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讀不食子|《凱文怎麼了》:聽校園屠殺者母親說
《凱文怎麼了》是根據Lionel Shriver的小說《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改編的電影,中文電影的名字是《凱文怎麼了》。那凱文究竟怎麼了呢?為什麼這本書的封面也是將一個小孩子置於逆光的陰影下,突出一種陰鬱感呢?
小說中的凱文是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在他差幾天十六週歲的時候,他用十字弓在學校將門反鎖後射殺了七個同學,一個英語老師還有一個學校咖啡店員工。他作案時機的選擇也是因為作為一個不滿十六歲的殺人犯,在他們州的法律中只需要成年後再服刑5年即可出獄(妥妥的有預謀屠殺)。
書信體小說
這並不是我寫的第一本書信體小說書評,但是這本書的內容和呈現內容的方式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到恐怖的校園密閉空間大屠殺中的殺手Kevin雖然是「主角」,他的名字甚至出現在書名中,直接了當地問「凱文怎麼了?!」,然而,事實上,凱文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只是一個連配角都算不上的存在。
這本書是全部由凱文的母親伊娃寫給父親富蘭克林的書信組成的。因此,讀者的體驗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了解凱文,然而,也只能從母親的角度來了解凱文,畢竟,凱文是無聲的,長達468頁的小說,全部都是凱文母親的一面之詞。
母親的抱怨
凱文究竟怎麼了呢?似乎讀者一定要等母親伊娃來講講清楚。不是都說最了解自己兒子的莫過於母親嗎?可是,開篇我們就已經知道,被關在青少年懲教所的凱文對於母親毫不掩飾自己的敵意和憎恨。那麼,當一個孩子如此恨自己母親的時候,他母親的話我們還能相信多少呢?或者說,讀者更加會注意一點的可能就是母親的反思了。
不過,無論凱文怎樣表達憤恨,伊娃還是每次都去監獄看他。甚至在書信中,更多篇幅是關於母親伊娃在自己兒子成為校園殺手後遭受的傷害。母親似乎沈醉於跟富蘭克林抱怨自己如何承受整個社會的指責——什麼樣的母親才會養出殺手呢?而母親的結論也是:我早就料到他會走這一步了。真的嗎?如果她真的料到的,為什麼不制止或者想想辦法呢?
當然不能,因為從凱文出生開始,他就奪走了他母親的美好生活和快樂心情。母親也是受害者啊,她哪裡能制止得了凱文的發展呢?她無能為力。最終對於Eva而言,悲劇的發生倒更是最終的一個安慰——
Thus even tragedy can be accompanied by a trace of relief.
啊可憐的壓抑的母親!誰來救救母親?!
父親的袒護
凱文之所以成為這樣,並不是只有母親的原因,我覺得更多的是父親的。從小無論凱文做什麼惡作劇傷害了鄰居小孩或者怎樣,告到父親的時候他永遠選擇袒護凱文,說一些「啊不可能啊,他還是個小孩子,不會這樣去害別人的小孩受傷呢?他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有什麼用途,根本就是無心之失啊」類似的話。可是,凱文真的是無心之失嗎?並不是。凱文真的不知道自己手裡擺弄的那些東西究竟有什麼功用嗎?並不是。
父親富蘭克林失職的一個點就是某年的聖誕節,他將一把十字弓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凱文。這裡,我真的很不明白,為什麼很多真實案例中的殺手所用的校園屠殺工具竟然是父親送的聖誕禮物。自然,作者在小說中選擇了這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獲得武器的手法。
十字弓的殺人方式既殘忍又時間慢,斃命率高,是什麼樣的腦袋才能把這樣的致命武器作為聖誕禮物送給自己的兒子呢⋯⋯
更重要的是父親富蘭克林對於自己家庭問題的視而不見,一直假裝自己的家庭很完美。
Franklin, I'd never appreciated how much energy you expended to maintain the fiction that we were a broadly happy family whose trifling, transient problems just made life more interesting.
有趣的是,我認識好多這樣的人,在外表現的好像自己的家庭幾近完美,自欺欺人一般地過活,彷彿只要這樣,家庭就可以真的美好起來;同時,如果誰打破了ta的這種幻想,ta反而會覺得是你破壞了本來美好的「現實」⋯⋯
關於懲罰
雖然有寫到伊娃和富蘭克林的很多育兒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於我而言很有意思,就是懲罰。
這個世界上存在無法被懲罰的人嗎?
是的,存在。真的存在。凱文或許生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們很少會感覺的受傷害,所以,在以懲罰為目的的教育中,往往家長和老師拿他們沒有辦法。舉個例子,很多人被懲罰之後會避免犯錯,無論是忌憚、單純害怕還是怎樣,至少會在對方給予「懲罰」後「學乖」,然而,很多人忽略一點就是,這種行為的改變是建立在自己還有一點點對錯感或者一點點良心的基礎上的。如果是無法擁有正常人情感的psychopath,無論什麼樣的懲罰都是無濟於事。👇
You can subject people to anguish who have a conscience. You can only punish people who have hopes to frustrate or attachments to sever; who worry what you think of them. You can really only punish people who are already a little bit good.
凱文究竟怎麼了?
凱文到六歲的時候都一直穿著尿片。從母親Eva的描述來看,凱文psychopath的特徵應該是基因上從遺傳中就帶來了一些,所以一直是一個比較陰鬱的baby。舉個例子,當母親問凱文,你六歲都還穿著尿片,一定有很多同學或者小朋友取笑你,那時候你一定很有恥辱感,很難過吧?
凱文的回答是,沒有啊,我穿著尿片還逃脫了懲罰,所有的小朋友都羨慕我還來不及呢!
不得不說,這個回答真的是猝不及防😂
從母親伊娃的表述中雖然能夠看出凱文可怕的發展趨勢,但是,通過書信更多看到的是父母的問題,尤其是母親伊娃在書的最後用非常冷冰冰的口吻描述了(還原了)當時凱文在製造密閉空間後進行屠殺的過程,正當我感覺後背發冷的時候,伊娃追了一句:
「I hope I haven't related this chronology in so dispassionate a fashion that I seem callous.」
可是,她正正好是她所描述的!就好像一個人做了一件非常令人討厭的事情,然後來一句,我希望你不要因為這樣就討厭我😂我真的想回一句,不然呢?
每一封信都透著sick、sick、sick!凱文全程就是一個符號,一個替罪羊,一個讓父母生活苦不堪言的壞小孩。可是,似乎沒有任何人願意聽凱文的聲音,他也逐漸不願意發聲了,除了射出的十字弓箭的嗖嗖聲。留下只有凱文母親一次次地重複著,只有我了解凱文。
最後附上陰魂不散的Eva的落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