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 Part III
目前發展狀況
Web2 公司的競爭
很多 Web2 公司提供的服務其實已經是 DID,例如各社交平台和論壇等等,只是因為沒有區塊鏈的技術,資料都在各家公司自己的資料庫內,雖然讓很多服務雖然在串接 API 上非常方便,卻也增加了撈資料的難度以及跨平台的綜效。
這些公司的服務類型及 2022 年預估的營收如下表:

由於 Web2 公司本身就有不少法規的限制,金流相關的應用如果不是相關企業就幾乎都不能碰,可以做的內容在初期就會以娛樂為主。目前已知的有 Meta 的元宇宙和數位收藏品的展示、蘋果的 AR 及 XR 眼鏡讓虛擬身份能從元宇宙往現實延伸、或是金融產業本身利用聯盟鏈來做到信用 ID 上鏈等。然而,他們不能碰的部分不代表沒有興趣,未來可能以收購的形式來跨足 DID 的領域,這也是對於大公司非常有效益的作法。例如,目前已經有綁定手機和 E-mail 的錢包,而最方便的方式其實是綁定社交平台的帳號,這也能讓用戶直接使用習慣的通訊軟體達到 Web3 通訊的目的,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間達成平衡。
值得思考的是,雖然 DID 相關的應用對於使用者來說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Web2 的巨頭們可不一定樂見這種發展。集中掌握資料是他們過去建立起的護城河其中一環,將之去中心化完全沒有好處。再者,以他們的廣告收益模式來說,發展 DID 也不會增加使用者和廣告的投放精確度。對一般用戶而言,去中心化與否並不是首要的考量點,在 dApp 的使用體驗大幅改善之前,Web2 巨頭和 DID 項目並不會存在明顯的競爭關係,但長遠來看這仍然是一個競爭使用者資料與注意力的遊戲。
投資思路
以 DID 賽道的發展模式來說,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會是很直觀且容易擴散出圈的方式。現階段最簡單的就是找一些尚未發幣的項目簡單體驗他們的服務,期待未來的空投。以過去幣安上架過的 GAL 來看,DID 類型的協議有很不錯的話題和漲幅,且這些服務先天上需要用戶數量支持,使用的門檻也不會太高。
另一種方向,則可以找能夠填補 Web2 公司目前受法規限制想做但不能做的缺口,搜尋一些有好創意,並有機會被大公司收購的項目。這類型的可能會以廣告和社交方面為主,在區塊鏈上多了這麼多公開的資料中,是否能撈出有意義的資料,並透過錢包社交的方式把廣告打到原本無法觸擊的人群來拓展受眾。
其實大多的 DID 項目因為還在太早期,投資機會並不多,而且這些機會並不是一般散戶容易接觸到的。對於已發幣的項目,大多數都是早期飆漲一波之後就瀑布式的下滑,不推薦技術線型外的短線投資。如果真的很看好某個項目,可考慮用風投思維,在熊市底部時買入看好項目的代幣長期持有,等待其未來的爆發,唯要注意代幣解鎖的問題,尤其目前的項目很多都保留不少給生態和早期投資者,一直解鎖造成的拋壓很可怕。
至於鏈上信貸雖然能夠提供不錯的 APY,潛在的風險卻太大,在沒有良好的償還機制前基本上是冒著本金歸零的風險在賺取利息,風報比很有問題。下方的「困境」有更多的討論。
創新項目
目前 DID 領域已有許多小項目逐漸發展,在研究過 ETHGlobal Hackathon、Solana Hackathon、Gitcoin Grants 發現到 DID 相關項目的創立概念都算是滿新穎的,有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但美中不足的是現在這些項目的需求性不強而且基礎建設都不齊全,很多連網站都沒有,更遑論應用程式。
以下彙整了各類相關項目:
ETHGlobal Hackathon
1. Soulbound Token
- 建立在 FEVM 的靈魂綁定代幣發行引擎,簡單來說就是項目方可透透過 Soulmates 去發行屬於自己的靈魂綁定代幣
- 把實體世界的物件跟數位錢包連結,並形成靈魂綁定代幣。
- 靈魂綁定代幣市場,用戶可在市場上進行靈魂綁定代幣的買賣,讓靈魂綁定代幣不再是被綁定的狀況,而是可流通的。
- 靈魂綁定代幣錢包,可用來進行判別各用戶種類,並透過機制釋放或解鎖代幣。
2. Decentralized identity
Universal Secure Descentralized IDentity
- 用戶藉由手機透過指紋辨識,創建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信息錢包,並作為 ID。最後,在 IPFS 中存儲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議,確保“ID”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Decentralized Self-Sovereign Identification
- 提供了一個使用零知識證明的去中心化身份識別系統。項目提供一個安全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其中創建任何數字身份,使用他的公鑰/私鑰對其進行加密並將其存儲在安全的去中心化存儲系統 IPFS 上、並使用戶能夠安全地共享這些身份。此外,發行人可以使用公私密鑰加密對所有身份進行數字簽名以驗證數據。
- 一種數據驅動的自我主權身份協議。允許個人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控制他們的身份和數據。
3. NFT issuance
POAP Book Club V2.0/Butterflies in Space
- NFT 讀書俱樂部有助於激勵閱讀,同時還為作者、圖書館、學校和出版商提供可擴展性指標和社區建設。
- 多合一的 POAP 管理助手,創建者可以在其中編譯所有 POAP 並進行管,目標是讓 POAP 創建者操作更加方便。
Zinder: Match nomads through POAPs
- 透過 POAP 尋找朋友,也可以透過平台與 POAP持有者進行交流。
Nature NFT Marketplace Event POAP
- 設計、創建並投放一個 POAP 來紀念參加虛擬貿易展,作為一種營銷工具來推動自身項目。
- 讀書俱樂部通過利用 POAP 來激勵閱讀,創造發現新藝術家和作者的新機會,並在抑制二次銷售的同時讓學習變得有趣。
- 用於 DAO 的 NFT 可視化工具,專注於 POAP 和評判用戶對於 DAO 的貢獻。
Solana Hackathon
- 一個 Web3 社交平台和引擎,可以在元宇宙中為數字資產和身份提供信任、個人化的市場。
- 基於任務證明(Proof of Tasks)的鏈上匿名身份構建器,主要是用於學生族群,讓學生透過完成專案並獲取相關證明及積分。
Gitcoin Grants
- 去中心化信用系統(DCS)的基礎設施。 Ceres 的目標是通過更全面和完全開源的 DCS 構建未來 Web3 DeSoc(去中心化社會)的基石。
- 現況:自 2022 年 4 月推出 Oracle Protocol V1 以來,Ceres 現在已經擁有 250,000 名用戶。計劃到 2023 年第二季度達到 2,000,000 名。屆時將推出信用模型。這將是第一個可信的去中心化信用系統,它不僅從鏈上地址歷史數據進行評估和估計,而且還依賴於地址網絡數據。
- 一個通用的鏈上 profile(個人簡介或履歷),使用不可轉讓的 NFT (靈魂綁定代幣)來記錄個人身份和經歷,以幫助組織更好地管理他們的結構。組織可創建屬於自己的組織平台,個人則是可以創建自己的簡介平台。
- 目標是成為 Starknet 的命名服務,更希望成為一體化的身份服務。
- 可進行的操作:創建 Starknet 錢包、獲取鏈上身分、獲取 .STARK 網域名稱、透過 STARK 、ENS 橋換取 .eth的網域名稱

- 一個鏈上 Impact Self 社區,目標是讓 77 億消費者能夠幫助遏制氣候危機。
- 運作機制:Impact Self 建立在公式推導出的影響分數機制之上。 用戶的影響得分越高,信用行為就越好。
- 一項實驗,將以太坊地址轉成為 NFT 進行身份驗證。所以每個地址都會擁有獨一無二的 NFT。
- 創建宗旨:2021 年對於 NFT 社區和 Web3 生態來說是重要的一年,NFT 位居榜首,pfp 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並在市場上建立自己的價值。但有些人認為它是一個簡單的 png 和 jpeg 。所以建了 NFA 的概念用來作為身份 NFT,把地址代表為一個NFT,它看起來也像一個以太坊的標誌,它是完全在鏈上生成和存儲的。 它是開源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NFA 來構建它。
- 一個 Web3 開發平台,透過 ENS 協議、靈魂綁定代幣和鏈上證明。創建了一個 Web3 身份數據庫,將 ENS 用戶與其 Web3 聲譽配對,以此作為解決 Web3 空間中的詐騙和欺詐行為的一種方式及成為身份盜竊和複製的女巫抵抗解決方案。
- 專注於使用 ENS 和已驗證錢包活動創建的鏈上身份社交遊戲元宇宙,實現視覺化鏈上身份。它激勵用戶與各種 web3 協議交互,為所有協議提供正反饋,加速 Web3 的整體網絡效應。 允許用戶使用他們的 ENS 域生成他們自己的個性化空間,並根據錢包活動領取遊戲內物品。用戶可以構建自己的 Web3 世界來炫耀他們的鏈上身份。
困境
鏈上、鏈下身分不統一
DID 的目標是為了統一鏈上鏈下的身份認證。
但是目前的狀況卻是鏈上及鏈下身份存在著巨大隔閡,除了鏈上身分目前還沒有辦法完全反映出鏈下的行為或是實際身分。而且鏈上身分也無法統一,因為用戶可以在各個公鏈創立不同的錢包或建立新的身分,這也使得訊息、資料完全被分散在各個鏈上,距離統一身分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隱私和透明的選擇
Web 2 身份被詬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隱私安全性,但其實 Web 3 身份也無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 Web 3 身份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歸屬於用戶,但所有數據都是透明、公開、可被追查的。這也導致用戶很難「隱藏」自己的行為路徑,而這些行為路徑,未來都將被鏈上信用類的協議量化成「憑證」,這些「憑證」也成為未來鏈上身分價值的指標。
如此一來,個人的所有資料、操作將會完全被揭露,就無隱私可言了,所以未來可能需要去設定相關機制讓「憑證」擁有者可以去決定是否公開屬於自己的「憑證」。
缺乏「身份」價值
在生活中,我們拿到一個憑證,可能是畢業證書、TOEIC 金色證書、駕照等等,對於人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激勵可以是金錢獎賞、認同感、或是滿足感。
以上所述的內在價值也正是 DID 所缺乏的,因為目前人們在區塊鏈上進行操作,可能是買 NFT、操作 DeFi 等,雖然 DID 的項目可以把這些過程轉為「憑證」讓大家知道你的行為或是你擁有甚麼,但這僅僅是展示你的「憑證」,並無法為你帶來認同感,所以對你來說這些「憑證」並沒有意義。如此一來,你所擁有的鏈上身分就只是一個「錢包地址」而已。
另外一個問題是,若未來一切都藉由「憑證」來呈現一個人的身分價值,若未來「憑證」無法量化或呈現人們的內在價值,那這樣身分的自我意識將會被逐漸拋棄。如此一來,這將導致鏈上世界變成冷酷無情的功利主義社會。
作惡的成本大幅降低
以信用貸款、DeFi 操作來說,未來若開放個人透過鏈上身分進行借款,如此一來,用戶便可以透過身分進行大款項的借貸並逃離、駭客或其他 DeFi 作惡來大賺一筆,到時候用戶只需直接拋棄鏈上的身分並重新創立身分即可重出江湖。這樣的機制也將會作惡成本大幅降低。
而且屆時若沒有相關的法律制裁,也將會使得作惡層出不窮,除此之外,因為區塊鏈是跨國界或是無國界之分的問題,若要追查跨國的作惡者並進行法律的裁決,將會耗費相當大的成本。
VIII. 未來發展

以使用者的方便性來說,中心化的服務和窗口能讓使用的體驗更加流暢,而底層資料結構則可以運用分散式儲存的方式,讓身份的所有權回到使用者手中。依照現在大多數 dApp 都需要先連結錢包才能使用的流程,在推廣上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阻礙,且體驗也很糟糕(不會有人想要每次登入或發一篇文就得簽一次名)。最簡單的解決方式是透過另一個中心化的帳戶(Google、Apple ID)來綁定錢包,讓錢包能跟著原本的使用習慣走,才能達到初步的新手友善。
有了 DID 的系統,一切的資料是與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綁定,一個人才真正的掌握了自己的身份,不會因為公司甚至國家的權力而「被消失」。在現實中,人們的身份存在國家權力機關的資料庫中,但國家並不會永遠存在。例如戰亂來臨時,人民被迫遷徙到安全的國度,你要怎麼在原國家機關已經停擺的情況下證明自己原來的身份?你要怎麼透過銀行系統把自己過去累積的資金拿出來當作重新出發的基礎?這時候,DID 的系統可以用一串私鑰或是一些人際網路的驗證方式,來讓使用者透過本人才知到的事情證明自己的身份,從而復原這些身份資訊。
一個身份的過去行為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信用。現在鏈上的行為評分機制逐漸增加,不過大多還是以過去的操作多寡來評判一個身份背後對應的是否為真人。相較之下,以金融信用紀錄為目標的應用仍然是少數。目前已經有銀行逐漸採用區塊鏈來把傳統的金融信用上鏈,以提高資訊的流通速度。
SBT 的應用會是這一領域的發展重點。如果單一的錢包無法有效提供足夠的作惡成本,透過 SBT 來把多個錢包標記為同一身份是一種對於一般應用場景可行的方式。而且 SBT 也能串接 KYC,讓人聯繫起 Web2 和 Web3 的身份。這樣做的好處是原本一些需要中心化機構才能驗證的資訊,例如證書或履歷等,可以透過上鏈提高可信度,也省去了很多時間與人力成本。然而這部分仍須法規與相關機構的配合,可能短期內難以實現。
相對的,履歷是我認為現階段有需求也有辦法實作的方向。因為在 Web3 世界中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待在某個社群遊蕩、深度經營或是擔任項目方,但以現今的工具這些經歷除了項目方以外都只能透過認識的人脈來讓第三方知道。創造一個一目了然的頁面讓使用者可以很快的認識一個人過去的背景經歷,會是未來 Web3 特有的 LinkedIn。而相同的,透過 KYC,現實中的履歷一樣可以集結到 DID 上,增加這個身份的厚度和維度。
零知識證明在 DID 領域一定會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應用。任何需要驗證其真偽卻又不想被知道真實內容的資訊,舉凡真實身份、財產、地址所有權等,都是未來的明星應用。然而還是有幾個困難點,首先是零知識證明的技術本身不夠成熟,造成開發的難度;再來是要用零知識證明驗證真偽之前,首先得先確認真偽,但這部分的基礎建設才剛起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過去,線上身分更多是做為一個人現實身份的拓展,在平台間的延續性也較為薄弱,身份的聚合也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這個時代的人類和過去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中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產生並紀錄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需要有一個展示的場域,在 Web2 可能是個人網站,而 Web3 的 DID 服務商則提供了更簡潔且低成本的展示方式。其實 FB 或 IG、抖音之類的社交平台也有這方面的功能,只是身為中心化平台有中心化的原罪、法規的監管以及反托拉斯法的箝制,都導致他們的功能勢必無法全面涵蓋用戶的需求。一站展現一個人的個性、行為、背景、專業、喜好、娛樂等,甚至是多個身份的聚合,並在背後結合金流,將是未來 DID 的終極發展目標。

參考資料
DID 總覽
🕵️ [Analysis] Understanding Decentralized Identity - Richard Chen
聊聊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搞懂加密] Soulbound/DID/hypercert 靈魂的交流與奇想 - NoNameDao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DIDs) v1.0
Shrey Jain on Twitter: "On-chain reputation is going to transform human coordination. Breaking down the on-chain identity landscape 🔽https://t.co/KXmpf4tEhQ / Twitter"
Mapping the web3 Identity Landscape
Gitcoin Passport 開啟的鏈上身份未來 - noahyeh0526 (@noahyeh0526)
从 Galxe 的 Passport 事件出发,看灵魂绑定代币发展的四个趋势
Lens Protocol
了解 AAVE 團隊打造的 Lens Protocol :它將如何顛覆社群媒體?
Web3 社交協議 Lens Protocol 上線 Polygon!這篇教你怎麼玩 - 桑幣筆記Zombit
CyberConnect
Introducing Link3 Event Planner
Relation Labs
Relation Labs: You Own Your Data, I Graph Your Social Relation
ENS
ENS 浪潮?ENS 有哪些潛在應用及風險?|方格子 vocus
以太坊域名服務(Ethereum Name Service)和 ENS 代幣簡介
ENS 生意經:域名 Degens 如何發家致富? | 鏈新聞 ABMedia
Galxe
GAL | Token Unlock - Your Unlock Schedule & Tokenomics Data
GALXE passport风波:数字身份不需要一个KYC护照
DegenScore
DegenScore Episode 2:构建一个基于链上交易信息的Metaverse
為何「NFT 成就(NFT Achievements)」是Web3的殺手級功能? | 鏈新聞 ABMedia
Relation Labs
ARCx
读懂ARCx DeFi Passport:DeFi 世界的「芝麻信用」源语 -链捕手
创新型DeFi项目解读:Alchemix、Convex、ARCx、Reflexer
Noox
Introducing Noox: Proof of Achievements for Your Web3 Life
BrightID
Ceramic Network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