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書寫地方 · 第三天

银座役所

関東老王
·
·
IPFS
·
银座原来是江户时代的铸银地——名字就叫“银座役所”。以前全是艺伎、剧场、文人活动的地方。所以难怪这里哪怕最角落的巷子,都透着一点精致。

我第一份工作的办公室在东京中央区那一带,靠近银座站。虽是主街那种一线大牌的热闹地段,但有两步的身后就是那些稍微拐进去一点的小巷子,巷子里全是店——饭馆、咖啡店、小铺子,密集得像地图上没留白。

那时候公司业务还刚起步,也没人真的在午休时间谈绩效。每天中午,我们两个就一起出去转,一边走一边看今天吃什么,成了每天最期待的流程。

有时候吃四川菜,萝卜牛肉辣得冒汗;有时候去港式茶餐厅,点菠萝包配冻奶茶;还有家做意面的,番茄酱调得刚刚好。披萨、咖喱、西班牙海鲜饭,也都吃过,排队的那几家我们轮着去。

吃完还有余兴项目。附近有家卖巧克力的小铺子,包装精致到不会买来吃,但偶尔进入转转,店员小姐姐会送一颗尝尝;也有几间看起来没什么人逛的杂货店,窗边摆着一些精致的文具、铅笔盒和办公笔记。闲逛到有乐町,手上拎着一杯珍珠奶茶(当时还没有戒糖),慢慢晃回公司,就当是一场散步会议。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银座原来是江户时代的铸银地——名字就叫“银座役所”。再加上东银座这边还有“新桥演舞场”,以前全是艺伎、剧场、文人活动的地方。所以难怪这里哪怕最角落的巷子,都透着一点精致。

回想那段时间,其实公司没什么大事,大家也都刚上手,离开了也没人会记得我们在做什么。但中午的那些饭、那几条街、还有那种「今天不想聊业务就不聊」的气氛,现在倒是有点怀念了。

比较可惜的是,那时候太专注活在当下,居然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来。现在偶尔会想起那家四季菜馆、那家豪华乌冬面,或是德式炖猪蹄,感觉它们像只存在于某段过曝的午后,模糊又温暖。

说不定,这就是银座的魅力。你来过、吃过、聊过,不需要拍下来,也足够了。

可惜吃饭不拍照,那就让姐姐和大家打招呼了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