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夏日初印象
第一次喜欢上夏天的天气
7月中旬从如同蒸笼般的上海落地英国,开启长达3个月的悠长假期。
一落地立马感受到非常不同的气候,凉爽,干燥。
之前对于我而言,七八月份的夏日绝对不是值得期待的季节。超达40度的高温,大白天热的无法出门,闷热的夜晚让人喘不上气,热到不想出门只想呆在空调房里是我习惯了20多年的夏天。
在英国的两周里,我也遇到过这边的heatwave,在太阳下走确实会感到炎热,但是只要到达室内或树荫底下,往往是非常舒适的温度。英国的气候较为干燥,洗完澡人们喜欢把半湿的浴巾搭在扶手栏杆,第二天就会干透。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不需风扇和空调,盖着夏日薄被子就可以很舒服地睡着。
这样的天气,体感上有点类似国内秋高气爽,天气转凉转干的初秋季节。
7月第一周我遇到传说中的热浪天气(heatwave),英国的住宅是没有空调和风扇的,人们不习惯高温天气。加上不同于国内夏天潮湿的闷热,这里干热的天气容易引起火灾。
我的落脚点在德文郡的北部的海岸小镇。高温天气里正适合去海里游泳。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海水仍旧是冰冷的。第一次接触到冰冷的英国海水,一开始冷到让人想尖叫,但是一旦硬着头皮习惯了水温,有一种很爽的感觉。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傍晚在Westward Ho Beach游泳,晒了一天太阳的海水温度已经升高了,但是仍比我想象中的更冷。我慢慢绷紧身体走入海水中,去感受一波一波冲来的海浪。逐渐习惯了水温,我抬头看着无比宽广的海岸线以及远处无边无际的蓝紫色的海水,整个人包裹美好的晚霞里,那个美景让我震撼。
雨天的英国才是常态。我很快感受到了英国多变而多雨的天气。英国的雨不像国内那样绵长,雨水也更细。一个德文郡典型的雨天是,薄薄的雨下个几十分钟后可能太阳会出来,之后转为阴天,然后又开始下薄薄的雨,转而变成更大的雨,耐心抱着希望等一会后,可能太阳又会出现。
下雨的时候,英国人喜欢穿雨衣大过打伞,因为大多时候仅仅是薄薄的小雨,轻轻扑打在身上。我不排斥这样的薄雨天,披上一个防水性能好的雨衣,带上帽子,仍然可以自由逛街散步或远足。
被自然包围的乡村生活
德文郡是英国南部的乡村。开车在乡间常常看到两边有牛羊马在悠闲地吃草,让我想起在内蒙古自驾看到的景色,四处是连绵起伏而低矮的丘陵。由于没有高山和高楼,视野很开阔。开车到丘陵顶放眼望去是宽广的麦田地,玉米地,牧场。这里的景色给人一种放松,低调,不张扬的美感。
英国很多房子和围墙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带着历史感的砖瓦房被精心照料的花草覆盖着,屋前的花园开满夏日的鲜花,非常可爱。
这里的人们喜欢花很多心思打理自己的家,照顾花园,把屋内收拾得很舒适。由于天气寒冷,比起国内常有的木质地板或瓷砖地板,英国人家里地板常常铺着柔软温暖的地毯。人们喜欢柔软的让人坐下去就塌陷的大沙发,且家中四处有充足的枕头和毛毯,随时让自己包裹在柔软温暖的织品里。
德文郡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游客为了这里的海滩而来。我来2周内,已经见到3个让我非常惊喜的海岸。一个是晴天傍晚的Westward Ho Beach,一个是悬崖下的Hartland的野泳海滩,还有一个是Greencliff Farm的步道。
一天傍晚夕阳的时候走到Greencliff Farm,这是一个悬崖上的牧场,走在步道上,左边是起伏的黄绿色丘陵,右边是大海,景色极其开阔,任何人看了都会被这样的美景折服,让我想起电视剧《绿山墙的安妮》里的景色。
除了海边,这里还有很多很棒的森林徒步道,可爱的海边村庄。由于自然被保护的很好,水质清澈,很多流动的河水是可以跳进去游泳的。
在森林徒步或者去公园的时候,常常看到小孩子光着脚在草地或河边奔跑打滚,身上弄的脏兮兮。
在上海的时候总是看到小朋友拿着手机或iPad看视频,但是在英国,我目前没有看到小朋友盯着手机玩。
不只是儿童,在上海的时候走在地铁里,或者坐在咖啡店,经常看到人们低着头看手机。甚至每次去餐厅吃饭,总会看到有情侣或者一家人在餐厅吃饭时候,大家不交谈而是各自盯着自己手机看。在英国,人们仍然会看手机,但是明显频率下降很多。
在繁忙的上海生活了三年多,来到一个被自然环抱的地方,有一种身心被治愈的感觉。这里的人们大多礼貌且易于沟通,生活步调比较慢。由于英国4G网络比较慢,在外面的时候除了发信息和查地图,几乎不怎么看手机,更多去关注身边的景物和人们。
对于我刚刚离开的上海,防疫是城市生活一大主题。在英国几乎没有人再去在意新冠疫情,极少人戴口罩,未来预计也不会有大规模封城。对人们来说,得新冠跟得流感一般。疫苗是主要的防疫手段,脆弱的高龄老年人则通过打booster来加强保护。虽然前几年经历了惨重的代价,但是生活正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秩序。
日常生活
英国人非常爱喝茶,在任何餐厅或咖啡店都能点到英式红茶我渐渐习惯早上起来先喝一杯,然后再去刷牙洗脸。有时候在外面呆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也会泡上一杯茶来带走疲惫感。
我个人非常喜欢英式红茶,浓茶的红茶味加上牛奶的浓厚,比起咖啡的刺激性或中国茶的讲究,英式茶是一种非常简单易得,低调又好喝的热饮。
英国的食物其实非常多元,受到各个国家的影响。超市里可以买到各国料理和调料,但是都是经过改良的。我至今还未习惯英国的大米,除了在日料店的寿司是我在亚洲吃习惯的大米外,其余的餐厅或者超市卖的常常是一种印度米,偏硬偏松散,搭配上中式炒菜总感觉怪怪的。
这里有很多质量很好的肉类和水果。英国的培根没那么肥腻,瘦肉比例更高。牛羊肉和牛奶都不贵。燕麦奶oatly在英国便宜了快一半。蔬菜的种类比国内少很多,新鲜蔬菜价格偏贵。人们喜欢在自己花园种一些蔬菜,水果,比如小番茄,葡萄,苹果树等等。
有一天去Torrington徒步,徒步道两旁都是黑莓。据说秋天的时候据说漫山遍野都会结果,到时候人们可以自由去采摘。公园里面有时候会开辟出一些小菜地,结果的季节供当地社区的人们来采摘。
这是跟国内小镇居住的生活很不同的地方。国内蔬菜水果便宜,购买方便。但是对于非农民的人们,很少有这种从大自然或者公共社区摘取免费蔬果的经验。在国内我常看到人们在小河边或路边开垦出小菜地,但是通常土壤贫瘠且长不出很好的蔬菜。
英国的炸鱼薯条比我在上海吃到的好吃很多。炸鱼的鱼肉非常厚实且大片,鱼肉跟牛排一样实在。我还在这里吃到了最好吃的生蚝。新鲜无比的生蚝搭配上柠檬汁和一点辣椒酱,仿佛把大海吃到嘴里。
英国的手机支付非常方便,很多银行卡有contactless功能,结账时直接碰一下就付完了,跟刷公交卡似的。跟Apple pay和Google pay绑定完后就可以轻松用手机支付,方便程度完全不输微信支付宝。
我到了英国后申请了Monzo的银行卡。全程轻松简单地超乎想象。原本以为申请银行卡需要有长期居留,而我只有旅行签证。但是Monzo只要有护照和英国电话和住址,只要花几分钟在APP申请,没过两天就会寄到你的地址来。
Monzo的APP体验非常流畅,账单分类,转账,AA买单,投资理财等功能都有,强烈推荐这家银行。
虽然有心理准备,初到英国后还是惊讶于英国昂贵的物价。物价的高昂体现在一切地方,水电,加油,食品,日用品,交通,餐厅,外卖,理发。
我最怀念的是国内性价比很高的美食,街头的牛肉面,饺子,炒饭,奶茶。英国这边一旦外食或外带食物,会比国内贵上好几倍。体验会几次令人失望而昂贵的中餐馆后,我决心买齐调料以后自己下厨做饭。
这种高物价可能归根结底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国内之所以有便宜的服务,蔬菜,日用品,外卖,快递,背后跟农民,服务员,外卖员,快递员,工人的长工时低工资息息相关。而在英国,蓝领工人和农民薪资和福利不输白领,因而整体抬高了物价。
在英国旅行大部分景点是免费的。我目前去过的所有的国家公园,海滩,森林,徒步道,美术馆,博物馆都不收费。但是旅行并不总是便宜,英国的公共交通如公交,地铁,火车会比国内要贵上好几倍。如果开车,不仅城市内停车费很贵,如果开车去某个很有名的海滩,就算海滩是免费的,停车费可能会收走一笔不菲的费用。
远离游客密集的景区,去到人迹稀少的国家公园或者徒步道,通常可以找到免费的停车地。我们在达特穆尔国家公园的时候就停在了一个叫Two Bridges Hotel的地方,他们让客人免费停车。我们把车停那后,先去徒步,回来后在酒店买一杯热茶或冰啤酒,即可抵消停车费。
多元的文化
英国是个非常多元的地方。我目前住的海边小镇以白人为主,上周到了伦敦和雷丁,满街都是来自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们。
雷丁是伦敦附近1个小时车程左右的小城。由于雷丁大学的存在,整个城市很年轻。街上可以看到很多亚裔,印度裔的居民或学生。街上有很多印度咖喱餐厅,中国餐厅,日本餐厅。我也看到不少韩国超市,中国超市,尼泊尔超市,波兰超市等。
到了伦敦,多元的程度更加高了很多。我在伦敦搭乘地铁,看到了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长相不同身材的人们。看伦敦地铁上的的海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起上海地铁的广告的单一,伦敦的广告海报内容非常多样,可以看出面向的受众也很多元。
伦敦国际人口比例非常高,在地铁问路,或者进入一家餐厅点餐,总是听到带着不同口音的英文,他们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这样高的国际化程度让我觉得非常惊喜,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也让我觉得更自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