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法律年|張舉能:重視維護國安責任不等同盲目判案 林定國:沒證據顯示獨立司法權受損

香港紀事
·
·
IPFS
2024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下午(22 日)在中環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指,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常被人透過《國安法》「棱鏡」來審視,但他認為,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

原文刊載於法庭線

2024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下午(22 日)在中環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指,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常被人透過《國安法》「棱鏡」來審視,但他認為,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

張舉能指,司法機構十分重視維護國安的責任,但這並非等同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定罪,或判處最高刑罰,強調無論別人對司法制度提出怎樣的說法或評論,法官均會繼續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精神,公正有效地主持正義。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則強調,國安案件聆訊全部均公開進行,法庭判決亦會在網站公開;他認為,任何有意求真、理性客觀的旁觀者都會發現「沒有絲毫證據顯示司法機構獨立的司法權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受到損害。」林又指,本港的獨立司法權過去曾經、及將來也可能遭受其他國家威脅,例如建議對司法人員實施制裁,香港政府定必盡力確保法官和司法人員能夠無懼威嚇,履行司法職能。

另外,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致辭時提到,《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無疑會引發新一輪關於香港未來的爭論,並指立法「可能會受到攻擊」,甚至認為「司法已死」。他認為,「雖然當中一些言論可能並不真誠,但許多人確實有真正的擔憂」,指新法例必須清晰和準確,諮詢過程必須透明、徹底,「以駁斥任何我們政府對民意充耳不聞的說法」。(見另稿

2024 年 1 月 22 日,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檢閱警察儀仗隊。(攝:Tszhei Chan)
2024 年 1 月 22 日,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檢閱警察儀仗隊。(攝:Tszhei Chan)

張舉能:保留普通法制度是長期國策
對一國兩制持續成功至為重要

2024 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在中環大會堂舉行,各級法院法官於 3 時許陸續抵達會場,並由首席法官張舉能隨後檢閱警方儀仗隊。

第二年主持法律年度開啟禮的張舉能,今年致辭時大談普通法制度,開首強調香港在《基本法》下仍然是普通法適用地區。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 2022 年訪港時重申,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是一項長期國策,且有其明顯優勢和益處。

張指,堅定不移恪守法治及司法獨立,對於「一國兩制」方針持續成功至為重要;而為使普通法制度妥善運作,廣大社會應加深對其了解。張又指,當法庭作出具爭議性或不合部分人心意決定時,社會大眾可加以評論或批評,正如當政府敗訴時提出上訴也屬「正常不過」,「但把法官個人與其決定或理據混為一談,這便不利於我們普通法制度的成功」。

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攝:Tszhei Chan)

張舉能:重視防範危害國安行為
不等同盲目定罪或判刑

張舉能又提到《香港國安法》,指根據第三條規定,司法機構有責任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司法機構對此責任十分重視;但這並非等同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人定罪,或在定罪後判處最高刑罰。

張提及,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經常被人透過《國安法》的「棱鏡」來審視,但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他強調,無論別人對司法制度提出何種說法或評論,法官均會繼續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精神,公正有效地主持正義,嚴格公平按照《國安法》及其他法律條文,充分尊重基本權利,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而作出有罪或無罪裁決。

張舉能典禮後回應記者提問時,就此一說法作補充,指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安案件佔據本地、甚至國際傳媒很多篇幅,但本港法院一年處理逾 50 多萬宗案,國安案實際上佔據整體案件很低百分比。

他指,明白到市民、外國朋友,甚至是營商者會關注國安案,但他認為市民、包括國際投資者對其他方面的案件,例如民事、商業、合約法案件同樣關注;司法機構在處理各類型案件時公正、專業、持平、有效率,「有一個正確、正面和準確的報導,是非常之重要」。

另外,張舉能致辭時,提到新高等法院的工程計劃,指高院將保留原址並擴充規模,又寄望資深法律執業者能踴躍申請加入高院法官行列。(見另稿)

林定國:沒絲毫證據顯示獨立司法權受損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致辭時則提到,香港去年走出疫情後邁向「由治及興」,未來取決於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而「一國兩制」根本宗旨在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林指,為實現這一目標,香港必須保持其獨特的地位和優勢。

林定國指,司法機構肩負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安行為的憲制責任,法庭在處理涉及國安的案件時,均必須獨立行使審判權以履行此責任,並有有責任確保相關被告獲得公平審訊。

不過林批評,社會上很多人對國安案件「不求甚解便妄下定論」,但實際上有關法庭聆訊全部都是公開進行,法庭決定和判決亦會在司法機構網站公開,大眾可輕而易舉地了解法庭程序,及鑽研法庭的決定和裁決理由。林定國稱,只要是有意求真及客觀理性的旁觀者都會發現,「沒有絲毫證據顯示司法機構獨立的司法權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受到損害。」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攝:Tszhei Chan)

林定國:香港獨立司法權受西方國家威脅
法律界應延續「真實香港好故事」

林又形容,法律界須注意一個不幸事實,即司法機構的獨立司法權曾經、或將來也可能遭受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例如有某西方國家政客及其支持者,會建議對香港國安法官及司法人員實施制裁。林批評,這些政治操弄主要為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污衊《國安法》,第二是向香港法官及司法人員施壓,企圖阻撓及干預國家安全案件的審訊。

林定國批評,此等宣稱關心香港法治的行徑「偽善無比」,社會應感激香港法官和司法人員一直恪守司法誓言,盡責履行職務;特區政府亦將竭盡所能,確保法官和司法人員能夠無懼威嚇,繼續履行其司法職能。

林又指,在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法律界更需要加強市民對法律及司法體制的信任及信心。林強調,香港司法一向備受推崇,實至名歸,是構建法治的重要元素,「這是一個真實香港好故事;一個基於客觀事實的真實香港好故事;一個必須延續下去的真實香港好故事」,林呼籲司法人員、法律執業者及其他人士,「共同為這個真實香港好故事譜寫更美好的篇章。」

陳澤銘:香港法治排名比美國高三位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則提到,香港整體法治排名在「世界正義工程」2023 年法治指數中維持高位,在 142 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 23 位,比排名第 26 的美國高三位。

陳澤銘又指,香港終審法院繼續有多名來自香港及其他普通法管轄區的非常任法官參與審判,對外發出了清楚的訊息:「他們有信心香港的司法制度能捍衛法治和司法獨立」。陳指,在過去一年,一而再有外部勢力企圖透過威脅制裁法官、檢控人員及政府官員以作施壓,律師會批評,這行為違背法治核心價值,「顯然是對司法、檢察和政府管治誠信的干擾」。

陳又提及自己在過去一年曾到訪不同國家,「嘗試澄清就香港的情況的一些誤會和誤解」,包括曾與美國法律界及與美國國務院代表會面,希望幫助海外人士「對香港的實際情況達致一個更客觀、公平和持平的看法」。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攝:Tszhei Chan)

張舉能:國安案由三法官審較設陪審團有好處

張舉能典禮後見傳媒,被問及在處理國安案件上,指定法官審案取代陪審團成為慣例時,張舉能指,香港陪審團制度與其他普通法地區不盡相同,例如即使是《國安法》生效前,裁判法院及區域法院審訊也沒有陪審團,而就算是其他普通法地區,部分特別性質案件亦不設陪審團審訊。

張指,有陪審團與否,歸根究底,大眾最關心是被告能否獲得公平審訊,「而我的答案可以說是肯定」;又指由三名指定法官或是陪審團審訊「沒有具體分別,甚至可以話有好處」,提到現行安排比過往做法多了兩個專業法官處理案件,且會提供具理由的判決。


法庭線官網
法庭線Facebook
法庭線Youtube
法庭線Instagram
法庭線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