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時刻:香港變局進入最關鍵一周

張潔平
·
·
IPFS
·

(此文寫於上週末。寫的時候還在想,如果說這場大攬炒還有什麼角色沒正式登場,大概就是司法之戰了。結果:香港高院判禁蒙面法違背基本法,而人大法工委氣勢洶洶出來反駁。同時,理大的驚人之戰打的血肉模糊、人心撕扯。這一週,才剛剛開始。)

香港抗議已進入第24周。如同一場燃燒血肉的馬拉松,在過去一周,它逼近了自己的極限時刻。

22歲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在午夜到達可以監看警察在周圍施放催淚彈情況的社區停車場,卻從4米高的矮墻不明原因摔下,最終不治身亡。成了第一個,在運動現場死亡的示威者。儘管他並非死於直接的對峙,甚至死因至今不明,但他青年示威者的身份仍然引發了同路人的巨大哀戚。連續多日,去往他身亡的停車場悼念的人絡繹不絕,幾萬人聚集在金鐘,為他舉辦悼念活動。從他身亡的第一天開始,5個多月來在現場最常出現的口號,發生了意味深長的轉變:

6月開始的「香港人,加油」,到10月禁蒙面法出台後升級為「香港人,反抗」。11月8日周梓樂身亡,當天晚上的口號,變為了「香港人,報仇」。此後再也沒有回去。

「加油」爭取運動的五大訴求,示威一直在基本和平的框架內。「反抗」之後,示威者升級武力,針對親中商鋪的打砸開始集中出現,擴大為更廣泛的不合作運動。而「報仇」意味著什麼?會出現什麼結果?沒有人知道。可以知道的是,過去我們仍用「撕裂」形容的親示威陣營與親管治陣營的對立,隨著血腥衝突長時間加劇,恐怕要升級為「仇恨」。撕裂還可能通過對話來促進溝通,仇恨對法治社會的根基破壞更大,和解的過程更漫長,且必須要以公平的真相調查為前提。

周梓樂身亡之後的一周,運動全面激化。激化的含義是:這場運動中的所有角色都逼近了自己的極限位置,曾經置身事外的人也被拉入局中,而所有隱藏未現身的角色也終於浮出水面。

一,示威者極限施壓。

以發起全城罷工為目標,逐漸演變至堵塞香港九龍新界交通大動脈,客觀上造成部分癱瘓城市運作的極限施壓。這一行動,令此前仍可以保持與示威「無關」的日常生活的許多普通市民,因為交通全面受阻,衝突全城持續,都受到了負面影響。而這影響,最極端體現為:

二,平民在衝突中死亡。

第一個人在平民與平民的衝突中喪生。11月13日,示威者在上水用磚塊及路障堵路時,與另一批人士發生爭執,兩群人鬥毆時,磚塊砸中旁邊一名70歲長者頭部,長者當場昏迷,送院一天後不治身亡。他是一名清潔工,事發時休班路過,正以手機拍攝現場。警方將案件列為謀殺。此前另有一位約50歲男士,因政見不同與示威者發生口角時,遭潑易燃液體,並引燃,當場燒成火人,送院後全身近五成皮膚三度燒傷,至今危殆。在此之前幾個月,也發生過示威者在街頭派發傳單或和平行動時,遭反對者刀砍、刺傷、車撞、毆打重傷入院的多次事件。

三,警方對實彈的使用接近失控。自稱示威者公告「武裝殺警」計劃。

11月11日,在西灣河的堵路現場,交通警察與年輕示威者的推撞中,在對方未有任何武器,也沒有明顯攻擊動作的情況下,交通警直接實彈開槍,射中21歲黑衣青年的腹部,送院危殆,切除部分肝腎器官才轉為穩定。這是連月來第三起示威者實彈中彈案例。與此同時,香港媒體《立場新聞》發佈一則投稿以及深度訪問,稱示威陣營中出現代號「V小隊」的組織,以武裝革命為目標,希望在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前「血腥攻擊」,報復殺警。

四,示威者與警方爆發五個月以來單日最激烈衝突。

在示威者的極限施壓和警方的失控武力對撞之下,這個星期,示威者與警方爆發了五個月以來單日最激烈的衝突,地點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門口的「二號橋」地處新界交通動脈上方,便於示威者堵路,在這裡示威者與警方連續對峙兩日,警方更一度推進入校園,逮捕示威學生,在校園內發大量催淚彈和橡膠子彈,近百名學生現場受傷,引發強烈的輿論反彈。有數萬名中大校友在交通中斷的情況下,從四面八方馳援學校,一場堵路衝突演化為政治意味強烈的「大學保衛戰」。11月12日,警方共發射了1567枚催淚彈、1312發橡膠子彈,其中絕大多數落在中文大學曾經安寧的校園,破了10月1日的單日最高紀錄(1400枚催淚彈、900發橡膠子彈)。

五,香港政府的管治合法性瀕臨崩潰。

11月12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佈特區政府的定期民望報告,特首林鄭月娥評分只剩下19.5分,支持率淨值低至負71%,跌至她本人上任以來,以及歷任特首的最低點。調查中,有56%的受訪者對林鄭的評分為0分,更有超過80%受訪者反對她繼續出任特首。而港府16位司局長的滿意率淨值,也首次出現全部負數,反映市民對整個管治班子強烈不滿。英國金融時報也首度發出編輯部名義文章,指出香港政府已經失去合法性,甚至進入警力管治 。

六,習近平首次公開對香港局勢表態。

誰都知道香港街頭的示威者,對抗的真正對象並不是香港警察、林鄭月娥或者香港政府。林鄭月娥此前不經意流出的談話錄音,也試圖說明這一點:特區政府在香港亂局中沒有自主決策能力。結果就是,港府對運動缺少政治斡旋與決斷,放任警察與示威者在街頭持續喋血衝突,結構性的不公使仇恨螺旋升級,和平緩解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但北京在這場運動中的角色,始終藏在港澳辦的原則性聲明,人民日報、新華社到環球時報、微博乃至墻外的輿論動員背後。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對香港問題公開表態:「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迫任務」。

七,解放軍出場。

在習近平講話後兩天,11月16日,解放軍駐港部隊離開軍營,現身香港街頭。迎來的卻不是恐慌,而是現場部分市民的掌聲。「解放軍鎮壓」的想象一直是六四屠城留給香港社會運動最大的陰影,每每運動激化,「軍車已在深圳河北」、「裝甲車正在開進香港」、「港警已經換成解放軍」的謠言就甚囂塵上。2019年的香港這場由反修例開始的運動,對「解放軍」帶來的終極鎮壓想象沒有停止過,「攬炒」派甚至正是要召喚這一敵人提前登場,而國際媒體也一直嚴陣以待,等待拍攝「終極時刻」。然而誰也沒想到,五個月後,解放軍是以這樣的面貌登場:在示威者癱瘓主要交通、極限施壓的第五天,駐港部隊的「特戰八連」身著便裝短褲,「雪楓特戰營」直接穿著籃球服,列隊走出位於九龍塘的軍營,拿著水桶和掃把,加入街上正在清理路障的市民,一起清理軍營門口、交通幹道上示威者擺滿的磚塊鐵馬。在記者拍攝中,他們稱這一行動為「自發」。這一形象頗親民的軟性登場,持續了半小時,然後在周圍市民的掌聲中歸隊,回到軍營。

根據基本法第14條,解放軍駐港部隊儘負責香港防務,而不可以干預香港的地方事務,除非香港政府主動向中央政府提出請求驻军协助,否則駐港部隊不可離開軍營行動。駐港部隊士兵的行動顯然不會是「自發」,明確挑戰基本法,政治宣示意圖十分明顯。

至此,香港這場運動中所有角色,示威者、普通市民、愛國愛港人士、幫派力量、香港政府及警察、北京及軍隊,幾乎全部登場,且都將自己的位置推至了接近極限。

6月迄今,香港警方已經發出超過9000枚催淚彈,超過6000枚各類子彈,拘捕了超過4000人,被控暴動罪及以上(刑期10年起)的人數超過200人。毒煙瀰漫的城市,悲情也瀰漫。保安局長李家超回應查詢時表示,今年6月至9月,香港的自殺及屍體發現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

然而暴力愈演愈烈。「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暴力只會衍生更大的暴力。」這句話,林鄭月娥和警察對示威者說過,示威者也對特區政府和警隊說過。公平才能停止暴力。但恰恰是結構性的不公正——政治問題無法政治解決,示威者被捕得到司法制裁,執法者濫暴則無人追究——導致了暴力進入惡性循環。

11月24日,是預定的全港區議會選舉的日子。街頭的衝突、抗爭與仇恨,是否能疏導入選舉成為長期建設性的力量?在習近平親自施壓之下,被仇恨點燃的部分示威者與長期暴力失控的警察,之間的血腥衝突會否進一步升級?已經登場亮相的解放軍會否還能靜觀其變?香港的抗爭會否經由平穩選舉,轉為長期行動?還是會在短期內激化,引發更大暴力?

未來一周,可能是香港局勢最關鍵的變數。

路透社拍攝的理工大學衝突照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張潔平希望探索媒介的各種可能,也希望做個一輩子的記者。Matters站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D3 普通話

七日書 D2 魔法空間

七日書 D1 綠皮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