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101|在運動比賽中受傷可否索償?

香港紀事
·
·
IPFS
·
奧運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有運動員得獎,同時也有運動員受傷。到底在運動比賽或練習中,運動員受傷可否索償?假如有權,又應該向誰追究?

(原文刊載於法庭線)

對參加者索償的案例

要探討這問題,可由數宗案例講起。有部分案件,索償對象均為賽事對手。

Condon v Basi 一案,原告在英國參加一場足球聯賽,期間控球推進後,被飛剷過來的被告踢中,導致右腳受傷。英國上訴法院同意郡法院的裁定,指被告當時舉腳離地近 9 英吋高,雖然不帶惡意但沒有考慮後果,屬於嚴重和危險的犯規,罔顧原告安全,須向原告賠償。

另外,在 Czernuszka v King 一案,原告在英國參加一場發展聯盟欖球比賽,期間彎下腰準備接球時,遭被告向後推和向下壓,導致背部受傷。英國高院裁定,由於發展聯盟是為新手而設,以享受和學習、而非勝利為目的,加上被告的攔截,既不屬於欖球認可的方式,也不涉及錯誤判斷,從她事後立即離開而對原告漠不關心,可見她只是想報復原告先前令她受傷,屬於魯莽和危險的行為,低於公平競賽的可接受標準,因此須向原告賠償。

而在 Ma Yong Mei v Cheng Muk Lam 一案,原告在馬來西亞一所度假村的泳池,參加水上排球比賽,攔網時遭被告扣殺的排球擊中,導致右眼受傷。香港區域法院裁定,扣殺是水上排球不可或缺的動作,是進攻球員自然和直覺的反應,也是原告可以預見和實際上已多次遇見的動作,加上該場比賽沒有訂下任何規則,以玩樂和消閒為目的,被告最多只是錯誤判斷或技術失誤,並非魯莽行事,因此毋須向原告賠償。

對管理人索償的案例

除了比賽對手,比賽或場地管理人亦有機會被追究責任。

Lee Tung Yin v Law Kwok Ho & Others 一案,原告的兒子在香港參加了一場在工業大廈內舉行的足球聯誼賽,充當守門員趴在地上接球時,被收腳不及的進攻球員踢中,導致右眼受傷。原告選擇不控告該進攻球員,而控告她指是教練的第一和第二被告,以及被指為主辦方的第三被告球會。香港區院不接納原告的說法,裁定第一和第二被告只是帶其他小朋友來參與的大人,而第三被告與比賽無關,只是剛巧有球員穿上了他們的球衣,加上該場比賽是聯誼活動,非訓練班等性質,而意外牽涉一般踢足球可能會發生的碰撞,因此所有被告毋須向原告賠償。

Maylin v Dacorum Sports Trust 一案,原告在英國一所運動中心練習抱石期間,從牆上墮下倒地,導致背部受傷,她其後入稟向運動中心索償。英國高院裁定,由於墮下受傷是抱石明顯和固有的風險,鋪上多少地墊也無法完全避免,所以被告沒有責任訓練、監督或警告原吿。而被告在原告登記時已提供免責書,表明抱石有受傷風險,並且在中心張貼通告,表明地墊不能避免所有風險,肢體受傷經常發生,因此被告即使有責任亦已履行,毋須向原告賠償。

法律原則

從以上的香港和英國案例可見,受傷參加者的索償對象,除了可包括直接導致他受傷的其他參加者以外,亦可包括教練、主辦方、場地提供者等管理人。影響索償成敗的因素包括:

  • 導致受傷的動作性質,例如是否該運動固有的動作,是否屬錯誤判斷或技術失誤,還是魯莽及危險動作

  • 比賽或練習的性質,例如是旨在享受和學習,抑或是專業競賽

  • 被告有否履行責任,例如作出訓練、監督或警告等

因此,同一項運動的比賽或練習意外,常常會因不同細節,而出現不同的索償結果。


法庭線官網
法庭線Facebook
法庭線Youtube
法庭線Instagram
法庭線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