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書寫地方 · 第七天

那边大慈大悲,这边生死流转

PassoetrY
·
(edited)
·
IPFS
·

2013 年,我拼车从大理去鸡足山,除了几位去鸡足山游玩的人,途中还有一位尼姑师父上车。我一向沉默,一路上没和任何人交谈。到了鸡足山,尼姑师父和我简单聊了几句。我不记得当时我们是不是一起走到了万寿庵,也不记得是否午饭是在万寿庵吃的。总之,她告诉我,晚上可以回到万寿庵吃饭,也可以在万寿庵留宿。她非常友善,让我感到很温暖。

我步行登上鸡足山时,大约 4 点半,在鸡足山上求了一支签,签文是这样的:

当时阴天多云,天色已经暗下来,但因为有了师父的告知,甚至是叮嘱。让我知道,这里有一个可以收留我的地方,这让我很有安全感。虽然鸡足山有很多寺庙,估计不止一间可以供游人留宿。但那种明确的告知,让我内心踏实很多。

我回到万寿庵时,天色已黑下来,师父们都已用过斋饭,但厨房还有多的,我吃了一点。饭后在庵内散步,听到师父们做晚课的声音,循声望去,宝殿里有一点灯火的光亮。借有这点光亮,我看到屋檐的下有一只蜘蛛,蛛网里有一只小飞虫挣扎着。同时我旁边的草丛里传来虫鸣。

那只蜘蛛,第二天清晨去拍的

佛的面容在那边,大慈大悲在那边;而这边,毫不起眼的生死轮番上演。我说的这种生死,并不是简单的善恶,也不是小题大做地谴责吃者保护被吃者,蜘蛛捕食只是本能驱使,自然界的杀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这就发生在寺庙里。我为此写了一首俳句《夜宿鸡足山万寿庵》:

僧侣晚课声

微弱烛火远照见

蝇虫落蛛网

第二天起床,我礼佛完毕,便告别了万寿庵。与尼姑师父的偶然相遇让我留宿于万寿庵,又在晚课声个观察蜘蛛捕食。这些微小的细节放在一起,似乎就有了更深的意味。即使过去 12 年,仍历历在目。

万寿庵内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