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聖樂 額我略 Gregoriant Chant

MiSa
·
·
IPFS
·
wikipedia

構思社區活動 聲音的故事。決定用熟悉的歌曲來串聯。文首需要一段莊嚴肅穆的聖樂。正好兩個月前教會唱詩班學了新曲。風格很類似額我略 ( Gregorian Choral )。

額我略 來源

Gregorian Chant 有何重要性呢?那就是:這種歌是整個西方音樂發展的重要基石,沒有 Gregorian Chant,大家現在可能還只能唱一些山歌、聽到一些沒有緊密結構的樂章。上述的 plainchant,均是由口唱出來,其他人才學得到,但 Gregorian Chant 是首種樂章以樂譜( music notation )留存下來,稱為紐姆記譜法( Neume ),也令歌曲得到了進化和演變的機會。

Gregorian Chant 在 11 世紀成為了作曲的基礎,額外加入一個或多個聲部,以加強和聲的色彩,成為了奧爾加農( organum ),為再之後的複音音樂( Polyphony )開了一扇大門。大家最熟悉的複音音樂,也最黃金的時期,就是 17 世紀巴洛克時期了( Baroque )。



查了一下,原來是現代作曲家 Maurice Duruflé 仿額我略風格,新譜四部合唱。 莊嚴又撫慰。

1960年,Maurice Duruflé 將聖歌旋律與明亮和聲結合。從理想聲樂中出發,感性的聲音吸引歌手和聽衆。

Maurice Duruflé 的和聲色彩斑斓、輕快,讓人想起印象派。部分引用了額我略聖歌的原始旋律,部分旋律是現 Duruflé 被啓發而創作的。

可惜我一個人只能唱單部 XD

ubica


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缺席。這裏是完整版。


上次介紹德國中世紀身心靈自然療法運動的創始人 Hildegard von Bingen 修女, 文友 @fide 留言說也喜歡這種歌頌風格。我回答 21世紀教堂做彌撒,大衆仍會吟唱。前幾天把先生外祖的唱詩本拿出來翻閱。有圖為證。


14-15世紀的贊美聖亨利的祭文 Gaudeamus omnes,以四線譜記譜法記錄。

wikipedia


唱詩本裏夾的小書卡掉落出來。仔細看,原來是葬禮上死者親屬印刷准備讓客人帶回去的紀念卡。一面上書 死者出生及死亡日期, 對死者的悼痛。另一面習慣有宗教藝術圖案。例如十字架,聖人, 祈禱之手。

外祖姨婆 Maria Ana Schmitt 出生1880年11月6日。經過漫長病痛折磨逝於1940年9月25日。

卡片上寫: 上帝請憐憫她的靈魂。給予安息。赦免她的罪。好讓她早點進入天堂,在永生中重生。

卡上引述詩句 啟示錄 14:13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iSa讀者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