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之中與虛擬實境

豆泥
·
·
IPFS
·
VR 頭盔讓我對夢境觀察更透徹有序;AI 創作讓我發現視覺心像可以無限重組。

我還在醫院服務時,有一次神經科查房,病人喊頭痛,我們問說是什麼時候痛的呢?他說是在寤寐之中,睡著時沒感覺,醒來後便不覺得痛,只有在半睡半醒之間覺得頭好痛受不了。

寤寐之中,這是多麼有深度的主訴呀!

2019年我還是一名實習醫師,有一天下班參加超音波課程,因為白天工作太累,一面瞪著台上講師拿著探頭在充當實驗品的同學肚子上操作,一面盯著巨大的 65 吋超音波即時畫面,太耗眼力,不知不覺我也進入寤寐之中。

由於眼皮死撐著不閉上,眼前諱莫如黑白噪音的心搏律動開始張牙舞爪。放鬆的雙眼不再共軛,黑白畫面一分為二,彷彿小時候用鬥雞眼觀看 3D 立體圖片,原先無意義的雜訊突然浮出數字,隨著超音波探頭 tilting 、gliding,雜訊變成動態圖像且自動聯想,好像連續參與一百個羅夏克墨跡測驗(Rorschach Inkblot Method),或把今敏(Kon Satoshi)的動畫電影轉成黑白。在那個時間區段,想像力彷彿是無限的,我真想側錄下來可惜無法。

過了幾秒,醒來的我對老師真是不好意思。

那次心臟超音波的課真是收穫滿滿,我貌似不小心成為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參與一場即興的新媒體藝術現場展演。

"Serum2" by josefluispelz

用以上圖像來表示超音波課程的寤寐過程,這是 Josef Luis Pelz 創作的生成式藝術 NFT(我有收藏),網址如下:https://glry.art/objkt/240022


自從最近開始熟悉 VR 世界以後,我對寤寐之中的世界有了更深層次的猜想。

探測夢境的方法唯有兩種,世界破圖、劇情出軌。

沒有這兩項證據根本無法證明自己是在做夢還是就在現實。前者通常在潛入夢境之前,後者通常是在醒來之後才覺得不太對勁。而這兩個特色恰好就是現階段 VR (虛擬實境)常面臨的技術限制。

清醒與夢境的交界面是極為狹窄的,但只有這裡我可以收 data。我還有記憶,且世界不再正常。

而現在我有 VR 頭盔做為對照。(我用的是 Oculus Quest 2)

我認為腦袋裡除了自我意識之外,還存在兩項很重要的工具,合理器與事件影印機。

合理器每分每秒將前後情節合理化,用來壓縮大量資訊,比如說:

[ 白血球增多、血小板減少 ] => [ 感染 ]

下次看到 [ 感染 ] 時,就會先預測 [ 白血球增多、血小板減少 ]

如果看到 [ 白血球增多、血小板增多 ],合理器就會尋找下一個解釋,但不一定合理,不一定符合世界公理,但找不到解釋絕對會渾身不自在。

而事件影印機整合感官資訊彙整成情節,待合理器壓縮後進入記憶項目,供自我意識取用。

但快睡著時,事件影印機開始隨機組合感官資訊,或反芻白天情節,合理器則繼續高功率運轉,因此出現顛三倒四的合理解釋。


混亂的感官資訊是世界破圖,情節顛三倒四是劇情出軌。

平常沒事,有自主意識這個現實感制動器,與真實世界校準,隨時刪除莫名其妙的合理器產物,但進入放空狀態時制動器一旦停擺,就會出現很有趣(或恐怖)的事,舉一個我有記錄到的例子。

兩個月前某一次值班,病人主動脈剝離要緊急開刀,我負責推床推到手術房,那時候我同時在為履歷的事情煩惱。一邊努力推床,一邊煩惱履歷的我,途經中正樓與思源樓之間的空橋。從中正樓這邊看過去思源樓,覺得奇怪怎麼對面走過來的人怎麼都這麼巨大,快要撞到天花板。

此時現實制動器因為過勞沒在運作,合理器開始奔放:

「對面的巨人穿著值班服,值班服只有零碼,一般人穿零碼值班服,所以巨人是一般人。我穿值班服,我是一般人,所以我走過去也會變成巨人。」

「 病人變成巨人,主動脈變大,比較好開刀。榮總好厲害!」

「這條走廊真是酷,不用花一毛錢就可以把主動脈變大…。」

這時候我的現實制動器回神了,定睛一看其實只是思源樓天花板比較低,空橋銜接起來,變成一個另類的錯覺屋(Ames room)。

這是劇情出軌,不過是在做白日夢而不是在夢境醒來。


有一次半夜醒來嚇出一身冷汗,「抽血檢查單忘記開!」清醒的我擅長運用所學,評斷這只不過是另一次劇情出軌。結果早上點開系統真的忘記抽血…。


一個老練的淺眠者,值班時睡多人值班室時最適合做夢境紀錄訓練,每次有人的公務機響,我就要重新體驗一次入睡。所以我很常看到世界破圖。

「大象乘著公車開過來了。」(太好了世界破圖了我快睡著了!)

「CPR 時不只肋骨斷掉,手還陷進胸腔裡面。」(萬歲!破圖了!)


為什麼說 VR 的體驗讓我對寤寐之中更加了解,難道 Atmos 巨幕電影不行嗎? 360 環景電影不行嗎?與後兩者比起來,即使破圖掉禎,VR 還是太真實了。

我認為差異最大(體驗最好)的地方在於 VR 有還原出真實世界運動視差(Motion parallax)的特性。意即轉動一點點頭或移動一點點身體,在六個自由度的 VR 世界裡(6DoF)就可以看到非常立體的事物,這就是所謂的本體覺互動吧。眼見為憑所強調的現場感其實就是在講運動視差,只是古人不知道而已。

因此在看立體影片時(不是環景影片,是立體影片,在此強調!雖然兩者都可以用 VR 頭盔觀賞),我發現我的頭會不由自主的晃動去確認更多細節。希望未來會有可以處理立體視差的雙眼攝影機來滿足這個人類天性。

回到 VR,VR 太多遊戲是拿來毀三觀用的了,比如說 I expect you die,就是扮演一個特務不斷被各種任務失敗致死,這種視覺的死亡體驗讓我覺得活著真好; Climb 扮演一個體力不夠的攀岩者一直摔下山腳; Virtual virtual reality 扮演一個被 VR 頭盔奴役的人類,VR 裡的你拔不掉 VR 頭盔…。這些不都是現實生活中無法發生的劇情出軌嗎。

而我夢境中的世界破圖,在玩了兩週 VR 之後,開始以新的方式破圖,而我發現這些或許與 VR 的視覺記憶有關,比如說立體的殘影而非平面影片的殘影開始在寤寐時刻出現,眼角餘光開始變得清晰明亮,這些都違反尋常經驗。

仔細想想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其實與戴上 VR 頭盔蠻相似的,都是進入一個他人難以體驗的寤寐之中。

以上是一些強制連結夢境與 VR 的觀察紀錄,順便推坑一下 VR 頭盔,最近實在給我太多驚喜。同時推薦一本書叫做「VR 萬物論:一窺圍繞虛擬實境之父的誘惑、謊言與真相」,由 1990 年代最早期的 VR 開發者 Jaron Lanier 著作,其內容新穎到如今還有一半尚未成真。


另一方面,AI 生成式藝術讓我產生一種莫名親切的既視感,這不就是我在恍神、寤寐之間觸發巨大聯想力的過程嗎?

最近很紅的一個藝術類別,特別是在 NFT 演算藝術領域,叫做 AI 藝術,更精確的名稱是 GAN 藝術(生成對抗網路),透過資料集訓練演算法,讓演算法在指定主題或是風格時,可以自行產生圖片。上一篇文章「分享我最近的 PFP 收藏」中,我最喜歡的收藏便是藉由 GAN 生成的章魚圖像,由 Memo Akten 所製作。

Deeper Meditations #6, by Memo Akten

上方圖片也是由 Memo 製作,是影片,連結如下推薦給大家觀賞(我也有收藏) https://objkt.com/asset/hicetnunc/336402

這週有一個新的網頁上線,名為 pixray,使用者可以輸入名詞或句子(必須是英文),網頁將利用 GAN 演算法生成圖片出來,甚至可以一鍵輸出成 NFT。

網頁如下:http://pixray.gob.io/text2image/

我簡直玩瘋了,一路玩了兩天,產生應該有將近一百張 AI 圖形吧。我將其中五張鑄造成 NFT 。有一幅「To the moon」NFT 竟有人開價 20 XTZ(約新台幣 3000 元)問我要不要賣,我當然是賣掉了。

"To the moon" by mashbean, https://objkt.com/asset/hicetnunc/551498

賣掉並非重點,我認為 GAN 生成圖像的過程,與我心裡去便是眼睛看到的事物蠻像的。其實我看到的世界並非井然有序,而是一連串符號與象徵的試探意圖,意象都在那裡,等著我腦中的辨識單元去識別出特別的意義。

我在輸入一連串字串的的過程中,AI 也從資料庫爬出一連串被標記好的圖片,然後去融合串連圖像,重要的符號因此浮現,而 AI 的終點與我認知中的終點竟如此相似,讓我非常訝異。

由此可證,我心裡想的與世界共識的圖片其實非常一致(即使是機器挑選出來的圖形),其實我們早就比想像中的還要全球化了吧。

Tulpenmanie, dogecoin and cryptocurrency, https://objkt.com/asset/hicetnunc/552125

以上藉由新科技、新媒體的體驗過程,重新梳理夢境視覺記憶的脈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戍衛轉型指南

[影評] 當我們在《末日》殺時間

[譯文] 一年後再論D加速主義(d/acc)by Vitalik Bute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