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28):君子不器 — 君子通而专,专能易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这是《论语》中最短的一句话。但很有内涵。

器指器具,有专门的用途。碗是用来盛食物的,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君子指有地位有学识有教养,志于治国安邦的社会精英。作为古今适用更一般化的理解,君子就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被塑造成只有专门用途而不能变易。器具成形了就不能改变,要改变就必须打碎重新回炉。

但我以为,孔子并非说,君子不应当有专门的用途,而必须是通才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而是强调君子应当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需要而变易,习得另外的专门才能。就是说君子要有可塑性。

例如,子贡曾问孔子,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公冶长第五)。这里,孔子非常明确的告诉子贡,你已经成器了!出师了,可以独当一面了。然后子贡又进而问,我是什么样的器呢?孔子则说:“你是宗庙里祭祀用的瑚琏”。意味子贡是以礼治国的宝贵人才。

一个人要学有所用,首先还是要成器,在某方面比较突出。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用处不大,不会有多大作为。再者,每个人天赋禀异,也容易在自己的天赋方面形成优势。

孔子在《易经》里也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与“君子不器”意思相通。君子首先要领悟“形而上”的一般性知识或规律,此谓“道”,然后再将“道”运用到“形而下”的具体领域,谓之“器”。“器”的背后是“道”,有“道”作为基础。

孔子的这个认识,与现在西方的通识教育很一致。大学一二年级广泛地学习历史文化,人文艺术、数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写作、数理逻辑和批判性思想能力。而在大学三四年级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长,选择某个专业进一步深入学习。毕业后,去找工作。一般是找与专业相近的工作。干几年后,备不住需要做跨专业的工作,这时候通识教育打下的基础就派上用场,能比较快的掌握新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