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代,不欢迎理想”
再一次,写出“忘不记,原不谅,愤恨无疆;肃不清,除不尽,魑魅魍魉;幼无粮,民无房,谁在分赃;千年后,你我都,仍被豢养”的人,绝对是有着明确价值观和强烈政治追求的人。五月天唱了这么多歌颂自由、勇气,鼓励入世以行动与社会不公抗争的歌,一些所谓的“忠实”歌迷面对官方荒谬的规定不但自己胆…
宮崎駿的遺書
一個反戰反了幾十年的日本老頭子,一夜之間就成了一個軍國主義分子。
《流浪地球2》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
——《流浪地球2》影评
新政治家丨英国的极右传染病
这是英国政治的一个危险时刻。
【键政】“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防疫路线急转弯管窥中国当局的两副面孔
昨日是社会主义大国抗疫,今日是新自由主义群体免疫。
革命历史:1931-1938年西班牙革命的教训
1931-1939年的西班牙革命,是20世纪工人阶级历史中最伟大的革命事件之一,西班牙工人英勇奋起抵抗1936年的军事政变企图,而指挥政变的正是法西斯主义反动将领佛朗哥。从西班牙的教训中,工人阶级可以学习到孰敌孰友、如何打击法西斯主义,以及群众性革命党的重要性。
偏好、審美觀與歧視
這幾天因為迪士尼電影小美人魚的預告片,又出現許多討論選角問題的言論。當然,這問題不新,其實已經吵很久了,包含白雪公主後母比公主漂亮之類,然後總會出現種族、性別、美醜、膚色之類各種歧視標籤。但其實類問題出現在各層面,例如有許多路邊攤被檢舉應徵「洗碗阿桑」是性別歧視之類的,實際上台北...
【電影】阿姆斯特丹
眾星雲集的電影,可惜兩小時的電影試圖加入太多元素,導致顯得有點雜亂。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毕汝谐: 警惕中国走德日军国主义道路!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当权者的天堂了。比起那些车费涨两毛也上街的人民,中国人可容易管理得多。政策说推就推,不用征询意见,而且人民就算自身利益受损也乖乖服从。不用理会什么人权自由公义,再离谱的事发生几天就没声了。站队不出错,高官地位差不多是永续,不用每几年选举一次。
中国人民抵制动态清零书
他们拆散你的亲人,他们让你为食物焦虑,他们把你的家变成牢笼,他们让你求医被拒,他们打死你的狗狗,他们把你塞进集中营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看明白了,动态清零并不是为防疫,而是通过剥夺人民的生活,乃至危及人民的生存,来换取统治者的政治利益。声称防疫只是他们的谎言,他们戴着假装关怀生命的...
古調新琴
[水巷碑銘]不少西方觀察家都留意到伊連學說與普京政權的密切關係。二零零五年時,克里姆林宮舉行過一場耐人尋味的移葬儀式。普京派員從海外迎回兩位俄裔名士的骸骨,移歸莫斯科頓河修道園公墓安葬。一文一武,一邊是沙俄帝國名將鄧尼金,另一邊即是伊連。
遺民任務
[水巷碑銘]伊連流亡瑞士後,原則上瑞士當局禁他再度涉足政治,只容他授課。但無阻他旺盛鬥志,除接住不遺餘力散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外,也協助接引其他因戰亂而離散歐洲的俄裔。為振興祖國的大業,伊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間他四出演講,主題多環繞俄羅斯的藝術、宗教及哲學。
白軍精神
[水巷碑銘]一九二二年流亡德國後,伊連定居柏林,並獲當地的俄羅斯科學院(Russisches 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委以研究職位。其間著述不斷,他的讀者主要為同樣流亡海外的俄裔,當中自然以親白軍者為眾。自從與一度寄予厚望的紅軍分道揚鑣後,他的政治立場即與白軍合流。
坐上哲學船
[水巷碑銘]一八八三年,伊連出生於沙俄帝國時的貴胄,其祖上兩代皆曾居於克里姆林宮,其母為德意志裔移民。一九零一年,他入讀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法學院,受系上教授啟發而鑽研德語哲學。一九一一年起,他遊學歐洲,於各地親炙施美爾(Georg Simmel)、胡塞爾(Edmund Husse...
中国东北曾经的俄罗斯法西斯组织
从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兴起到当代的极端民族主义,我关注到其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分支,就是在中国东北曾经的俄罗斯法西斯组织。
俄罗斯的选择,和这一切灾难的根源:乌克兰系列 (6)
请记得战略目标始终是:终结帝国,终结暴政,实现真正的民主。
張明揚:兩個法西斯的愛恨情仇
2016-01-04*希特勒終其一生對墨索里尼卻保持著異乎尋常的忠誠與友誼,無論順境逆境都不離不棄,唱出了一曲忠誠的讚歌。希特勒對「滑稽可笑的意大利夥伴」的忠誠,是二戰當中不可解的謎之一。
徐賁:因為法西斯,民粹才可怕
2016-07-01*只要民主法治在英國還健康存在,我們就沒有必要去擔心,那裏的公民公投是否已經成了「民粹」。
文字的力量丨聶魯達
The only weapons you will find in this place are words. (你們在此地找到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 創作背景:獲得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智利詩人聶魯達,一生都在抵抗法西斯霸權的暴政。
002 |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1926年的義大利首都羅馬,一樁槍擊案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