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的流動
昨日因為聽一位女性友人,她在下班騎ubike等紅燈時遇到一位怪怪的男生死纏爛打,一直要求與她換line,好佳在當下切綠燈,女性友人火速採腳踏車飆走;
後來她既驚恐又很氣,後來她跟我說:「她有的朋友說,從高中以來她總是吸引怪怪的人」
我回這樣怎麼感覺檢討受害者,我對她說,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亮麗特質和吸引人的點,只是台灣有太多看日本A片和歷經兩性上的溝通,誤會可以那麼輕浮的態度去對待妳。
因此我才開始有點想寫些這類文章。從《性別的流動》開始。
話說在台灣從就被教導男生該___,而若是女生就被教導該___
我小時候就納悶為何要這樣一刀劃開男生女生呢,我在幼稚園、小學無論男生女生都可以一直玩的很盡興,直到大概小四吧,女孩們發育比男孩早,我也是到小五小六漸漸意識到男女生的區別。

就差不多小六起,男生們開始對性總是好奇,女孩們也是,但也許我是國編本教材的最後一屆,尚算保守,後面聽到的傳聞就誇張了。如今出了社會,或許因為我是男性的關係,我不需要顧及太多,然而在投入心理諮商志工,有時在傾聽女性個案,我才知道原來女性在台灣這一父權結構明顯 —
我過去也真沒意識到我也被父權結構規範的如此”男性”

—的社會,其實百般壓抑與得無條件扛起很多責任與義務,甚至最糟糕連身體自主權在就醫時都很能自保。當然男性也是無端下意識地去扮演父權結構下男性該去做的某些事情。
且男女雙方都沒意識到我們都是父權結構下的產物,往往就會因彼此都承擔的否些責任義務因此埋怨雙方

過去在coursera或是Youtube聽Queerology對女性主義有些了解,但因為我只有些了解,但聽一聽似乎是一個讓社會更加進步些的東西,或許我會繼續研究這一塊。
因我透過3D建模繪畫也漸漸意識到,的確,我性別也是流動的就是。
本文同時發佈在個人網誌【Guenter here, then done there.】
使用軟體:
Modeling:3D maya
Sculpting: Zbrush
Rigging:3D maya
UV:3D-COAT、UV-layout
Texture: Substance Painter、xNormal
Pose: iClone 7
Rendering with Arnold in 3D maya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