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書寫地方 · 第六天

出差伦敦

関東老王
·
(edited)
·
IPFS
·
新疆的火、郑州的厂、上海的乌鲁木齐路,德黑兰的街、基辅的停电、硅谷的模型、伦敦的广场。它们不在同一纬度,不同宗教、不讲同一种语言,但它们在那一个月、那个冬天、那个时间断层上,同时撞进了我的生活。

时间未必总是一条线,有时它更像一张被拉紧的膜。你站在某个点上,世界其他角落的震动便传导而来。并不需要同时发生,只要你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就能感受到它们的余波。


2022年末,我在伦敦出差

彼时的我,正在负责优化日本电力的发电成本公式。办公室位于维多利亚大街,离丘吉尔战时办公室不过几分钟步程,也在伦敦最早一批电气公司旧址不远处——据说,这里曾是19世纪末英国电力事业的起点。圣诞节的装饰,秩序与权力曾从这里出发,然后向世界扩散。

但每当夜晚降临,这些宏大的系统感就消散了。我会一个人步行回住处,从特拉法加广场穿过,沿着泰晤士河的堤岸走回圣保罗大教堂。夜风穿过纪念碑与路灯,街上大多食堂已经打烊,我只能买点快餐店的日式便当,拎着纸袋穿过潮湿的石板路。

短暂在泰晤士河畔住了一个月

与此同时,乌鲁木齐,一栋高楼起火

多人死亡,封控成为最沉默的嫌疑。逃生延误、通道封闭,成为人们私下流传的愤怒来源。第二天,乌鲁木齐人民广场上,市民聚集喊出“解封”,领导人“下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桥上的口号和白纸成为语言的对立面,也成为语言的极限。

乌鲁木齐游行队伍的红旗手剪影,来源: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伊朗

库尔德族女子因“头巾佩戴不当”死亡,引发全国女性革命。伊朗女性剪发、焚烧头巾、站上汽车高喊“女人、生命、自由”。国家机器镇压,社交网络关闭,但呼声如火穿街而过。

相隔万里,却仿佛同一场觉醒。白纸和头巾,一纸一布,在不同文化中成为对沉默的拒绝。而我,在工位上的早餐伴着电脑屏幕上《金融时报》的新闻画面与街头的平静形成难以言说的撕裂感。


同样时间,乌克兰,赫尔松刚刚收复

俄军轰炸乌克兰全国能源系统,大面积停电。这对欧洲电力市场带来的影响远远比不上欧洲人的供暖。基辅中学里,学生在黑暗中用手写答卷。蜡烛照亮纸张,但照不亮系统之外的失序。

交易市场之外,是人类日常中最脆弱、最真实的那一环。


几乎同一时间,郑州,富士康

大规模罢工爆发。工人冲出封控线,与穿白防护服的“管理层”激烈对峙。手机拍下夜色中的人潮,那不是秩序崩溃,而是系统反噬。

“我们只想活下去。”这句话,不需要翻译。它是全人类的句子。

富士康事件,来源:手机截图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

北陆电力正推动志贺核电站的重启。但地质学家指出,厂址下方存在疑似断层,是否为“活动断层”成了舆论焦点。本地居民与市民团体发起游行,反对重启,要求彻底废炉——“不是因为仇视核电,而是因为我们不相信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

日本民间诉讼团体,来源日经新闻

我在工作内容之一正好负责评估燃气机组的边际成本,核电机组对成本有很大影响。数据告诉我,它的重启将极大改善区域供需平衡,也有助于在 LNG 成本高企时压低系统价格。但数据里并没有“断层”这个变量,也没有“人”的信任。

模型可以优化系统,却无法消除社会的噪声。

就像乌克兰战时的黑暗与坚持、郑州工人脚步下的愤怒、电网中断时手写的考试、白纸上隐形的语言——这些都无法输入进模型,却真实存在于系统之下。

而我,正站在两种语言之间。


稍早一些,硅谷

ChatGPT 发布。五天破百万,两月过亿。人类用了一百年打造信息社会,它用一周把语言秩序翻了个面。它的回答平静、精准,甚至无趣。但我意识到,那不是回答,它是定义了“谁有资格被回答”。它不是在发明新的语言,而是把叙述本身从人类经验中剥离出去。

如同《银河帝国》中,谢顿启动心理史学的第一刻,模型看似稚嫩,却已经撼动了帝国的根基。

我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彼时,美国中期选举刚刚落幕

“民主在崩塌边缘徘徊。”《纽约时报》如此描述。一边是特朗普的阴影,一边是 AI 替代了人类部分表达能力——谁在代表?谁在说话?谁在听?

从民主制度到语言模型,人类自我描述系统正在被技术悄悄重构。


2023年末,我再次来到伦敦

在特拉法加广场,我看到巴勒斯坦抗议者高举旗帜,呼喊口号。我个人并不认同他们的立场。但那一刻,我保持了沉默。同一地点,2003年这里曾聚集超过一百万人反对伊拉克战争。

这片广场记录着世界从不同方向喷涌而来的愤怒与呼声。

特拉法加的游行

这就是伦敦。不是灵感之城,而是交汇之城。资本交汇了情报,远离寻常生活。

你无法在这里保持中立,因为每一步都踩在历史重叠的音轨上。

过去的新闻,即是历史

大英博物馆

橱窗里的文物沉默注视我,它们并非被“展览”,而是被“困住”。语言、文化、抗议、权力、技术,全都在这城市中互为回声。

新疆的火、郑州的厂、上海的乌鲁木齐路,德黑兰的街、基辅的停电、硅谷的模型、伦敦的广场。

它们不在同一纬度,不同宗教、不讲同一种语言,但它们在那一个月、那个冬天、那个时间断层上,同时撞进了我的生活。

大使馆门前

我只是个电力市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节点,站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夜里,却连接着虚拟的数字,和真实的历史。

命运选择让我在那个时刻,在那里,看见这些事。不是因为我重要,而是因为我恰好在场。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