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草率季「FACE/面對面」:龐大幻獸般自由生猛的獨立藝術書展

Openbook閱讀誌
·
(修改过)
·
IPFS
·
《草率季》熱鬧肆意、煥發生命力的氛圍,讓每個攤位都像暫居其中的「實驗室」,踏入場內的讀者,可任意嘗試、組合,擦撞出書與閱讀的無限想像。超過400個千奇百怪攤位,反映創作者獨一無二的才情性格,潛藏著不拘一格的生猛力道。無論參加者是心癢想添購小誌、服飾、自製出版品,或是觀賞異質媒介組成的抽象藝術品、閱讀藝術書、與國際文化單位交流,甚至現場刺青、體驗置身霧面塑膠更衣空間內,被藝術家裸體素描,皆有處可去。
草率季睽違2年後重啟,打造後疫情時代面對面親密交流的獨立書展。(草率季提供)

撰文|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攝影|張震洲

《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是無以名狀的存在,亦是令人難以界定與化約的聚合展覽。

如英文名稱所揭示,會場內結合了藝術和圖書,包括展覽、市集、工作坊等規畫。放眼望去,不禁讓人聯想起希臘神話中,有著山羊的軀幹、獅子的頭顱和胸膛、巨蛇尾巴,並從兩者中生出噴火羊頭的遠古幻獸奇美拉(Chimera)。這樣一頭時常被後世藉以辯論人類生物科技發展的嵌合怪物,和草率季的輪廓隱隱呼應。

走進第6屆《草率季》會場,有如置身於奇美拉穿越到21世紀、巨獸出匣後所主宰的失序世界。進一步細看,《草率季》由400多個攤位構成的展場,呈現出全然迥異又潛伏著共同交集的創作者風格。每個攤位宛如石原氏色盲測試紙上,緊密匯集卻毫不相關的色點,又像是各自聚散的DNA序列粒子,在相互靠近與嵌合的過程中,激盪出巨大能量,在華山的密閉倉庫內掀起衝擊與風暴。

草率季展場一隅(草率季提供)

2016年,空場 Polymer / 草字頭 Double-Grass獲知北投藝文展演空間「空場」使用年限到期,產生「結束前衝一波」、共同主辦展覽的想法。當時,主辦單位就確立以藝術書籍作為展覽主體的大原則,無論是畫冊、攝影集或是小誌,凡是能和藝術沾上邊的刊物,都能在現場擺攤——首屆《草率季》於焉誕生。

同樣以「書」為對象,《草率季》毫無書展正襟危坐的氛圍、無涉正經八百的版權介紹,也不若規畫條理分明的商業市集,反倒奔放歡快如嘉年華慶典,處處洋溢著狂放不羈、叛逆惡搞的自由精神,讓創作者與參與者趨之若鶩,並隨著報名單位增加,逐年擴充規模。今(2022)年的草率季除藝術攤位外,也加入裝置行動藝術、DJ演出,雜亂無章的有機融合,呼應著成立當年沿用至今的口號:「如果可以草莽率性,誰想要一本正經」。

草率季展場中央祭壇塗鴉區的是藝術家melted.potato(左),還有插畫家周依的DJ處女秀(草率季提供)

每年《草率季》都會以特定主題,打造主視覺和現場藝術作品:2016年主題「海綿」、2017年「草藥」、2018年「宇宙大爆炸」、2019年「網起來」、2020年「開天窗」,疫情暫停一屆後,今年重啟的「FACE/面盆面紗面對面」,意圖指向疫情爆發後,人與人全無遮覽的「面對面」成為奢求,讓過往以「臉」辨示來者狀態的社交儀式,隨既有的秩序一起崩解。

本屆《草率季》的主視覺海報,即利用「臉」的分解(皮膚、骨骼)進行設計。設計師陳楷恩在透明底印上朦朧臉龐和彩色塗鴉。透明色塊和鮮豔幾何圖樣、破碎的人像攝影交疊覆蓋,突顯後疫情時代「臉」的模糊和重新定義。

會場入口處有藝術家王鼎曄設計的透明人,和觀眾「面對面」對峙。擅長植物策展的藝術家廖浩哲,則利用紗網、盆器、土壤、椰子纖維、布料等介質材料,營造出類似皮膚和骨骼四散於會場的意象。展場中最顯眼的,莫過於中央祭壇區能夠遠眺全場的階梯式平台,以及祭壇不遠處,利用大型風扇吹動,詭異飄揚的皮膚布幔雕塑,緊緊扣合活動宗旨。

2022年草率季「FACE/面盆面紗面對面」主視覺。(草率季提供)
(草率季提供)

超過400個千奇百怪攤位,反映每位創作者獨一無二的才情性格。亂七八糟、琳瑯滿目的表象內,潛藏著不拘一格的生猛力道。無論參加者是心癢想添購小誌、服飾、貼紙、自製出版品,或是觀賞異質媒介組成的抽象藝術品、閱讀藝術書、與國際文化單位交流,甚至現場刺青、體驗置身霧面塑膠更衣空間內,被藝術家裸體素描,皆有處可去。

展場內的講座活動、工作坊各行其是,和主題都不甚相關,卻恰好突顯「草率」就是全場共同擁抱的價值。一如策展人黃偉倫在開幕記者會所述,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超乎常規,這才正是草率季的精神所在。

草字頭工作室主理人、草率季策展人黃偉倫(草率季提供)

就性質論之,《草率季》完全能被歸類為單純的「藝術市集」,為何主辦單位始終以「藝術書展」名號自稱?尤其在有人反覆預言「紙本書將迎向消亡」的當代,藝術書宛如這艘行將沉沒的鐵達尼號上,音律淒美如輓歌的四重奏。抱持著這股困惑,走入《草率季》現場,竟豁然開朗。

藝術除了以留下美好回憶與想像為目的,也因循時代的更迭,不斷挑戰人們在形式或內容上,對於「美」的認定。如此意念,也透過《草率季》移轉到書與閱讀之於人的關係。

不論創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多麼天馬行空、叛道離經,「書」一向是最純粹直覺的表達媒材。書之所以存在,無關乎傳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僅是源於人類想塗塗寫寫,留下點什麼給未來的自己或他人閱讀的欲望。

PAPER MATTER展位的讀者(蔡胤勤提供)

本屆《草率季》推出系列講座「《出版宣言》三部曲:鏡子、窗子、檯子」,由Paper Matter主理人蔡胤勤策畫、主持,邀請不同藝術家前來分享,探究「出版書本作為藝術與政治實踐的手段」如何可能。

具印刷系背景的藝術家李立中,拍攝由飛鴿視角詮釋歷史的實驗影像《台灣空戰記事》,截圖後印成小冊配合展覽發行。主持人蔡胤勤認為,這是將書籍作為展場替代空間,把出版物當成創作延伸及紀錄的一種取徑。

藝術家張紋瑄關注不同歷史詮釋者之間的角力與政治張力,曾聚焦於1928年到1931年的台灣共產黨歷史,完成《自傳大系》系列作。在展場上,張紋瑄架設了「編輯室」作為特定敘事空間,邀請觀者化身為不同性別和意識形態的編輯,重新審查、校閱、組合一首敘事長詩。

她表示,閱讀也是創造經驗的行為。因此,藝術家不論面對書或實體展場,都得計算觀者接觸作品時,經驗會如何被組構。同時,她也好奇:書作為歷史檔案的展示空間之外,如何成為反映編輯者當下狀態的未來檔案?

與夥伴一同經營犬吉工作室的藝術家周武翰,則藉由重新拼接和共同再造影像、繪圖,以製作書本為媒介,打造成獨特的記憶儲存裝置,讓不同檔案在創作過程中能互相交會,成為展覽物件。蔡胤勤歸納,在以上涉及歷史檔案的創作過程裡,書籍不只是陪襯,藝術家更把編輯作為個人的藝術行動,讓創作計畫能持續被鋪展。

蔡胤勤指出:「當藝術家能全權掌握一本書的誕生,就是讓書籍成為獨立藝術作品的重要手段。透過書籍,讀者在翻閱過程中,跟藝術家的行動共構在一起,作品透過翻閱被啓動、被賦予意義。」

Paper Matter主理人蔡胤勤(攝影:張震洲)

現場多數攤位都展示著手作、自費設計、印刷的小冊子,還有諸如「敘光室:for Storyteller」一系列複雜裝幀的攝影實驗;いくいく小高潮色計事務所和慢工出版社風格獨特、迥異的圖像創作;「Paper Matter選書吧」從全球各地引薦的藝術書籍,都在在顯現了「書」與紙本媒介最為原初的樣貌與意義:承載語言,人和人溝通的基本單位。

葡萄牙獨立出版社Stolen Books,以「偷書是優雅的罪行」(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為宣言,少量印刷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內容和材質上都徹底的腦洞大開,讓人意識到閱讀、圖像的無邊無際。作家李屏瑤及設計師寫字練習,共同成立「違章女生 x 寫字練習」,將文字書寫延伸成實物商品。結合插畫和現場刺青服務的「太陽龍宮」,則把人體皮膚當作圖像舞台。

此外,《草率季》與一般藝術市集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共同參與創作」:工作坊活動「UngCha 點點肉」、「面對面一生緣畫友會」,以及歡迎所有人隨心所欲塗鴉的中央祭壇區階梯式平台,都鼓勵背景不一的在場者加入創作行列。

《草率季》熱鬧肆意、煥發生命力的氛圍,也讓每個攤位都像暫居其中的「實驗室」,透過多元物質,將語言背後的意念進行轉譯化為交流的素材。踏入場內的讀者,可任意嘗試、組合,擦撞出書與閱讀的無限想像。

作家李屏瑤及設計師寫字練習共同成立的「違章女生 x 寫字練習」(攝影:張震洲)
結合插畫周邊商品和刺青服務的「太陽龍宮」(草率季提供)

有限篇幅裡無法一一介紹所有參展攤位與活動,即使身在現場,相信還是可能錯過不少有趣作品。無妨,《草率季》就該草率,巧遇與錯過才是逛展最佳態度,草率季的魔力與樂趣,就在於它的「無以名狀」。沒有規範和前提,自由地讓每位參加者找到各自理解、遊玩的最好途徑,也唯有如此,藝術、書與閱讀者的關係,也才會發展出新奇的面目和姿態。

書從裝幀到內容都應追求自由,甚至連形式都可抛去:在網路時代,只要能發生「閱讀」行為,造成思索和感動,「書」的靈魂就能存在。而走入草率季現場的你,不只是藝術、書和閱讀「實驗室」的旁觀者,更是積極投入其中的參與者。

要對抗死氣沉沉、一成不變的社會體制與傳統束縛,草率魯莽就是唯一解方。期待每年幻獸《草率季》發出召喚,也期待這樣多元共構的藝術實驗書展,能讓每個人都看到關於書與藝術,相異卻相容、不可思議的演進型態與模樣。●(原文於2022-11-17 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攝影:張震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