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化石|化石現真身 研究團隊再登島 架設發電機切割岩石

香港紀事
·
·
IPFS
·
蔣志豪出席古物探知館舉行的恐龍講座後受訪指,兩位來自內地的研究員,已在前日到港登島並提供挖掘建議。而今早則有古跡辦、漁農署、工程人員組成的發掘團隊登島,架設發電機以切割附有化石的岩石。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發展局昨日(23日)公布在西貢赤洲島發現恐龍化石後,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今日(24日)交代最新進展指,研究團隊今早已再次登島繼續發掘工作。為何三月發現化石至今,昨日才公布消息,他指是希望公眾不要貿然登島,免生危險,故需先封島。內地專家判斷,化石是體型較大的恐龍,初步估計是肩部或腰部,指難以想像香港高樓林立仍有化石出土。
內地專家初步估計,化石是恐龍的是肩部或腰部。

化驗工作交內地

蔣志豪出席古物探知館舉行的恐龍講座後受訪指,兩位來自內地的研究員,已在前日到港登島並提供挖掘建議。而今早則有古跡辦、漁農署、工程人員組成的發掘團隊登島,架設發電機以切割附有化石的岩石。

蔣志豪續指,切割後的岩石樣本會繼續清修,直至將化石與岩石分離,再作進一步化驗、科研。而有關切割、化驗工作會按照過去出土文物安排,交予內地研究所進行,但會先與內地專家商討。

「可以做一啲有香港特色、適合去吸引遊客安排」

被問到如何看待坊間指政府可搞「恐龍經濟」,蔣志豪回應稱,目前首要是完成發掘、科研,又指明白外界關注其經濟效益,稱會與旅遊業研究,「睇吓會唔會某個合適階段嘅時間,可以利用我哋今次嘅發掘,或者一啲展覽發布,可以做一啲有香港特色、適合去吸引遊客安排。」

至於為何漁農署最早於三月已發現化石,但當局昨日才正式公布,蔣志豪稱是不希望公眾或熱愛化石的市民貿然登島,因為赤洲島周遭風高浪急,今早登島團隊也未能即時登島;故為著公眾安全,以及避免化石環境受到騷擾,當局決定完成封島後才同步公布相關消息。

內地專家:初步估計是肩部或腰部

兩名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副研究員裴睿、趙褀今日先後於探知館主持講座。

裴睿提到,恐龍分作蜥臀類、鳥臀類兩大分支,之後再從兩類細分,當中便包括昨日發展局提到、估計是今次化石所屬的蜥腳類,或鳥臀類恐龍。

他另指出,赤洲島與深圳過去發掘恐龍蛋的秤山地質相似,加上兩者距離相近,或有助推斷香港的恐龍是甚麼品種。而今次出土化石保存情況非特別理想,只可從已修復部分判斷是體型較大的恐龍,至於骨架部份則屬扁平,初步估計是肩部或腰部,更具體便有待化驗。而為恐龍化驗、分類,最主要是確保該物種是新發現、抑或是過去已知物種;也可側證香港過去地貌。

趙褀(左)、蔣志豪(中)、裴睿(右)向公眾介紹恐龍化石。

「難以想像香港高樓林立仍有化石出土」

趙褀則指,雖就現有資料只可保守判斷恐龍是蜥腳類,鳥臀類,但與過去發現的化石切片比較,相信有大機率與蜥腳類接近。

被問到在香港發現化石的意義,他回應指,過去發現化石地點多為荒野,即使北京亦是在郊區發現,而東亞地區甚至要循相關地質層走幾十公里才能發現化石,所以難以想像香港高樓林立仍有化石出土。

至於就著香港與內地研究所合作關係,二人便回應指,過去一直有就香港東北地區的白堊紀地質作整體研究,並相信有化石可能;但不如今次有恐龍化石直接出土。

率先親睹化石市民:原來恐龍咁都畀你睇到!

講座完結後,館方有安排觀眾率先觀賞化石。市民周生形容今次講座「長知識」,又謂曾數度登上赤洲島,直言「原來恐龍咁都畀你睇到!」陳先生則指,曾在國內海外看化石,但仍對香港出土化石感到驚奇;因為恐龍在過去俯拾皆是,問題只是各地如何在發展後掘出化石,惟不認為要特別為此減慢城市發展,但也不應特此大搞旅遊景點。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