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抑郁”了怎么办?

川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刚满一个月,但是他的一系列迥异于美国传统建制派领导人的吊诡操作却已经让全世界无数人破防,作为一个美国总统却整天往美国自己身上猛扎几刀;作为一个北约集团领袖却整天致力于解散北约;作为一个俄罗斯主要竞争对手却整天想着为俄罗斯谋福利扩领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主导的世界政经格局正在川普的任性破坏下逐步解构与重组。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这大概是很多人看到近期世界形势后的普遍想法,特别是那些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在美国身上,坚信侵略者必将付出代价的那些人来说,更是不愿甚至不敢看川普再次上台以来的美国与世界新闻,川普政府裹挟着狭隘偏执、反智民粹的各种举措,进一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分裂,也背离了那些渴望世界和平稳定的期待,让美国与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混乱。结合这几年刚刚结束的新冠疫情与依然战况焦灼的俄乌战争,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与无力感,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信念产生怀疑,有些人还因此患上了“政治性抑郁”(Political Depression)。
那么“政治性抑郁”真的存在吗?
政治性抑郁,或称“社会性抑郁”,通常是指个体因政治事件、政策变化、社会不公或政治环境恶化而产生的持续性情绪低落、无助感或焦虑状态。起初政治性抑郁并不被认为是一种临床医学概念,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政治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在重大政治事件(如选举、战争、社会动荡)发生后人们会经历的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已经逐渐开始认可政治性抑郁这一概念的存在。美国心理医生Robert Lusson博士在他题为《政治性抑郁》的文章里认为其可能是一种符合美国心理学会(APA)抑郁症标准的由政治事件诱发的临床症状,它可能先于已有的抑郁症状发作,也可能会触发或加剧本身已经存在的抑郁状态。政治性抑郁的主要表现是个体会觉得失去了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控感,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会引发个体对自身人生信念的怀疑。
不过政治性抑郁在医学上还不是一个正式的精神疾病诊断类别,且目前尚未被《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ICD-11)所收录。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政治性抑郁可以被视为情境性抑郁(Situational Depression)的一种情形,即由特定外部事件触发的短期或长期抑郁状态。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将政治环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起来,比如美国心理学会 2024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77%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国家的未来是他们生活中压力的重要来源(Stress in America Survey),并指出政治不确定性与焦虑、抑郁症状增加相关;2020年发表在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后,选举希拉里·克林顿的州报告了增加的心理状况不佳和抑郁症人数,而在投票给获胜候选人川普的州却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提示选举活动可能会导致精神健康不佳的情况增加,不过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这种焦虑和抑郁症状往往会在选举后的几天或几周内消退;2022年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英国脱欧公投以后,留欧派选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明显恶化,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加。
而关于政治性抑郁如何影响身心健康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则一般从属于长期压力如何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的研究类别之下,有研究发现,长期的社会和环境压力(包括政治压力)可激活大脑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并进而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且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脑区会产生功能失调,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血清素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也会下降,导致快感缺失,并可能引发体内炎症反应。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政治新闻、社会事件所包围,很少有人能在如此复杂多变的信息轰炸中做到心平气和、坦然接受,人作为一种群居型政治动物往往很难做到真正的岁月静好。那么为了避免政治环境导致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政治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呢?
首先是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避免对政治信息的过度摄取。有研究表明关心社会环境和政治现状的人通常更加敏感细腻、有同理心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也往往更容易患上政治性抑郁。他们期待世界变得更好,并认为自己有责任使社会变得更好,但理想化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很容易让他们觉得失落和无助,这种创伤感会让他们无法接受现实,从而陷入抑郁。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关心政治现实与社会公义,而是应该避免长时间沉浸在社交媒体与新闻论坛之上,以避免接受过量负面新闻所导致的替代性创伤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学习技能、加强运动、健康饮食、保证睡眠,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建立志同道合、彼此扶持的社交网络。同时,我们可以培养自己以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来识别、分析和看待周遭的政治信息,以一种理性客观的心态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完美与复杂性。
其次是在现实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与政治行动来获得对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掌控感,以减少个体对于不可抗力的恐惧,尽力避免对政治环境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群体习惯等种种综合原因造成的悲剧面前,人们通常会感到以个体之力难以与之对抗,并恐惧同样的命运有朝一日会落在自己的身上。因此通过群体投票、志愿服务、社会运动等方式,将焦虑转化为建设性的行动,也可以有效对抗政治性抑郁的形成。
最后是如果出现长期持续的政治性抑郁症状,感到对自己的人生失去掌控感,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失去归属感,则应该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心理咨询与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正念疗法(Mindfulness Therapy)都可以有效训练个体关注自己可控的现实,减少自身的焦虑和无助感。

《政治性抑郁》一文的作者Robert Lusson博士认为政治抑郁的本质是因为一个人没有自由成为自己,没法向他人自由地表达自己。恐惧感、失控感和无助感把我们赶到冷漠和孤立的兔子洞里逃避现实,与我们认为已经发生剧变、而我们又没有信心重新了解的世界越来越远。这让我再次想起小西和小熊在《有霾的冬天》里的预言: “绝望是:你知道理想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同时你也知道自己此生是见不到那个未来了。而希望是:你知道自己此生见不到那个理想的未来的模样,但你知道人类终将到达那个确切的未来。”
如果我们的着眼点只集中于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肯定会觉得现在的一切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时间尺度下看待现实,我们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说,历史上比现在糟糕得多的情况还有的是,我们不妨对人类的未来抱有一丝乐观精神,坦然地应对当下的政治环境与自己的精神困境。

2025.02.23
参考文献:
1. Political Depression, Robert Lusson, www.huffpost.com/ent...
2. The impact of election stress: Is political anxiety harming your health? Zara Abrams. www.apa.org/monitor/...
3. Changes in Mental Health Following the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 Brandon W Yan et al. J Gen Intern Med. 2020 Oct 31;36(1):170–177.
4. Diverging mental health after Brexit: Evidence from a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otte Hervy et al.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ume 302, June 2022, 114993.
5. If it goes up, must it come down? Chronic stress and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 in humans. Miller, G. E. et a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1), 25–45.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