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人类日记-2
今天是春分,中国的先人通过观测和计算,把今天的天文定义为一个规律性的日与夜平分的日子,曾经属于地球数据原始时代的一个炸裂性成果了。
昨天,NVIDIA的联合创始人黄仁勋Jensen发布了一个119分钟的演讲,当然,在现在人类技术下,我也需要花119分钟的时间去接收这一场信息的输入,人不能脱离人的局限,比如发布会中嵌入的依然是贩卖ai功能计算机,比如最终具象的智能机器人站上舞台。不得不承认,当下人工智能是遥遥领先人类社会的阶段。
前半场,我反复咀嚼一个说法“加速计算到了临界点”,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 我接受的过往教育还是在我的逻辑里打下了这个思维钢印,目的驱动,我收到一句关键答案 “with digital twin, we create omniverse”, 下一个目的驱动的逻辑又在让我惯性提问了。
先缓一缓,digital twin太电光火石了,通过电子双生体,用超级运算能力理解一切,只要有物理性结构,电子就可以理解蛋白质,甚至基因。
“All digitization that we’ve done for genes and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 that digitization”
被所有人类社会认可的概念“智商”,本质是不是就是一种运算力?我对视频按了暂停键,进入自己的思考链路。远古的时候,天文地理是一种数据,从这些数据的采集,记载,学习,总结,整个过程耗费着巨大原始资本,大约只有王权才能去“投资”这个项目。而最终,这些数据获得一个炸裂性的结论,十二节气掌握了时间与地球之间的联系,这个关于时间和天气的结论和预言是一个极大的智慧,让农业有了规律,人群如何定居或迁移,智识被敬仰了起来,甚至神化与政治化,给当时的“生存”一个话语权,王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社会依附这个良性循环生长。
数据像台阶,一块一块垒起,人类踩着他们一步步向前,那些台阶上的智识结论,关于时间的、空间的、物理规律的、天文万象的、海洋的、植物的、动物的、种族的,文明的,我们从塔尖向下看,已是极高山极深海。
好了,回到知道digital twin时的下意识逻辑,电子分身作为一个数据集合体,能做什么呢?
简化太宽泛的视野,在发布会上,我能拿到的答案是高速运算,模拟演算,比如从基因这个认知角度切下去,比基因在地球在人类身上的自然发展速度更快的电子速度,可以去了解基因的过去和未来,深度理解之下让预言发生,运算速度更快,更快遇到概率性事件,并看到概率叠加后的结果预演。于是,人类会需要它的,以基因医学的角度被需要。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达尔文思考进化论时的那个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19座火山和三大洋流教会的海域,让群岛的生态进入3倍速,像不像运算能力3倍?在这里有许多“奇异物种“,奇异的认知本身就来自于概率学。这是大自然的运算主机所在地?哈哈哈,有了人类,人总想超越什么,比如自然。
大部分人类是被现代文明教化出“人总想超越什么”的一种意识形态,这是现代文明下大多数人的气质。
其实,未来啊,如果当下的文字在遥远的未来真的会有被看见被理解的价值,请再参考一下西藏人,一个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高原地带的人群。当我写下人类会以医学的角度需要基因的人工智能化,这个遥远的声音响起。
西藏人和大部分现代文明城市人不同,他们接受一切,包括不幸与死亡,他们的信仰就是脚下的天空大地,他们的信仰让他们坦然接受一切。只有去过那片土地,才能让一个现代城市文明教化下的人相信,人类神化的过去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些所有亚洲最大水系的源头,所有山脉的起点,那里豚鼠与海鸥鸟在一起的圣山,那里的土壤才能让那里的人遵从敬畏自然的意识形态,在那样的意识形态下,或许是基因科学少数的无用之地。
啊,119分钟的信息密度实在有点累人,今天的我,已经想在这里打住,回到需要站起来离开电脑,到群体和家的状态里,那今天就先到这儿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