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即將消散的鐵器舖夾 Band 時光

香港紀事
·
·
IPFS
·
這樣歲月靜好的光景也有期限,已 70 多歲的葉老闆,打算店舖明年前結業。他說,工作勞碌且繁重,年紀大了,力氣和反應也不如前, 經常受傷,早前便撞到右手拇指指甲脫落,子女因此也常勸他退下來,別再經營舖頭。「永泰鐵器工程」的鐵閘一旦落下,意味著這個凝聚了一班喜愛音樂、「夾band」的老友記聚腳地,也即將消散。會捨不得嗎?葉老闆肯定地說「不會!總會有地方再聚。」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每逢周末的深水埗耀東街,總會傳出陣陣鏗鏘頓挫的曲聲,聞聲走近至一間鐵器舖,便會發現一班「老友記」拿著樂器,聚精會神,五指舞動得飛快。他們有的拉著二胡和大提琴,有的吹奏木笛,有的撥動五弦琴(Banjo),中西樂器聚首一堂,卻沒違和感。即使樂手沒有樂譜、無事前夾過,卻有默契彈奏出多首樂曲,聲樂引來遊人駐足欣賞。不過,這樣悠閒的光景也有期限,已 70 多歲的鐵器舖老闆打算,店舖明年前結業,意味著這個凝聚了一班喜愛音樂、「夾band」的老友記聚腳地,也即將消散。 

周日下午,街外偶爾下起綿綿細雨,店內的樂聲此起彼落。在十多名老友記之中,73歲的「永泰鐵器工程」老闆葉道吹起木笛,笛聲悠揚。老闆葉先生說,笛的聲音響亮,能夠帶起整支樂隊,在中樂之中排第二,「吹得好嘅,成隊樂隊聽住你支笛嚟玩!」 。不過,他指「拉胡」才是中樂中最難學的樂器,皆因胡只有兩條弦,上落的起伏要夠大,用適中的力度拉弦。葉先生形容,「拉胡」七成靠拉弦的功力,三成靠資質,同時投放感情在樂曲之中,才算拉得「有味道」,「拉胡就好多人都識拉,但有冇味道,有冇感情?」  

葉老闆對中樂有一番要求,也無任歡迎街坊一起來到舖頭「夾band」,不用自攜樂器,店舖放滿林林總總的樂器,任君選擇;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玩中樂還是西樂,來到店內任何人都可以輪流當「台柱」,指揮樂隊。雖說有指揮,眾人卻不靠樂譜,靠記憶力,聞聲撥動弦線,拉起弓,一首接著一接民歌,直到指揮停,眾人才默默停下來,整頓、談天說地一番,才繼續下一回。

對於後生一輩,這些民歌也許陌生,但對鐵器舖的人們卻是耳熟能詳。訪問途中,問及葉老闆此時奏起的曲名是什麼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呢首歌係 《楊翠喜》 ,唱歌就叫《分飛燕》。」他說,小時候喜歡唱歌,腦裏儲下約 300 多首民歌,「因為鍾意,唔鍾意係做唔到,鍾意咪做到。」 

「因為喜歡所以記得。」91 歲的燕姐唱戲逾 70 年,靠著歌喉養活兒女,這個下午短短三小時,她已玩了揚琴、五弦琴和木魚三種樂器,中西合璧。問起她過去往事,她說:「老啦,好多嘢都唔記得啦。」只重複一兩句說話,但每當聲樂響起,她的手總是自動覺地舞動著,跟著節奏,不落拍。 

言談間,老闆葉先生總是提到對音樂的熱誠,不過他總退居在後場。視音樂為「心靈慰藉」的他,卻避做指揮?他隨手點一點人頭說:「呢個係上水阿叔嚟、呢個係黃大仙嚟,佢哋咁遠水路嚟,咪盡量畀佢哋玩囉!」 葉老闆 12 年前開始自學二胡,直至七年前才開始學吹笛。他說:「個個都老啦,冇氣吹啦,咁就我嚟學囉!」。

60年前,還是中一學生的葉老闆,因家庭經濟問題,無力為他支付一把二胡費用。他憶述,那時全間學校幾百名學生,只會有一兩位學生擁有個人的二胡。怕整壞沒錢賠,他從不敢借來拉。生活困難,卻無阻葉老闆對音樂的熱情,他試過用泥糊自製口琴、隨手拿起樹葉來吹,直至半退休生活後,才正式學拉二胡。

每當時鐘搭正下午三點三, 鐵器舖也迎來了它的下午茶時間,由葉老闆沏茶,其他人輪流帶點心來訪,蛋撻、燒餅、水果一樣也不少,替樂手補充體力,閒談近況,短暫地渡過片刻寧靜,待誰人技癢了再奏樂。

這樣歲月靜好的光景也有期限,已 70 多歲的葉老闆,打算店舖明年前結業。他說,工作勞碌且繁重,年紀大了,力氣和反應也不如前, 經常受傷,早前便撞到右手拇指指甲脫落,子女因此也常勸他退下來,別再經營舖頭。「永泰鐵器工程」的鐵閘一旦落下,意味著這個凝聚了一班喜愛音樂、「夾band」的老友記聚腳地,也即將消散。會捨不得嗎?葉老闆肯定地說「不會!總會有地方再聚。」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