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劉奕宏 — — 作為「身邊沒有同類」的藍營青年 他如何讓黨內外看到年輕人的能量?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支持國民黨?」在政黨支持度民調與選舉結果的分析中,國民黨在年輕族群低迷的支持率,經常是受關注的話題,甚至還曾有一份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在35歲以下支持度中,國民黨被新興的民眾黨所超越。今年9月舉辦的國民黨黨主席辯論中,各候選人也針對這話題展開一番激辯。顯然,要找回年輕人的支持,對超過百歲的國民黨來說,是重中之重。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有年輕人扛起了代表國民黨青年的重擔。今年11月初,就讀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班,1999年出生的劉奕宏,正式擔任國民黨青年團第16任總團長。
在參選聲明中,劉奕宏提到,「每當我在藍營為數不多的青年活動中,看到的是跟我相同年紀的人彷彿終於找到知己一般,好像他們在這之前的朋友圈裡面幾乎沒有相近立場的人一樣。我們分享了『身邊毫無同類人』的共通、我們習慣了『默不作聲』的孤寂」。外界對藍營青年常見的質疑,他感同身受,而且剛上任就遇到12月18日的「四大公投案」;當全黨都投注大量心力,以大選規格舉辦造勢、街講宣傳的同時,國民黨青年團自然不能缺席,新任總團長的劉奕宏,必須要一面對外宣傳公投論述、一面要把握機會,對內向黨中央及支持者證明年輕人的動能。
「我上任就直接進入選戰的戰備狀態!」剛就任就遇到四大公投案,劉奕宏說,「我身為國民黨的青年團團長,算是國民黨的青年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黨內會很期待我們青年在選戰中所能提供的表現」。他現在的任務是負責帶領黨內各地的年輕人,讓他們在宣傳公投案的過程中有所發揮,包括宣講、拍影片。
劉奕宏說,以前他還只是團員時,只需要把交辦的事情做好,現在要自己開發業務、想辦法拉人、用自己的方式推動黨在這次公投的立場,同時更要凸顯年輕人的特色。例如在觀點上,他希望用不同於黨中央的角度去切入,因為黨中央的觀點是要給所有支持者看,但他們的觀點必須要能鎖定年輕人、吸引年輕人來投公投票,需要呈現不一樣的角度,他認為這是「分進合擊」。
劉奕宏舉例,他自己就針對「公投綁大選」議題,提出不同於黨中央的論述。黨內主張公投綁大選的主要原因是節省成本,以及提升投票率,但他進一步認為,公投綁大選是檢視政治人物的好機會,因為公投綁大選之後,等於把重大的民生政策議題,與每一位政治人物的生涯綁在一起,能夠逼政治人物對重大議題表態,藉此用這些議題檢視政治人物,他認為這有很重大的意義。
除了對外宣傳公投立場,青年團也必須讓黨內看到他們的表現。劉奕宏說,「黨內政治與黨外政治我覺得是兩套邏輯,在面對公民社會時,要給外界看的是我們有什麼樣的論述、用什麼方式呈現我們所關心的議題,但是對黨內,則要展現我們的積極,讓黨內看到我們在做什麼事情。」
雖然青年團近年在媒體上被報導出有經費拮据的問題,但劉奕宏認為,資源與業務是雙向的,有些人會認為要先有資源才能做事,但有些長官則是要先看到實績,才會給更多資源,所以這次公投就是很好的機會,青年團能藉由宣傳這次公投,讓黨內年輕人積極參與、展現年輕人的存在感。當大家看到實績之後,就會更願意去支持他們年輕人。即使黨內有少數人會批評青年團沒有在做事,但他就是帶領年輕人積極為國民黨做貢獻,並也確實為黨吸引到年輕人投入。
至於劉奕宏自己又是怎麼加入國民黨的?不同於有些出自於偏藍或有外省家庭背景的藍營青年,劉奕宏來自所謂的偏綠家庭。1999年出生、生長在台南的他,認為自己早期的政治思維,大多受到家庭以及週遭同學的影響,而偏向所謂的「泛綠」。
「小時候看棒球,看到中華隊在比賽穿Chinese Taipei的衣服,會覺得為什麼要叫Chinese Taipei,不能叫台灣?」又或是在國中三年級時發生太陽花運動,在同儕間也引發熱烈討論,「那時候對太陽花就是感到熱血澎湃」,在同學間的風向大多都支持抗議的學生。
但大學就讀成大政治系,特別是念了國際關係之後,劉奕宏開始能理解藍營,以及馬政府當時為什麼會推出那樣的外交主張。劉奕宏認為自己一直都是比較保守的人,當他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議題,也逐漸發現,不太能認同校園內其他人常提到的論述,例如在轉型正義上,他就比較難認同有些人會主張如除垢等比較「激進」的政策,又或是民進黨政府近年以「抗中保台」名義推出的法律,例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他也認為在認定和適用上有爭議,而有侵害人權和個資的疑慮。
劉奕宏強調,上述例子都是逐漸累積的過程,像這樣很多事情堆積起來後,會讓他感受到,自己與這些所謂立場偏綠的論述有距離。後來他參加了國民黨的研討會等活動,接觸到前政務官,及偏藍學者的看法,卻逐漸對他們的說法產生認同。
2019年暑假參加長風基金會的營隊,對劉奕宏是很大的轉折,例如他聽到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分析處理不當黨產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在法律上可能有哪些問題,或在兩岸、國際上,也開始能理解馬政府所謂「創造性模糊」的概念,也就是擱置敏感、政治性高的主權議題,做實質性的交流,以爭取一定的外交空間,包含參加WHA(世界衛生大會)、ICAO(國際民航組織)、爭取很多國的免簽等,「這些毫無疑問都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獲取的外交成就」。
也因此,劉奕宏後來參加青年團的營隊,在活動中認識了一批國民黨中的知識分子,在他們帶領下,「一邊是對所謂泛綠價值的不認同,一邊是對藍營的知識分子能認同,這一來一往我就加入了(國民黨)」。
身為一個年輕的國民黨支持者,劉奕宏也常從其他年輕夥伴身上,聽到輿論環境對他們不友善的感慨,包括校園的氛圍大多偏向泛綠,或是和他們想法不太一樣,導致他們在校園裡不太敢表達自己的立場。「泛綠青年確實在校園中講話比較大聲,他們的話語權比較大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他認為這樣的情況與結構,讓藍營支持者畏懼網路上的嘲諷或同儕間的耳語,越來越不敢發聲。
劉奕宏說,以前也會擔心別人質疑他的政治傾向,但自從他決定要選團長,就必須走到台前,「我認識到這件事必須要去面對,我是不可能逃避這件事的。」也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能對朋友或支持者的心情感同身受。
「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國民黨,就必須讓年輕人看到,國民黨在乎年輕人關心的議題、國民黨在乎年輕人」。劉奕宏解釋,在國民黨的組織架構中,青年團經營的族群是在學青年,並且要拉攏在學青年進到國民黨內培訓,之後可能再轉往其他單位服務;想爭取青年團團長的人,也必須有在學身分。也因此,青年團會關注學生所在意的議題,例如氣候變遷、科技、低薪,房價,還有人會在意動物保護、電子競技等等,議題相當多元,而劉奕宏也認為,這些議題在政治、政策層面的討論也還不夠多,這就是青年團能夠有更多著墨的地方。
但有疑問的是,若要推動社會議題與相關政策,除了國民黨之外,也有年輕人選擇投入其他新興的在野黨,例如民眾黨或時代力量,那國民黨的優勢又在哪裡?劉奕宏認為,國民黨是個大黨。在地方政治上,它在全國有十幾個執政縣市,有完整的地方黨部體系,像他出身的台南,即使國民黨已經20幾年沒執政,但還是有地方黨部等龐大綿密的體系,可以藉此深入基層,了解每個協會、組織,代表哪些群眾、利益,想達到怎樣的目標等等。
另一方面,從國際視野來看,劉奕宏則認為,雖然國民黨已經不是執政黨,但像是與駐外使館、外國媒體,歐盟辦公室等單位的聯繫,也是在國民黨這樣的大黨才能夠提供。例如先前舉辦的黨慶活動,國民黨邀請許多國外的駐台單位來參與,這只有在國民黨這種大黨才能看到。而在議題經營上,在國民黨所能接觸到的學者、NGO、企業、組織,不管是國際或國內,在國民黨都有更多的聯繫,所以不管是從國際或地方基層角度來看,國民黨作為一個大黨,除了資源之外,帶來的視野和可能性,也和小黨完全不同。
然而,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除了累積資源、人脈,也無法迴避經常被外界詬病的威權歷史,身為國民黨內的年輕人又要如何看待?劉奕宏認為,既然年輕人進來國民黨,就不要再受國民黨的過去所綁架。國民黨過去可能有做不好的地方,所以因此下台了;既然年輕人進來國民黨,就是要改善國民黨的體制,把年輕世代與青年議題找回來,他認為這是國民黨想要在台灣的公民社會走得長遠,所需要去實踐與付出的行動。
除了過往的威權,另一個常被外界詬病的,就是黨內的世代觀念差異。劉奕宏不諱言,有時候很多國民黨支持者的看法,與青年世代有落差。他認為國民黨的青年世代觀點,並不是只有國民黨觀點,也不是只有青年世代觀點,而是兩者必須合一,至於中間的界線怎麼拿捏、磨合,讓青年團在特定議題上,「站得比國民黨更前衛一點」,是他接下來的課題。
劉奕宏以世代觀念差異最常見的同性婚姻議題為例,在2019年,立法院通過俗稱「同婚專法」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當時有7位國民黨立委對行政院的草案投下贊成票(註:指李彥秀、柯志恩、蔣萬安、陳宜民、林奕華、許毓仁、許淑華),有風聲傳出要處分這7位立委,而時任青年團團長劉昱佑,就發起連署挺這7位立委,當時有上百位黨內的年輕人都支持連署,劉奕宏認為這就是個能夠堅持年輕世代立場,又顧及黨內意見的作法。
劉奕宏也認為,過去外界有個迷思,是國民黨容易被資深支持者綁架,但「這是不太對的」,他舉例,像最近朱立倫當上黨主席之後,很多黨務主管,包括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凌濤、副主委林家興,都是30歲出頭的年輕人,這在過去的國民黨難以想像。劉奕宏強調,國民黨確實有在改變,在之前的幾場營隊,他看到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加入國民黨,而他們要給年輕人看到希望、看到國民黨在改變的機會。「這是國民黨緩慢進行換血的過程,只希望外界多給我們一點時間」。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