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仲衝破鐵幕 — — 一個具「號召性」澳門難民的故事
1957年的《救濟年報》記載了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通知中華民國外交部駐澳門專員辦事處,將會擴大澳門救濟工作,除了協助「具號召性」難民來台外,也要協助其他難民與逃澳漁民來台。這個記載充分透露了救總救濟難民時含有特殊的考量,至於怎樣才算是一位「具號召性」的難民,筆者認為陳子仲的案例就頗能說明。
1954年5月15日,多間媒體轉述中央社有關一名從廣東逃往澳門的青年陳子仲的故事,報導說記者是「偶然」的場合下看見這位青年,更形容陳子仲眼神「堅決果毅」。該報導指出陳子仲今年17歲,他的父親擁有8畝田地,被中共列入「小土地出租者」並充公所有田地,父親不堪刺激而病死。因失去父親,陳子仲只好輟學,投靠親姐,後來中共對地主家屬愈發嚴厲,親友都不敢再接濟他,中共於是安置他在「地主成份房屋」,與一群遭遇相近且受歧視的人一起做苦工。不過中共派發的糧食日漸減少,不足以果腹,他便逃到廣州,希望找得親友幫助,最後受到同學鼓勵,決定逃出中國大陸到澳門。
7月23日,陳子仲再次接受記者的訪問,重複講述身處中國大陸的苦況,透露出如有機會希望到「自由祖國」的懷抱,且特別想參與空軍的訓練。
8月2日,陳子仲經過救總的協助下,由香港乘坐輪船到達基隆碼頭,現場除了救總的迎接外,還有中三組、僑務委員會、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等多達千餘人,場面非常浩大。救總秘書長方治發言表示陳子仲的到來,如同「大陸所有反共志士的歸來」。另基隆市長謝貫一說:陳的到來象徵「反共抗俄的勝利」。陳說唯一的心願就是「參加反共戰鬥行列」。故事的結尾,陳子仲並沒有如願參與空軍反共,而是被安排到建國中學就學。
從「發現」陳子仲到接送他到台灣,很大可能都是救總精心安排。至於陳所訴說的人生歷程是否為真,筆者無法查證,但《救總實錄》就記錄了不少經歷類似的難民故事,即受到中共迫害,繼而逃往港澳等地,內心又極之嚮往「自由祖國」。據救總所公開的資料,從1954年至1969年間,只有2795名澳門難民被安置到台灣,其中更多達1254名集中在「一二三事件」發生後的1967年。可以說只有少數的澳門難民有機會被安置到台灣,陳子仲不能不說是一名幸運兒。
參考資料:
《救濟年報(46年)》,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編
《救總實錄第五六篇》,編輯指導委員會
華僑日報.1954.5.15,7.25
工商日報.1954.5.15
中央日報.1954.8.3,9.2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