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難,找回自我而已

亂世裡的說書人
·
·
IPFS
·
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經‧繫辭下》

這裡單純討論「股票」,不過其他投資標的,諸如房地產、基金、虛擬幣、貴金屬、美債、公司債、外匯,大體而言殊途同歸,不同的小道流派最終目標都是通向一個大道,那就是能夠賺錢

投資的基礎是認識自己投入資金的標的,如果具備基本知識能夠少走許多冤枉路。不過也不可否認,透過實踐來犯錯所獲得的經驗會更加深刻,但是並非任何人都有本錢可以不斷的經歷失敗。如果已經有前人失敗經驗可以參考,如果已經有基礎知識擺在自己眼前,花點時間學習絕對是值得的。那麼投資股票前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知識?個人認為,至少要先有能力回答:

股票是什麼?股票為何要公開發行?身為投資股票的「股東」扮演什麼角色?集中市場是如何實現交易?委買/委賣盤上頭數字代表的意義?股本大小對流動性與交易活絡性的關係是什麼?高價股憑什麼高價、低價股為什麼低價?公司(法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四大財務報表能夠看出什麼?為什麼公司要舉辦法說會與股東會?新聞媒體為何願意報導特定公司的消息?

具備上述基礎知識後,不考慮其他衍生性內容,諸如期貨、選擇權、權證、槓桿型ETF、融資融券等的話,其實股票到頭來就是低買高賣,想要從股票市場獲利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市場賺取價差,一種則是長期領配股配息。前者是簡單粗暴的零和遊戲,你的持有成本只要比對方低往市場拋售就賺錢;後者則是非零和遊戲,以投資的公司都是正派經營為前提,即便在市場相對高點持有特定公司的股票,只要該公司有持續的賺錢且願意持續的配股配息,你的持有成本也會跟著變低。

既然股票到頭來就是低買高賣,為何會有這麼多流派?例如,人們最愛提的指數型投資(或稱為大盤投資)、價值投資、籌碼分析投資、技術線圖投資、極短線當沖投資、菜籃族消息面投資、建立投資組合、個股投資、ETF組合投資、波段價差投資,諸如此類。其實說到底就是不同投資者如何看待「時間」與「風險」

例如,指數型投資者或ETF組合投資者,認為長期持有減少操作頻率能夠實現報酬率最大化;菜籃族消息面投資者,不想花太多時間認識公司,因此願意冒風險參與熱門題材股去賭一波順勢交易的價差;極短線當沖投資者可能更注重的是股票交易本身的流動性與熱度,短時間內承擔風險但獲利入袋後就不用在管後市行情;至於個股投資者理論上應願意花大量的時間研究與認識公司經營狀況並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在投資,並且願意承擔風險與公司共進退;最後建立投資組合,當中可能包含偏保守的指數型ETF、高配息的ETF,以及自己支持的個股,某種程度也是透過與時間做朋友來降低風險換取穩定的收益。

這邊為何不談其他衍生性內容?原因很簡單,期貨、選擇權、權證、槓桿型ETF、融資融券,這些都是與時間為敵,當你和時間做對的時候就需要面對極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包含承擔利息費用與內扣分用主力要你死你不得不被強制平倉或追繳保證金、即便你看好後市但你持有的標的到期日逼你認列當下帳面虧損。

長期觀察股市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任何流派都有機會在風險控制得宜的情況賺錢,差別只在於不同方法在股市中活躍度與參與度的差異。有些人一週內賺大錢、有些人要持有一個月、有些人要持有一季、有些人要持有一年、有些人要持有三到五年、有些人會選擇一輩子持有。最後,假設許多投資者都具備以上認知仍然虧錢,包含追在高點不勝寒、反覆交易不僅賠錢還賠上大量的交易稅與手續費、砍在阿呆谷,或者覺得自己不管投資什麼標的都像是被狙擊賠錢。個人認為,那是因為投資的心性(貪不該貪的)、耐性(無法保持冷靜)、習性(投資方法一直變)還不夠成熟,比起繼續的實際參與股市,更應該先讓自己冷靜回顧與反思過去的投資問題在哪裡,以及未來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投資不難,找回自我而已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亂世裡的說書人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事。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