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
最近有去學校諮商,有一次諮商師問我,你可以形容一下你自己嗎?
我陷入了一個很難回答的情境。
最後憋出了兩個形容詞:矛盾、偏執。
然後告訴諮商師說:「完了,我不會形容,現在我所有想到的東西都是矛盾又存在的,我熱情卻也冷漠,我富有衝勁卻也懶惰……我很難去形容就是了。」
.
從那天之後我就一直在想,我們怎麼去跟別人介紹自己的。
我是誰、做什麼工作、讀過哪間學校拿過什麼獎、有什麼興趣、最近玩NFT或生成式藝術等等之類的(純粹舉例),最後補上一句很高興認識你……
然後再加上一堆正面的形容詞。
就連寫手們本身也傾向於用一些形容詞包裝自己,陽光開朗、黑暗系等等的。
但是回歸本質,「我」是誰?
其實沒有答案,我們只能一直給出客體描述的東西。
.
隔了一個禮拜後,諮商師問我目前狀況如何,我回答他平靜。
「可能因為最近我一直在念和研究清靜經,所以進入了一個很平靜的階段,不再去想要控制或什麼,而是泰然自若,做好該做的事情並等待該發生的事情到來。」我這麼說。
然後他有針對平靜這件事情和其他的東西做了一些討論,我後來講了一句我自己印象深刻的話。
我說,對於他人我不知道我的感受經驗是什麼,但對我而言,存在即合理,二元分法存在也不存在,事情是有灰色地帶的。
他又請我再描述一次自己,這次我說,平靜,但大部分跟上禮拜一樣。
諮商師聽完卻說,他觀察到了一個特質,我示意他講下去,他說:「寬容。」
因為對事情的看法是開放的,能夠接受所有事情,所以才變得寬容。
他問我接不接受這個說法,我笑著說,很有趣。
.
所以「自己」是什麼?
我們認為的自己和別人認為的我們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只能去感受,然後觸碰那個最本質的「自己」。
那個自己會和萬物相互呼應。
突然想起電影露西當中的I'm everywhere.
那或許就是最終形態的自己,我非我,萬物皆我。
他人眼中無法理解的我是我,而自己面對不同事物展現不同一面的各種我,全都是我。
不用去理解,就像是電影版的奧本海默一樣,去理解只會變得複雜。
要做的只有去感受,去接近,然後自然就能理解了。
.
不過面對大部分人來說或許還是要這樣。
「你好,我是軒青,目前是跟魚蝦打架的大學生,興趣是寫作、閱讀、攝影,很高興認識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