鐘所施予的,我專注拍一張70年代的老照片,擰焦,搖移,全然忘了頭頂上,海那邊,硝煙待發。門外有四五個穿著校服的男生在煲煙,偶爾大笑,刺破恬靜。

我是看到他們才止不住情緒的——他們吞雲吐霧,同樣是絲絲縷縷纖瘦的白煙,為什麽偏偏這麽靜好?

其實包裹校園的琥珀早已逐寸逐寸裂開,只是沒想到當它們全部爆解時,會是這番景象。在那之前,有天我走在理工大學裡,眾人忙得不可開交。戰事未開,伙事先催。他們好多人,全身武裝卻只專注在把雞蛋的蛋清挖出來。再怎麽努力過濾,晶瑩的一攪拌,還是迅速混濁。

我在六月的燭光中就知道了,我和他們從未曾相似。盡管我過去所在的一家內地媒體,已竭力地讓我們免成耳目喉舌,但初來這時,我就多少能預料到日後體內會有很多東西慢慢裂解,並欣然歡迎任何重塑。不過原來崩塌,就已經這麽痛苦,因此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力氣重新建設,我讓碎裂的躺在那,像今日綿延在香江旁的梳士巴利道,灰燼,全是灰燼。

昨晚被替更後離開那一條路時,我又再一次成了逆行人,跟那些昂揚前進的火相反,我疲憊不堪,並且氣餒至極。首先是因為我全日都進不去理大現場——它被重重包圍,只有昨晚留下的同事可以記錄到,裡面的人如何先後三次嘗試逃脫,卻僅有少數人僥幸成功。這種無法抵達的失落感,以前倒是經常經歷。其次,是因為我再一次無法明辨對錯。全天,我乖乖守在校園外面,目睹來自四面八方數萬人氣勢洶湧的聲援。他們打不退,擊不潰,如同事情本身的大是大非,一如既往,堅硬直挺。他們持續前進,仇恨如火噴薄,一路焚燒,那個場景如同電影《Joker》最後二十分鐘,正義與罪惡在巨大的悲情色彩中,均一敗塗地。最後二十分鐘前,社會本身結構性的不公作為誘因,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一聲報覆性的槍響後,社會便分崩離析。淪為代號的反叛者,有人喊瘋魔,有人嘆蹉跎。

我本可以一件一件事地探索,理解,分析,最後講出對錯,但我太累了,也太難過了,一嘗試就傷筋動骨,所以我寧可氣餒。幸好,作為記者,我不需要那麽做,而且其實,我也不允許這麽做。

不過湊巧的是,我昨晚剛好收到了同事給我的一道問題:當媒體的存在早已被政治化,新聞從業者受到了政府公開的壓制,造成記者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必須抵抗獨裁和強權——在這種情況下,中立有多麽大的可能?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是一個答案。作為內地人,在這裏做新聞,記錄過去五個月裏喋血種種,整個社會漸漸被推往極限,我自己困擾,與人撕裂,這個問題答案的是與否,都將能帶給我重塑的可能。

絕對中立從來都是不可能的,所有信息工作者原職都基本是收集,匯合,挑選,過濾和整理信息,絕對中立所要求的不藏不匿,不挑不選,本來就和職業本身相悖,所以行業討論的中立客觀,能實現的或許只有盡可能呈現,並且不評判不標簽的努力。我如今所在的媒體,總是備受爭議。我不反駁一些針對框架和措辭的批評,但卻想說,某種程度上,爭議也許還能算是個好訊號,當兩面極端意見都湧進時,說明我們還沒有淪為任何一方的傳聲筒。有時候有一方陣營抗拒我們,造成采訪困難,也未必就一定是一件應該反省的事。

但當然,媒體本身有價值觀,無論是出於媒體為自己所賦予的使命,還是服務的金主,還是背負的政治任務,它不可置否,因為也沒人可辯任一種價值觀的對錯——悲觀來說,媒體在記錄歷史,但歷史同時“由勝利者書寫”。或許當下最重要的反而是,這些價值觀所存在的輿論環境,是否提供了任何它們被驗證和被辯論,被駁斥和被反噬的可能。如果沒有,就是硬灌,像我們的教育一樣。

不過,這並不能給單一篇不盡可能呈現的報道提供任何正當性。

新聞始終是一份專業,有其規則。這段日子以來,這麽多駭人的視頻,例如開槍,例如焚身,如果你不能看到最刺激的,最有可能奪人性命的那個瞬間,至少能說明你正在閱讀一個可以信賴的媒體。除此之外,我也沒答案了,不甚高明,總是破碎。

雖然腦子不靈光,但腿腳甚還好。昨天四萬兩千步,有部分是走在海傍,入夜後金光閃閃的天際線一覽無余。如果不是耳邊槍聲轟隆,我的習慣是走兩步,到文化館背後,聽幾個年輕學生,抱一個吉他淺淺歌唱。

不過好像自從六月尾,就沒有年輕人在那唱歌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