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閱讀|使女的故事|除了子宮之外,女人還擁有什麼?

陳伯軒
·
·
IPFS
·
這世界上對於女性與男性之間,依舊有著各種不同的「期待」,還是有著各種不同的偏見,更多的還有女性在生理上應該要承受生育、照護、養育責任的期待,種種在現代沒有消失的規約依舊捆縛著女性。

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或著應該說我是被「介紹」的。

就像是有人在我與它之間牽線,本就知道我「就愛這一味」的媒婆,把這秀色可餐的對象(女人)介紹給我,有趣的是,這位媒婆是一本書──《神秘雲商城》。雖然這本書也很有意思,不過在相親這項環節內,我想還是回到主角《使女的故事》身上吧。

雖然是因著這「使女」主題,才把我與這本書的相遇寫成看似因媒婆、相親之類的方式彼此認識,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比喻,但我必須老實地說,在我寫出這些內容的時候,還是反胃地想吐。尤其是掙扎於使用女人/對象之類的語詞,更讓我一瞬間感到噁心。

對於這種用傳統方式,或過於強調女人「傳宗接代」價值的做法,我並不十分欣賞。

此外,也是本書想探討的:「女人,除了子宮之外還擁有什麼?」


本書《使女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它嘗試探討關於女人的身分、地位、從屬,但並不用那樣平常的方式說理,而是直接建構出一個荒誕不羈的世界──基列國。

基列國,這是一個在書中架空宇宙出現的國家,發生在某個時間分歧點的美國,在某一天開始,整個美國彰顯人人平等的憲法被拋棄,而這天之後所有的女人都被另一個男人從屬。

你可能會覺得很「意外」,美國欸!不是最講究個人自由、平等的所在嗎?你所想的或許並沒有錯,但美國同時也是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過去舉凡獨立宣言、憲章都可以發現基督教的影子在內,甚至拉到現代的總統就職,都必須將手放在《聖經》之上。也因如此,作者這樣的安排倒也有跡可循。

本書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在書本中的世界建構上花費大量的精神,尤其大量使用聖經內的段落,來試圖讓故事中的規定更顯「有道理」。

還是一如既往的故事,千篇一律的故事。上帝和亞當,上帝和諾亞。多多生養,大量繁殖,遍布整個世界。接著便是舊得發霉、老掉牙的拉結和利亞的故事。這段故事早在紅色感化中心便向我們反覆灌輸。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豈能代替他做主呢?有我的使女比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等等等等。每天早餐時間,我們坐在學校食堂裡吃放了奶油和紅糖的粥時,充斥耳邊的總是這段故事。(P.116)

其中,尤以這段內容最為有意思,這段聖經中故事的引用,就是基列國之所以有「使女」這個身分的原因。

而使女的工作,就是「協助」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大主教夫妻生育,使女也因此有了代表生育、生命、血液的紅色衣裙。因為奉行宗教至上的政治體系,這些使女就在這些大主教,也是國家政要家中扮演生育機器。

他們必須有性行為,卻不被允許有性愛,他們的身體與男性的生殖器接合,卻不允許擁有與性的連結,從根本上剝除女性對於性、情感、愛欲,乃至於任何慾望的連結,非常不人性地,純粹將這群使女當成生育機器。

而這,就是使女在基列國唯一的價值。奉獻自己的子宮。

Photo by Camylla Battani on Unsplash(https://unsplash.com/photos/son4VHt4Ld0?utm_source=unsplash&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reditShareLink)

其實本書還有許多值得玩味之處,基列國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的建構,許多程度上也借鑑了其他反烏托邦文學作品中的橋段,比如在故事中使女必須有一個「參與行刑」的過程,讓那些犯了姦淫之事的男人,被使女群徒手撕爛,讓我很有身處於《1984》世界觀中批鬥的既視感。

本書的故事中充滿荒謬,卻在荒謬中不得不思考我們身處這個時代中,與這故事中某些相似的地方。雖然有許多地方都僅僅如同警世寓言般描述,彷彿在這個祥和的時代、追求平等的時代,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

但看看現今的世界,又覺得實在很難對這樣的故事一笑置之。

在我當時撰寫社區活動之時就在文中提及:

我總覺得,本書就是在講現在。
尤其是在美國最高法院在去年12月10日拒絕擋下德州的反墮胎法案後,再回頭看看這本《使女的故事》,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而最近厭女情節亦在亞洲蔓延,2022年韓國大選中,主張應該廢除女性家族部的尹錫悅勝選,而他在政見中試圖拉攏年輕男性的發言,也撕裂了南韓社會,使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更加艱困。

在台灣,2022年的性別同酬日為2/27日,也就是說女性得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可以拿到同樣的薪水,甚至比起去年(2021)的54天的差距更為擴大,如果連薪資都無法做到平等,那麼女性的社會地位相對於男性是否足以被稱為「平等」呢?答案不言而喻。

這世界上對於女性與男性之間,依舊有著各種不同的「期待」,還是有著各種不同的偏見,更多的還有女性在生理上應該要承受生育、照護、養育責任的期待,種種在現代沒有消失的規約依舊捆縛著女性。

回過頭來在看看使女的故事一書,你還會覺得這樣的故事只是「寓言故事」嗎?


瑪格麗特‧愛特伍曾說: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這句話深深地迴盪在我心靈深處。

參考資料

1.美國是否以基督教立國?(林修榮談天說地)
2.拜登就任|將手按127年歷史家族聖經宣誓 5吋厚家傳之寶再度亮相(香港01)
3.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 主張對華強硬的「政治素人」是誰(BBC)
4.「史上最惹人厭」的韓國總統大選,兩大黨政見有哪些值得台灣借鏡?(關鍵評論)5.2022年台灣「同酬日」為2月27日,兩性薪資差距較去年擴大(理財鴿)
6.她們的故事|《使女無懼:瑪格麗特愛特伍》向殘酷世界發起溫柔革命(方格子-嘎拉嬉皮GALA)(關聯時發現本站也有這篇文章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伯軒喜歡文字,熱愛閱讀。怪癖是買了新書之後會一邊嗅書本的味道一邊吃吃竊笑。 聯繫方式:boxuan053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8)我的(不)完美人生
7 篇作品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二日:我只是接受而已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一日: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