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但幾句:香港政改 新階級政治 兩敗不俱傷

李峻嶸
·
·
IPFS
·

人大常委通過修改香港政制安排的決定,香港的政制發展又進入新時代。地區直選議席由30席減至20、廢除俗稱「超級區議會」的功能界別、區議會被摒除在選舉委員會和功能界別以外、再將立法會議席增至90個以溝淡直選的比例,對直選上本應有優勢的「黃營」來說,當然是很大打擊。

中共與「黃營」的交手是否就這樣完結,我看未必。但如果在國安法實施和新選舉制度通過後來盤算的話,「黃營」是輸了。但中共也是輸家。

我說中共是輸家,因為它要透過超級保守的政制改革來確保「愛國者治港」。它等同承認了,原先的制度設計也無法確保「愛國者治港」。權力變大的選舉委員會,除了加入了所謂「國家隊」的成分外,更取消了不少界別中個人票的安排。原來是個人票的界別中,部分向來是泛民票倉(如教育界、社福界、法律界等)。2015年選委會最值得留意的結果大概是會計界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這兩個本來是保守派地盤,在2015年都「變天」為「黃營」天下。香港的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曾頗為壁壘分明地分成兩個板塊:與商界較密切的傾建制、反之則多數傾泛民。但經過雨傘運動的催化(只提雨傘運動當然是高度簡化了),2015年的選委會的選舉結果似乎顯示,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中傾建制的板塊極速委縮。

2019年發生的事,無疑可以激起保守中產者的危機感。但因2019年一事而「變黃」者更加多。諷刺的是,如果用2014年八三一框架的方案去提名特首的話,以這兩年的社會氣氛,「黃營」真的可以由2015年的三百多席而向過半數再向前邁進多兩步。到時,北京就要花超大力氣確保建制內各板塊的團結,否則「黃營」就算在選舉/提名委員會未有過半,也有超大議價能力。(當然,如果當年是通過了「八三一」,社會的不滿力量也未必會累積到2019年的高度)。

落實在香港的一國兩制,其中一個元素就是中共在港的力量連同香港的中上層(即中產階級、專業人士加上資本家)一起管治香港。他們構成了支持特區政府、維護北京權威的主要力量。雖然原來的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之間,有一定比例的「反對派」。但在整個管治結構內,他們只漸極少數,不可能純粹靠體制內的動在來取得改變。

近幾年中共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大量中產階級以至不少中小企的老闆已倒向「黃營」。今次的政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就是對這個形勢變化的回應。換言之,中共其實是承認,過去的「中共在港力量加香港中上層」的聯盟,已經瓦解。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共在港力量加香港上層」。中長期來說,當權者肯定想靠社會改造的工程(其實已經開展了)來穩住局面,爭取民心(我知道有人會覺得那應該叫「洗腦」而不是「爭取民心」)。但短期內,無疑特區政府的統治基礎,是比過往更加狹窄。

我沒有水晶球去預言未來形勢會如何變化。但在這一刻,在香港這個戰場上,「黃營」跟中共都敗了。不過,兩敗沒有俱傷。「黃營」面對政治空間被大幅壓縮和國安法這武器,是大傷了。中共呢?中南海看的是全局,香港戰場只是全局的其中一環。在香港戰場,是輸了。但反過來利用「黑暴」、「港毒」和西方的反應來鞏固大陸民眾對現狀以至政權的認同,或是一場沒有受傷的敗仗。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峻嶸球迷。責任是教研、興趣在競技運動。不想講政治,但偶然還是要說幾句。近作有《Labor and Class Identities in Hong Kong: Class Processes in a Neoliberal Global City》和《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在臉書和油管管理"運動公社"。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總結一下2022……

改寫時代的體育制裁?

是但幾句:對這場戰事,左翼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