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必先經過盛夏,才能感受餘溫

FilmBurns 電影薪火
·
·
IPFS
·
《日麗》是一場回憶的旅程,由成年的 Sophie 作導,回看兒時用 DV 拍攝的家庭錄像,追憶那時與 30 歲的年輕父親 Calum 在土耳其度假的數天時光。開場的 DV 錄像是剛滿 11 歲的 Sophie 掌鏡,她問父親在 11 歲時會怎樣想像現在的自己,畫面停格在父親掉頭離開鏡頭的瞬間,反照出一個成年女人的倒影。

原文刊載於電影薪火

文|中田

已經忘了是甚麼時候聞說《日麗》(Aftersun)這部電影,只記得各地陸續出現的評論,紛紛盛讚導演敘事含蓄委婉而動人。影片去到哪裡,那裡便有觀眾備受觸動而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好評。

去年 12 月,我在家觀看了《日麗》,當刻並無產生很大的感觸,隱約覺得自己沒有看懂它,錯過了很多東西。終於,電影正式來到香港的電影院,我決定重訪《日麗》,再走一遍那些路,用心觀看沿途的風光和異樣。

《日麗》是一場回憶的旅程,由成年的 Sophie 作導,回看兒時用 DV 拍攝的家庭錄像,追憶那時與 30 歲的年輕父親 Calum 在土耳其度假的數天時光。開場的 DV 錄像是剛滿 11 歲的 Sophie 掌鏡,她問父親在 11 歲時會怎樣想像現在的自己,畫面停格在父親掉頭離開鏡頭的瞬間,反照出一個成年女人的倒影。她把錄影片段倒帶,中間穿插她在閃爍的舞池燈光下閉起雙眼的樣子,待她睜開眼,我們才看到兒時的 Sophie 和錄像中的父親,他們在旅遊巴上取笑導遊的話。

導演 Charlotte Wells 保留大量故事背景和資訊,使電影變得私人,也賦予觀眾自由感受的空間——沒有提示觀眾要如何感覺或營造特定的氣氛——電影不管我們明白與否,它照樣前進,並無打算為觀眾交代事情的源由。開始沒有像典型的倒敘般表示回溯的目的,只讓我們從靜止的 DV 畫面——凝在父親背影的一角——猜想現在的她(導演和 Sophie)大概是渴望了解父親。於是我們獲邀跟她走一趟,用電影回憶與感受。

因此,《日麗》的回憶是有兩種層次,表面是孩子氣、樂觀純真的 Sophie 與父親昔日在土耳其旅行的經歷——他們在度假村打桌球時被中途加入的男生們誤當是兩兄妹、Sophie 掉失了父親買的昂貴潛水鏡、為了父親生日而請團友們一起對他唱歌慶祝——一些不變(constant)的人際互動,念掛當年的成長經驗。年幼的 Sophie 處於其中,未有許多想法或細密的感受,她好像察覺到爸爸的憂鬱,卻還未成熟得能理解他;除了有過一點不和,她在土耳其的旅程一直也很快樂。彼此沒有聊過怎樣深入的對話,沒有坦露心事。父親總是以她聽得懂的簡單言辭和動作,表達對她的愛。爸爸坐在浮台上跟 Sophie 說:「我想你知道,到你長大後,有任何事都可以跟我說」。這句為人子女都聽過的話,表面聽來沒有多少重大的意義,然而當我們代入成年的 Sophie,現在家裡也有一個小孩,她在記憶間填補兒時不曾看見的事情,開始明白他內裡的憂鬱和哀愁,這些平凡、瑣碎的對話便起了動人的力量。

另一邊,Sophie 的回憶過程有許多「不尋常」的片刻,要求她/觀眾抱著一份儘管失敗而回也要嘗試了解的心,關心和檢視父親的憂傷,是對記憶的重審。先說初段父親在 Sophie 進睡後走出露台抽煙並舞動身體,攝影機像是代表導演(也是正在回顧過去的 Sophie)的眼睛長時間凝視著他,直至鏡頭緩緩落在 Sophie 睡覺的背姿,一剪便變成翌日白晝父親睡在床上的後尾枕,原來 Sophie 睡在側邊看著他。導演有時將記憶的抒情意義擺放到最後,令我們疑惑背後目的。隨電影敘事一步步前行,漸漸地,觀眾可以從裡面的細節推想,Calum 在孤獨的時間,偷偷地抽煙、耍弄肢體,可能是對身份的解放,也可能是釋除生活壓力的方法。無論我們怎樣想、怎樣形容,Calum 終究是不快樂的。

某個上午,Calum 在浴室刷牙。Sophie 的頭倒躺在床邊,離遠看著父親上下顛倒的樣子,問他有沒有試過突然疲倦得整個人快要下沉一樣。鏡頭再次朝 Calum 的方向緩緩移動、沉思,他垂著頭,背部幾乎佔據了畫面的全部,跟女兒說完安慰的說話,他往鏡子裡映照的自己噴水。段落結束之後,還有兩個隱晦的鏡頭,清晨深藍的天色漸漸照亮了浴室鏡子的水跡,突然一剪是一塊包裹著某人的毛巾,裡面的人在呼吸。這是 Calum 嗎?他又再趁 Sophie 睡覺時,試著獨個解決心頭的鬱結嗎?

不知道怎麼樣,我知道 Calum 在這趟旅行之後,再沒有出現在 Sophie 的生命裡。他也許走進大海的黑暗,也許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總之他就那樣沉沒在 Sophie 無法伸手觸及、營救的地方。

導演 Charlotte Wells 重視記憶和感覺的細節,她不願告訴我們留意甚麼,反而叫我們經歷一遍,容後再像長大了的 Sophie 一般回想記憶的片段。這一遍,我終於察覺到 Calum 靦腆的笑容中流露的傷悲。旅程走到盡頭,意味他終將變回一個人,靈魂無處容身。

我一再回想 Sophie 在土耳其經歷的一切,想了解清楚 Calum 的憂鬱,最後發現這是徒勞的事。試圖在日記一般的影像上尋找線索、解讀 Calum 的心理,只會離他愈來愈遠。我明白這趟旅程由始至終也不是追求美學、共鳴,而是一份純粹、私密的感性。


電影薪火網站
電影薪火Instagram
電影薪火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ilmBurns 電影薪火電影媒體,以評論和專題文字為核心,讓光影蔓延。 網站: https://linktr.ee/filmburnshk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破。地獄》:天堂皆在我

《阿諾拉》:邁向「成熟電影」的關鍵一步

《魅笑 2》:恐怖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