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恐龍化石發現 漁護署封閉赤洲島考察

香港紀事
·
(edited)
·
IPFS
·
香港擁有侏羅紀至白堊紀形成的地層,理論上可能埋藏恐龍化石,但過去百年,都未有發現。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這次發現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意義重大。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香港發現恐龍化石,地點在香港東北水域的赤洲,初步認為屬白堊紀時期(距今約 1.45億年前至 6600萬年前)的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漁護署即日起封閉赤洲島,以便考察,違令登岸者可最高可判罰款二千元及監禁三個月。
從赤洲採集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標本。(古蹟辦照片)
在赤洲發現的恐龍骨骼化石,由兩塊經專家清修的化石標本 拼合而成(紅線內範圍)。(古蹟辦照片)

今年三月古蹟辦接漁護署通知

今年三月,漁護署通知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指赤洲的沉積岩,可能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發展局即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專家來港考察,研究化石樣本。古脊椎所專家推測赤洲的大型恐龍,可能性之一是蜥腳類恐龍(sauropod dinosaur) 或鳥臀類恐龍(ornithischian dinosaur) ,即恐龍的兩個大分類。資料顯示,蜥腳類恐龍是已知演化上最巨大的陸生動物,已知有 250 種蜥腳類恐龍。鳥臀類恐龍是草食恐龍,骨盆結構與鳥類相似。

恐龍骨骼化石呈扁平狀態。(古蹟辦照片)

距今約 1.45億年前至 6600 萬年前

恐龍化石是來自那個時期?專家初步鑑定,確定樣本為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初步認為化石屬白堊紀時期(距今約 1.45億年前至 6600 萬年前),將再研究以確認恐龍種類。資料顯示,恐龍最早約在三疊紀(Triassic)晚期前(即約 2.5 億年前)出現。侏羅紀至白堊紀 (約2.01 億年至 6600萬年前) ,是恐龍「盛世」。香港擁有侏羅紀至白堊紀形成的地層,理論上可能埋藏恐龍化石,但過去百年,都未有發現。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這次發現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意義重大。

大塊的恐龍骨骼化石碎片。(古蹟辦照片)
小塊的恐龍骨骼化石碎片。(古蹟辦照片)
赤洲由沉積岩及火山岩組成。(漁護署照片)
漁護署即日起封閉赤洲島範圍((紅圈示),以便考察(漁護署地圖)

即日起封閉赤洲島 違令登岸者可罰款及判監

發現恐龍化石的地點,位於香港東北水域、赤門海峽以東的赤洲,此地是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地質公園範圍之內。赤洲面積約為 0.44平方公里,最高點131米。之所以叫赤洲,因島上紅色的沉積岩,被譽爲「紅色的島嶼」(Red Island),西面是火山岩,是 1.4 億年前火山噴發時,火山灰堆積在地表後固結形成的岩石。島的東面由約一億至 7000 萬年前形成的沉積岩構成。

古脊椎所專家於赤洲採集化石樣本。(古蹟辦照片)
古脊椎所專家張鵬杰清修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清除包裹化石的岩石。(古蹟辦照片)
從赤洲採集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標本。(古蹟辦照片)

專家推斷:恐龍骨骼分佈散亂,且破碎風化,在原地死亡機會較低。恐龍可能死後被沙石淹埋,被大水沖刷出地表,然後再被埋藏於發現地點。漁護署表示,即日起封閉赤洲島,以便考察,違令登岸者可最高可判罰款二千元及監禁三個月。

其中一塊切片(thin section)在顯微鏡下的骨組織(紅方框為下圖放大區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照片)

放大的骨組織,紅色線範圍為新一代次級骨單位,藍色線範圍為老一代次級骨單位。隨著恐龍成長變老,在骨頭改建過程中,新一代的次級骨單位會吸收老一代的次級骨單位(見黃色吸收線,黃色箭頭為方向),佔據老一代次級骨單位曾經佔據的空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照片)


古脊椎所專家推測赤洲的大型恐龍,可能性之一是蜥腳類恐龍(sauropod dinosaur) ,圖為蜥腳類恐龍示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照片)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