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活动讯息(按下报名可获得小铃铛通知) · 回放

夜话103期回放 JK talk 對治煩惱的生活實踐:從智慧觀察與內心覺察談平靜之道

Robert
·
·
IPFS
·

昨天(03/30)的夜话,嘉宾是@JK talk ,这是他第一次来讲,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非常精彩,征得他的同意后将大纲分享如下,期待下次能请他再来聊~

對治煩惱的生活實踐:從智慧觀察與內心覺察談平靜之道

一、認識煩惱的根源

煩惱的本質來自於我們內心的執著與習慣性反應,當我們過於依賴外在條件來定義幸福,或是對事物產生過度的期待時,內心便容易陷入矛盾與衝突。

如果能夠理解,許多情緒上的困擾只是源於短暫的念頭與感受,而這些念頭與感受並不具有絕對的真實性,那麼我們便能開始學習放下,進而找回內在的穩定與自由。


二、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智慧來對治煩惱

1. 面對壓力與焦慮:透過內心觀察回歸穩定

情境: 生活中的壓力來自於各種責任與挑戰,例如工作、學業、家庭等,這些壓力往往會帶來焦慮與不安。

對治方法: 當我們感受到焦慮時,可以嘗試轉向內在,觀察自己的情緒來源。

· 先做幾次深呼吸,將注意力從紛亂的思緒轉移到當下。

· 問自己:「這種焦慮來自哪裡?是因為我擔心無法控制未來,還是因為對過去的後悔?」

· 把專注力放在當下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擔憂或懊惱之中。

結果: 這樣的內觀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減少無謂的焦慮,讓心境更加穩定。


2. 面對人際衝突:透過換位思考與放下執著來化解矛盾

情境: 在與他人的相處中,難免會遇到誤解、爭執或分歧,這些經驗容易讓我們產生憤怒或受傷的情緒。

對治方法: 記住,所有的情緒反應都是基於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這些認知未必是絕對的。

· 當發生衝突時,先暫停情緒上的反應,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

· 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因為對方的行為,還是因為我內心的某種期待落空了?」

· 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的立場和動機,也許他的行為並非故意傷害,而是基於他的習慣或經歷。

· 告訴自己:「這件事過去之後,還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許多爭執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重要。

結果: 透過這種覺察與理解,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放下不必要的執著,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3. 面對挫折與失敗:學會接受變化與專注當下

情境: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失敗或不如意的時刻,這時候容易產生自我懷疑或過度沮喪。

對治方法: 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完全按照我們的計劃發展。

· 當遭遇挫折時,提醒自己:「這只是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終的結局。」

· 觀察自己的內心:「我現在的痛苦來自事實本身,還是因為我對結果的期待沒有被滿足?」

· 嘗試轉變心態:「這次經驗可以讓我學習到什麼?如何運用這次經驗來讓自己變得更成熟?」

· 不過度沉溺於對過去的後悔或對未來的擔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此刻能夠採取的行動。

結果: 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能夠從困境中更快恢復,並且培養更強的適應能力,讓內心保持穩定。


三、結語:內在的平靜來自於覺察與實踐

真正的煩惱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放下不必要的執著,並且專注於當下,那麼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都能夠保持內在的平靜與自由。

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

1. 培養內在的覺察力 —— 當面對壓力時,回歸當下,讓心穩定下來。

2. 學習用更寬廣的視角看待世界 —— 在人際關係中,減少衝突,增加理解。

3. 接受人生的變化 —— 面對失敗與不確定性時,不過度糾結於結果,而是專注於可以改變的部分。

這些方法若能持續練習,將能讓我們更自在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真正找到內心的安定與快樂。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