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密

寂然
·
·
IPFS
·
時下的小女生相當重視“閨密”,她們之間甚至會製作所謂“閨密證”,彼此簽字為憑,類似山盟海誓,搞得不好就會接近幫派的入會儀式。


以前我們交朋結友,強調志同道合,互相扶持,也有一種是識於微時,有不少共同經歷,所以感情深厚,於是成了一生的好友。

這幾年因影視作品及藝人們廣泛流傳,青少年之間漸漸接受與信奉了“閨密”這個新詞與概念,我說這是新詞,因為你查《辭源》或《辭海》都不會找到這詞彙,據說在近年的《現代漢語詞典》才出現“閨密”與“閨蜜”,解釋為“閨中密友,是女性對親密女友的稱呼”。

時下的小女生相當重視“閨密”,她們之間甚至會製作所謂“閨密證”,彼此簽字為憑,類似山盟海誓,搞得不好就會接近幫派的入會儀式。初時這類玩意也許只是生活小情趣,但漸漸流行之後,年輕人之間的許多是非,可能都因這類多此一舉的產品與行為而衍生。當然,向孩子灌輸這類觀念的傳媒與藝人都不必為此而負上責任,受影響的只是那些無知少女,當這些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在google隨便搜尋就找到一百幾十條所謂“閨密守則”,然後友儕之間開始有人進入親疏有別的閨密交友模式,她們的生活怎會不掀起波瀾?日子怎能再過得平靜?

我當然知道男生是不太理會這種無聊分類的(除了那些也許別有心用的“男閨密”),以前人們就把好朋友稱為好兄弟,女同學要好起來也會互稱姊妹,儘管這樣有點老土,卻勝在簡單直接。但現在的少女之間那種閨密文化就複雜得多了,她們會將朋友分成不同檔次,在一班同學之中先設定一個“朋友圈”,再在“朋友圈”之中區分何者是“閨密”,然後又要在“閨密”之中認證那位才是獨無二的“閨密”,其實是平白無端的在日常生活中不停製造小圈子,同時又不自覺地在小圈子中排斥不合己意的人。時下的老師與家長都各有各忙,也許都沒有多少時間與心思理會女孩子之間錯綜複雜的糾紛,但這種看似是尋常小事的交友文化,稍一不慎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其實略為有點常識都可以預計得到,一班思想未成熟的小朋友,因為一些外在原因而熱衷於搞小圈子,在同學與友伴之間互相篩選,彼此挑剔,然後又互相標籤,拒絕包容,最終會選出怎樣的好友?不就是一幫同樣喜歡無是生非,挑三揀四,互相指責的傢伙。而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這類追求彼此認同的所謂“閨密”之間的感情基礎往往最為脆弱,一點小事就會翻臉,有時只是看不順眼就會形成心病,甚至引發衝突。儘管我明白很多成年人也無法擺脫這類比較幼稚的交友模式,但這種不知是那個八婆發明出來的風氣真的不是什麼好東西。小朋友一旦沉迷其中,就很難建立健康的交友觀念,更會影響成長路上的交友機會。家長與老師最好都能關注子女,有時要從旁提點(直接責備會有反效果啦),給予正確的輔導,不宜聽之任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寂然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打破常規

一口氣看完

遇見1994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