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的知名壽星】威尼斯王子,不朽的《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
·
IPFS
·
「There are no words, it's only music there.」,據說這是韋瓦第留下的一句話,但由於尚未在原始文獻或任何書信、稿件裡出現過,故我個人持保留態度,但聽著耳機裡《夏》(L'Estate)的第三樂章《急板》(Presto),望著四周戴上口罩、關注俄羅斯侵略烏國的茫然人群,我,沉默無語…
「不見文字,只聞音樂。」

「協奏曲之王」,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3月4日知名壽星。

校園才藝活動、古典大師音樂會、汽車廣告,進而連韓劇主題曲都曾巧妙改編過的名作曲家,「紅髮神父」(Il Prete Rosso),堪稱「巴洛克」(Baroque)時代最負盛名的音樂工作者,韋瓦第誕生於水都威尼斯(Venice),身為理髮師(兼外科醫生與小提琴家)喬瓦尼的九位子女之首,他從小就嶄露出不出世的器樂演奏才華,技巧水平更絲毫不遜色於擔任「聖馬可教會」(St Mark's Basilica)樂手的父親;

在當時濃厚的信仰薰陶之下,或者是雙親已經將韋瓦第的生命無條件獻給上帝,後來從天主教教會附屬學校離開後,韋瓦第於西元1703年時,正式取得神職人員敘階(神父)和教授資格,並展開全職服事,成為駐堂牧師(神父),並兼職擔任當地少女樂團弦樂組的講師與代理指揮…

考慮到天生健康狀況不佳(哮喘或心絞痛),韋瓦第明白自己可能無法負荷行禮如儀、周而復始的聖職工作,故幾經思考後,他很快就放棄了教區牧會的職分,轉而把握住天父所賜予在音樂的祝福,盡心扮演作曲家和樂團指揮的角色。很快的,他創作出了為數可觀的各種器樂協奏曲,也帶領著威尼斯數個教會附屬的慈善樂團四處巡演。

西元1716年,三十幾歲的韋瓦第,雖然已憑藉樂曲與歌唱劇聲名大噪,但仍舊經過一段疑似與教會主席團短暫的緊張對峙,後來他被任命為「Maestro dei concerti」,意指「協奏曲(音樂會)大師」,開始以樂隊總監之姿負責全部的敬拜與演奏事工。

同一時間,迎合著義大利境內在西元十八世紀初期所掀起的一股歌(唱)劇(opera)風潮,韋瓦第也譜出或負責了近94部歌劇作品的上演或製作,但有著來自父親所遺傳的一頭紅髮,當時不少威城居民只知道這位很厲害的音樂家綽號叫做「紅髮神父」或者是「威尼斯王子」,根本不清楚他的實際本名是「韋瓦第」還是「第瓦韋」也。

西元1721年間,韋瓦第受邀前往羅馬,不只贏得達官顯要的高度讚賞,此次更獲准在神聖的梵蒂岡廳堂內,舉行教宗特許的御前音樂會!伴隨悠揚的琴音響起,也讓韋瓦第的名聲來到了史無前例的巔峰!稍候從羅馬城的凱旋歸來,回到威尼斯的他,除了躍居全歐洲藝術家們所共同敬仰、朝聖的對象外,更收到了許多主流歌劇院或天主教會委託作曲的訂單,簡直就是集三千謬思寵愛的人生勝利組不二人選。

但是,

西元1730年,就在受封神聖羅馬帝國「騎士」頭銜,並獲得皇帝御賜的金幣,象徵藝術家之典範不久後,歐洲吹起了一波有關思緒昇華、以人為本的風潮,緩緩興起的自我覺醒,優雅自在的追尋心靈悸動,悄悄逐漸取代了過往宛如複製、貼上的單一格式,縱使嚴謹的譜曲面貌依然行雲流水,但此番遇上的可是如海嘯一般的衝擊,也逐漸影響了歐洲音樂創作的趨勢。

此時的韋瓦第備受壓力,很像是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的光環與矚目,眼下只得低價出售手稿來勉強餬口…

將最後希望放在移居奧地利維也納,韋瓦第期盼能藉由皇帝的贊助東山再起,可萬萬沒想到,堪稱一生貴人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六世,竟然在西元1740年的10月,也就是韋瓦第剛抵達維也納後即駕崩別世!後續長達一整年的國喪期間,奧地利明文禁止了任何娛樂活動的演出,韋瓦第可說是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西元1741年的7月底,在異鄉,一個戲院所附設,也可能是馬鞍師傅遺孀所持有的宿舍裡,再也不見舞台與掌聲的百般落寞中,昔日的「威尼斯王子」,韋瓦第孤單地離開了人世…葬於由公立醫院基金所經營的墓地中。

人走茶涼,生涯精心譜寫的諸多美妙樂曲,也跟隨著韋瓦第鮮為人知的簡單葬禮,一同被送往歷史塵封的長河。

過了近兩百年後,

西元二十世紀初,透過小提琴家兼名作曲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協奏曲中的特有「韋瓦第風格」(the Style of Vivaldi),樂壇「赫然」發現了這位過往曾名震天下、享譽歐洲的音樂人,而法國音樂史研究員Marc Pincherle在整理史籍的過程裡,其團隊更於威尼斯的修道院、禮拜堂和學校內,意外挖掘到許多未毀於戰亂,乃韋瓦第當年所留下的原始底稿!經由將樂譜資料加以重新編號與印製出版後,韋瓦第,Il Prete Rosso,重新贏得了現代古典音樂界的推崇與讚賞!

一度被世人遺忘的「紅髮神父」,「威尼斯王子」再次登上了歐洲一線音樂廳的舞台,在霍格伍德古樂團或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名團的詮釋下,韋瓦第終於恢復其殿堂級大師的不朽地位!

韋瓦第筆下最少超過500首(約莫有350首用於獨奏樂器和弦樂,其中多達230首為使用小提琴)的協奏曲中,今日最著名的代表性樂曲,毫無疑問,首推你我都孰悉的《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La Primavera), 1st movement
The Four Seasons - Summer (Presto)

此作品源自西元1725年時出版的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聲與創意的嘗試》(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zione)當中的第一到第四號,總共十二首曲子。

韋瓦第以豐富的想像力,藉音符作為畫筆,躍然五線譜上,完璧呈現出春、夏、秋、冬四個時節的景致,有希望,有蒼涼,有速度,也有力量;更特別的是,韋瓦第還在樂譜上附有十四行詩(推算可能由他本人所撰寫),闡明了其《四季》的音樂精神,透過旋律與詩歌文本的緊密聯繫,將詩詞本身「翻譯」或者「轉化」成譜面的音樂,此舉也被推崇為是日後Programme music,「標題音樂」的濫觴之一!

春天即將來臨。
鳥兒用節日的吟唱,慶祝她的歸來,
潺潺的溪流被微風輕柔地撫摸著。
雷雨,那些春天的使者,正咆哮著,
將它們的黑暗披風籠罩著天空,
然後它們消失在寂靜中,
鳥兒再次開始牠們迷人的歌聲。

,《春天》(La primavera)的快板(Allegro)


尾聲:

「不見文字,只聞音樂。」

「There are no words, it's only music there.」,據說這是韋瓦第留下的一句話,但由於尚未在原始文獻或任何書信、稿件裡出現過,故我個人持保留態度,但聽著耳機裡《夏》(L'Estate)的第三樂章《急板》(Presto),望著四周戴上口罩、關注俄羅斯侵略烏國的茫然人群,我,沉默無語…

《流行70》是韓國SBS電視台於西元2005年慶祝韓國光復60周年的年度大戲,以服裝界的設計大師可可.香奈兒為藍本改編,主題曲相當具有「韋瓦第風格」(the Style of Vivaldi)。
Concerto Grosso Op. 3/2 RV 578 in G minor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onio_Vivald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Four_Seasons_(Vivaldi)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戴家兄弟快上車》

《最後一題》

《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