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人间鬼故事 · 第一天

七日書|人間鬼故事Day1|未知生,焉知死

亂世裡的說書人
·
·
IPFS
寫一個不能在陽光底下曝光、見不得光,但對你而言很重要的一個秘密。

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

夜深人靜偶而睡不著的時候,心裡總是會想著很遙遠以後的事情。不過,真的算遙遠嗎?以國民平均年齡大概80歲來算,30幾歲也快過完一半,這還不包含無法預料的風險因素。

儒家經典留下一段多數人都聽過的一段話。季路問孔子死是怎麼回事?他的老師反問生都不瞭解,還談什麽瞭解死?看完這段話,給人的感覺是先把當下的日子過好,以及刻意拉開與死的距離。

不過,假設孔子是從知識論的角度這樣回答的話,確實也有道理。關於死這件事,除了瀕死體驗託夢之類,涉及到主觀經驗論的見解;還包含試圖建構客觀理論、世界觀、群體認同感的宗教團體(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類的)。然而以更後設或形上的層面來看,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死是怎麼回事

忘記是哪位哲學家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人們真正害怕的不是死,真正害怕的是對死的無知」。我們無法具體想像意識結束那一刻是怎麼回事、無法確切把握生後還有什麼;我們從身旁的人、從新聞上的社會事件、從逐漸衰老的自己,揣摩著死是怎麼回事

面對這個無從知曉其真理的問題,做為人生的課題去在乎它、想像它、揣摩它,是否有意義?這或許是孔子那句「未知生,焉知死」背後的涵義。我們連可以嘗試把握和推演的各種知識都無法了解透徹,幹嘛把時間用在根本無從知曉答案的事情上。

不過,絕大多數的人相信都能認可「置之死地而後生」,身而為人哪怕是先天劣勢後天悲劇,只要沒有一心求死皆會嘗試苟延殘喘到最後一刻。這讓我想到網路上常看到的心靈雞湯文,想像每天都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或許應該用更寫實的方式來想像,好比想像自己如果有絕症且醫師已經明確告知可能只剩下幾天,這個時候相信大部分的人會開始思考的是「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與「死亡到底是什麼」。換言之,生與死猶如光與影是一體兩面,僅嘗試面對其中一個面向而不正視另一面,或許都無法稱得上是真正完整的人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亂世裡的說書人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事。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