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事

寂然
·
(修改过)
·
IPFS
·
本來我人微言輕,以前也真的相信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言論自由,所以有時會比較暢所欲言,還以為寫作人多跟讀者互動交流是正常不過的事。不過後來我陸續被人提醒,原來在某些人眼中,我在網上的活躍行為是興風作浪,別有用心,影響和諧,這些閒言閒語聽得多了,我當然也要反省,是因為我說話太坦率,抑或是當時真的太招搖?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會對網上社交平台的訂閱或按讚進行調整。主要原則是告別不喜歡的東西,加入新奇有趣的內容,盡力讓自己看到有營養有感覺的人事物。畢竟個人瀏覽時間有限,認真管理,精益求精是無可厚非的。

回想起來,過去十幾年,全人類都參加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型社會實驗,由社交媒體開始流行,到智慧型手機普及,發展到現在人們每日的生活無法離線,其實是一段不停變革的歷程,科技固然為大家帶來便利,但隨之而來的網絡詐騙、欺凌、公審事件,有時也會令人很不安。

早年我在臉書交遊廣闊,對於交友邀請來者不拒。有幾年因為參與文學社團的事務,與不少作家有聯繫。後來又為了關心社會的發展,對本地大多數新聞媒體或活躍的社團都有按讚。久而久之,令人產生了我很熱衷於在網上流連的錯覺。本來我人微言輕,以前也真的相信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言論自由,所以有時會比較暢所欲言,還以為寫作人多跟讀者互動交流是正常不過的事。不過後來我陸續被人提醒,原來在某些人眼中,我在網上的活躍行為是興風作浪,別有用心,影響和諧,這些閒言閒語聽得多了,我當然也要反省,是因為我說話太坦率,抑或是當時真的太招搖?

後來我發現那些在我背後批評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可能是以七八十年代的標準來判斷社交媒體的事,之所以對我特別留意,全因從以前的報紙專欄見過我這個筆名,但當他們見到我在網上的言論曲直難分時,就會產生一些讓我意想不到的反應,有時還會影響到人們對我在現實生活中的評價。對於這些不幸遇上的誤解,我往往只能在事後非常間接地聽聞,通常都不會有機會當面說明或解釋(因為我也沒有資格認識那些對我反感的人啦),不過對於這種事情的話語權和解釋權,永遠都只會掌握於那些躲在暗處的網絡糾察手上。

因為長期觀察網絡媒體的發展,我當然明白網上言論一經公開傳播,大眾便會覺得自己既有權觀看更有權評論,而某些有家長心態或暴君情意結的網民,還會認為自己有權裁決呢!所以他們有時會斷章取義,有時會上綱上線,這些老大哥閒來無事就在網上窺伺,也許還覺得監控別人然後無是生非是現代活的最大樂趣。

所以近年我也改變了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尤其是在臉書這種人多口雜又容易招惹是非的平台減少發言,刻意收起嬉笑怒罵的一面,然後是盡量只讀不回,當然更重要的是發展出定期張貼文章的發表模式,並沒有因為有人看不順眼而選擇退縮。其實我有眾多消閑活動,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已越來越少,只維持基本的運作,避免與時代完全脫節。

網絡在改寫人類的社交生活與知識結構,過去二十年只是開端,未來也許會出現更多加快資訊流通的技術,我們活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固然見證了一場文化的巨變,但其實應該要以開放的態度觀察各種嶄新的發展趨勢,而且在過程中要保持冷靜,避免讓某些封閉的價值判斷所蒙蔽,為自己做出積極而有益的決定。

網絡的事一直在流動變化,不宜以固定的方式應對。我喜歡實踐和觀察,多作嘗試,定期檢討,盡量改善,深信這是一段有益的學習過程。當然最重要是保持距離,不會沉迷其中,否則很容易會泥足深陷,無法自制,網絡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但現在大家都沒有退路了,要不被它征服,要不學會利用它來幫自己辦事,你會怎樣選擇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寂然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要泡在苦水裡

新的開始

2024年讀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