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
《流浪地球2》是前传,今年上映以来争议很大,尤其是关于中共体制的争议。在我看来,将该影片作为意识形态争执并不恰当。该影片有三条主线,分别是周喆直(李雪健)的外交线索、吴京(刘培强)的太空线索和图恒宇(刘德华)的数字生命线索。事实上,三条线索反映的价值观、面向的观众群体并不相同,这导致电影传递的思想有一定的分裂感。笔者将选取感受最深刻的几个方面着重分析。
为了全人类
这是周喆直线索反映的价值观,笔者认为这一部分是给审核人员看的,以传递主旋律价值观。总结起来,就是集体主义、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中共治下的政治正确,就是主权高于人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一个悖论。个人为了集体奋斗,其核心逻辑就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最终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然而,这个集体往往是抽象的,以至于千千万万的个体为了保护集体而不得不牺牲自己——不论他是基于群体压力还是自己受到“伟大思想的感召”自愿赴死。集体主义本身并没有问题,而当它被利用、被当成公权力作恶的合法化理由的时候,很多“被感召”的个体往往用集体主义来辩护。而集体主义恰恰是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重要前提。
“全人类”就是这个抽象的集体。当联合政府面临危机,要为这个集体争取利益的时候,意识形态宣传开始显现。美国国务卿问周喆直,美国有91%的人反对移山计划,参议院要顶不住了。周喆直的回答却是描述该计划宏伟而且艰难,强调自己的信念十分坚定。潜台词即,无论多少人反对,都要把这个计划坚持到底。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达到了对社会的完全控制,后来演化到与反对派暴力对抗的地步,最终宣布数字生命的研究完全非法。技术本来是中立的,更何况数字生命并不影响公共安全,甚至是解决危机的解法之一,但仍遭到政府的扼杀。尽管如此,也不能定义联合政府为极权主义。
然而,中共当下的统治则是不折不扣的极权主义,任何反对的声音都不能出现在公共舆论中。为了“集体目标”,所有人被要求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为之奋斗,则反对者被描述为短视和自私。
极权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前提,二者不同点在于,法西斯主义还有极强的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元素。这部电影究竟有没有过分的民族主义元素呢?笔者的感受是,电影对中俄两个民族进行了美化。这个地方暂且见仁见智,但现实中的中国民粹主义确实大行其道。太多人叫嚣“颠覆美帝国主义秩序”,殊不知中国是过去20年美国秩序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太多人叫嚣登上日本岛,杀光日本人,报侵略之仇;更有甚者,要求所有儒家文化国家都过Chinese New Year而非Lunar New Year。极权主义和这种敌对情绪污染了中国这片土地。一个民族的崛起,如果靠的是其他民族的尸骸和血泪,那它应该被消灭掉,否则百十年以后他们只能背负祖先的沉重的罪恶感耻辱地活着。
没有人的文明,没有意义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体。没有社会属性,人类社会不会发展到今天。对自由的向往、爱与被爱的能力深深刻在人的基因里,没有这些基因的人已经社会性死亡了。所以我来改改这句台词:
没有人(性)的文明,没有意义。 Nohumanity, no civilization.
这是图恒宇线索传达的价值观,也是我认为最应该传达的价值观。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这一线索的剧情:①觉醒的人工智能策划了车祸,利用图恒宇的感情继续研究数字生命;②方舟空间站坠落以后,图恒宇想给女儿完整的生命,继续研究量子计算机;③图恒宇为了再次见到女儿,上传了女儿的意识,MOSS利用这部分输入数据策划了月球坠落。这一部分剧情,反应的是个人主义和人文主义。
个人主义,即为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奋斗。真正的正义,是用自己的自由捍卫所有人的自由,而不是为了集体利益伤害他人。所谓人文主义,即强调现世快乐。这是文艺复兴的基础,也是图恒宇铤而走险、“我的人生还有几个14年”的思想根源。这些思想力量如此强大,在过去号召人们与各种专制、极权势力作斗争。这些思想之于没有自由的人,无异于沉重的敲打。这种敲打的感觉,在我看到刘培强接受面试的时候达到了顶点。
MOSS问到,为什么不放弃选拔照顾家人、“不得不做”是不是指被迫进入空间站等问题,刘培强终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儿子成为特惠人员,只是想让家人活下去。这样的震撼远远比所有关于国家大义和宏大叙事更强大,因为刘培强讲的这些这才是人的本性。历史上有太多人,面对极权主义的军警,把玫瑰花插进炮口,或者劝说着“你们是谁的父亲,是谁的孩子”,最终让极权统治土崩瓦解。真正的英雄,是在危急时刻想起家人,甘愿赴身火海的,绝不是为了所谓大义,牺牲再多人也在所不惜的。前者是英雄,后者是暴徒。
在“拯救人类”的道路上,刘培强和图恒宇牺牲了太多,甚至差点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刘培强差点在月球上回不来,图恒宇身陷囹圄,后来沉没海底。笔者相信,“为了全人类”的大义很难说服他们,但如果是为了家人,他们一定选择慷慨赴义。换做我们自己,我也会为自己所爱的人慷慨赴义。生命的价值在于人性中自由、爱和善良对现实的牵挂,由人的生命组成的文明同样如此。没有人性的文明,如同行尸走肉,牺牲人性而存活的文明将在自我怀疑中毁灭。
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族主义了。民族主义通过树立一个外部敌人,利用国民想象的共同体,让他们放弃各自原有的矛盾而团结起来,形成空前强大的力量。在民族主义叙事下,原有的阶级矛盾可以烟消云散,因为外部的威胁更令人生畏。
这和MOSS试图拯救人类的做法如出一辙。MOSS让方舟空间站坠落,迫使人们选择移山计划;让月球发动机失控,迫使人类销毁所有的核武器,未来可能还会制造其他威胁……如果在人类的外部存在更加严重的生存危机,他们自然会放弃之前所有的分歧,包括不同方案、不同价值观和相互的防备,孤注一掷选择最后的选项。它太了解人类了,知道没有斗争就没有共同体。
民族主义和MOSS的区别在于,民族主义是将其他民族作为威胁的来源,有时这样的威胁甚至是虚构的,MOSS则是制造了真的危机。很显然,前者已经付诸实践,而且比后者危险得多。因为一旦赋予人民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思考将不受控制。如果民族主义在舆论回音室中不断加强,走向民粹主义,人们会因此学会仇恨。这种不理智的仇恨将很难消散,最终导致战争和杀戮。民族主义运用恰当时,可以团结人民;但当它被滥用,或者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时,悲剧往往就会发生。
电影中的MOSS是一个极其理性,同时满怀拯救与同情的角色。如果理性思考后得出结论“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这该是怎样的悲哀呢?这意味着人类解决危机的办法只能是制造更大的危机。在发动机建设工期紧迫的时候,MOSS制造了空间站坠落;在地下城开始抽签时,MOSS制造了与月球危机。人不是精于计算的MOSS,在赌桌上一次又一次的豪赌,只会在概率的支配下,走向全盘皆输的命运。120年前的日本就是这样,为了占领朝鲜,与中国开战;为了占领东北,与沙俄开战;为了占领中国,与美国开战。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团结人民,我们将很难远离野蛮,避免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
尽管这部电影已经引起了太多的争议,但笔者仍然愿意称其为里程碑。总体而言,人文主义和极权主义不仅构成了电影中最大的撕裂,而且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甚至会达到水火不容的境地。把这二者展现给观众,能表现出二者在自由竞争下真正的生命力。笔者不认为这是电影的硬伤,而是为了迎合审查不得已而为之。中国科幻在长期以来技术资金缺乏、严格审查下,仍然产出了较高质量的作品,无疑是一种成功。即使是戴着镣铐,仍然可以有动人的舞姿。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PEk1dwfw0.YouTube. @SydneyDaddy1.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0062107/answer/2862617552.知乎. @吉祥物麋鹿. 从技术角度分析,《流浪地球 2》月球发动机过载跟图恒宇上传丫丫的关系大吗?的回答
[3]https://medium.com/@ajay.zen/my-tryst-with-destiny-at-1991-moscow-coup-9a00cb362224. Medium. Ajay Goyal. My tryst with destiny at the 1991 Moscow Putsc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